•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冷战意识的存在与消解与中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发展

    冷战意识的存在与消解与中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发展

    时间:2020-03-24 05:19: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近两年大量国产战争题材电视剧不断涌现,由此引发的社会反响和学界讨论也颇为热烈,新世纪以来,《集结号》《南京!南京!》等电影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电视剧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但需要警惕的是,对于受制于市场和观众口味的战争片来说,强行在一部力求还原战争残酷的片中加入浪漫爱情以增加人物的传奇性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一来就有把战争故事戏剧化、戏谑化的嫌疑。

    [关键词] 战争电视剧新时期冷战意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0

    战争,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发展代价, 以其鲜明的对抗性、折射出的人性以及震撼的战场视觉效果等元素,成为再现能力最强的电影电视艺术重要的创作对象。

    我国作为一个饱受战火洗礼的国家,从来不缺乏动人的题材,影视创作者也始终保持在战争题材方面的探索——从建国初期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赞美歌颂,到90年代以史诗视角展现战争,此中流露出的艺术才华和澎湃激情有目共睹,但不得不说不少战争题材片往往重在意识形态的宣讲,而缺乏对人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20世纪末和新世纪以来,《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高水平战争题材影视片为战争剧设立了新标尺,与之相比,国产片意识到自身在制作水准、艺术性和思想深度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日趋加速,早已不同于冷战环境下敏感的国际政治局势,战争题材国产片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战争场面的真实方面

    战争片最大看点无疑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战场,战争场面还原是否逼真便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心理认可。但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战争片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一方面是观念上的落后,在人道主义的顾忌下避免正面表现战场的残酷,场面空洞,甚至有的仅是烟火加枪声,难以带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技术实现上又非常有限,难以呈现逼真的现场效果,因此只能将笔墨花在渲染美感与人物的无畏与乐观上,将战争的真实和背后的残酷无形地消解了,缺乏战争片本应有的冲击力和震撼效果,战争的野蛮和残酷也被弱化了。而《太平洋战争》等片则全力做到真实再现,观众如同被真正带入了战场现场,在视听上都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新世纪以来,国产片在真实性上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集结号》《南京!南京!》等电影甚至《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电视剧都有意识地增加了直接展现战场残酷的戏份,在此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二、时代局势的真实

    由于冷战局势以及后冷战时期久久难以散去的意识形态分歧的原因,长期以来,国产战争片都陷在一个仅以共产党军队为表现对象,国民党军和日本军队都被高度符号化和脸谱化的狭隘圈子中。诚然,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毫不动摇的抗战意志、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开辟敌后战场的英勇决策都对这场民族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身处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对民族战争的贡献同样举足轻重,特别是一些国军爱国将领文武兼修,深明民族大义,远不像传统抗战剧中那样平面化。因此刻意忽视甚至遮蔽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行为的处理方法是片面的、不真实的。

    这一现象同样在近几年的影视片中有了较大改观。抗战剧中的国民党军队及其将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正面呈现——在《历史的天空》中,陈默涵和高秋江身为国军却时刻惦念共产党抗日大计;《亮剑》中的楚云飞是坚定的国民党信徒,但这位国军将领在人格和人品上都有可取之处,而且在民族大义前选择大局为重;而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一片更是直接以一群国民党远征军为正面主人公,着力刻画了他们可歌可泣的军人气概和牺牲精神。从此前的刻意回避到如今戏份的增加、地位的提升,国民党军队在片中的形象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内影视剧创作自由的提高,更朝着历史真实迈进了一大步,曾经被遮蔽的历史主体得以呈现,一幅幅更真实的时代局势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渐展现。

    三、人物形象的立体与真实

    建国后深入百姓人心的影片基本上可归为“英雄谱”系列,主人公不管是游击队还是李向阳、张嘎们,不管年龄、身份,统统都是英勇善谋的战斗英雄。那一时期我国战争题材影片的主要模式便是塑造英雄。

    但是就英雄人物本身来看,勇敢与智慧也不是他们的全部人格,反面人物同样也不是也不是毫无人性的坏。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做事说话要有人情味儿。国产剧在这一策略上的改变在正面人物身上体现为英雄的草莽化、人性化、个性化。几部受人欢迎的电视剧的正面主人公都带着一股十足的匪气,例如《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必达,《亮剑》中的李云龙,《狼毒花》中的常发等。英雄的草莽化既有其历史合理性,客观上又增加了人物戏剧性,便于建立情节和矛盾冲突,其独特的缺点反而显得亲切,让观众更愿意去认同和接受。而体现在反面人物身上,就是敌方人员形象的立体化。例如《亮剑》中有着冷酷外表和机敏判断的鬼子特工队长和国民党军官楚云飞,在人格上并未受到贬低丑化,从魔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电视剧历来就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很好地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国产片因为意识形态、审美理念、技术水准以及制作经费等种种限制,还难以与欧美电视剧抗衡。单从剧本来看,中国电视剧大多根据小说改编,很少有专门为电视剧而创作的原稿。这使得国产电视剧更像话剧,剧本传统,节奏平缓,创作思路缺乏视听思维因而很难打开局面。

    三十多年前一部叫做《二零零零年,约纳森将满二十一岁》的瑞士影片在片头题记中写到:二十世纪的所有预言,都是关于革命的预言;二十世纪的全部记忆,都是革命遭到失败的记忆。二十世纪是一个炽热的世纪,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早在八十年代末——东西方的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的那一刻就已告别了这个张扬激荡的世纪。中国新世纪战争片的转型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根本,正是由于冷战意识的渐渐消解,使得其娱乐消费功能逐渐替代了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宣传功能。因此为了满足已经见识到世界范围内优秀战争片的消费者在视听娱乐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影片生产者在艺术和技术水准完成了极大的改进提升。同时,国共两党的和解以及中国政治环境逐渐宽松这一政治大环境,使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思想得以解放,敢于突破以往的条条框框,开拓新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法,从而向历史真实更跨近一步。

    通常,我们认为真实与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但对于战争片来讲,“战场真实”使得观众体验更震撼、“时代背景真实”开拓了人物和故事空间、“人性真实”便于塑造更丰满更具性格张力的人物。但需要警惕的是,对于受制于市场和观众口味的战争片来说,类型化的根本追求与呈现真实终究难以两全。例如当前,为了充实人物性格而强行在一部力求还原战争残酷的片中加入浪漫爱情以增加人物的传奇性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一来就有把战争故事戏剧化、戏谑化的嫌疑了,还请创作者们保持谨慎的创作态度。

    参考文献

    [1] 曲春景. 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 苗棣. 论通俗文化 :美国电视剧类型分析.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2004.

    [3] 郝建.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2008.

    作者简介

    黄泽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消解在与冷战中国题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