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蓬勃发展的广西文教卫旅事业

    蓬勃发展的广西文教卫旅事业

    时间:2020-03-27 05:21:1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今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在教育、文化、旅游和卫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各项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6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区教育事业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基础教育突破发展。自治区创新多元普惠办园机制,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2017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11787所,在园幼儿数约213.99万人,是1958年的2.2倍;全区小学在校生463.75万人,是1958年的1.4倍;全区有初中1757所,是1958年的6倍;初中在校生203.46万人,是1958年的11.7倍;全区有普通高中460所,是1958年的2.9倍;在校生97.48万人,是1958年的25.9倍。

    二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先后出台10多个职业教育重大法规政策,职业教育发展核心指标大幅跃升。全区职业院校309所(其中高职38所、中职271所),国家级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5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中职学校32所,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已达到103.2万人。其中,中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49.8万人,是1958年的16.8倍。

    三是高等教育跨越发展。自治区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内涵发展水平加快提升,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底,全区共有高等学校80所,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倍;高等教育在校生114.86万人,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98.7倍。截至目前,广西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含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省部共建)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四是民族教育稳步发展。大力举办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高校民族班、自治区级中小学民族班在校生近6万人,民族预科班在校生4168人。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教育,全区壮汉双语学校达261所。2017年,全区少数民族在校生423.3万人,占全区各级各类在校生的36%。

    五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民办学校10511所,占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45.8%;民办学校在校生206万人,占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7.5%。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民办教育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六是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治区逐步建成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成功举办4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东盟国家成功举办21场“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建立了7所孔子学院。实施“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行动,和东盟各国近20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来桂留学生达到14528人(比2008年的6002人增长了142%),其中东盟学生9465人,广西已成为全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

    七是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水平普遍提升,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莫振高、徐华等一大批典型。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实施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制度等,吸引5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58.65万人,比1958年增加近45万人。自治区近十年来累计培训教师100多万人次,目前,全区高校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

    八是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自治区建立了从学前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全覆盖,从家门到校门无缝对接的“免、助、奖、贷、勤”多元學生资助体系。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资助资金493.92亿元,累计受助学生2789.97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全程覆盖”的资助目标。2012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营养膳食补助资金70.98亿元,惠及学生170万名。与此同时,自治区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深入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八大帮扶计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94%的中小学校已接入宽带,78%的教室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点基本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八大重点工程(又称“双千计划”),投入1056亿元,新建学校1205所,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多元普惠幼儿园。全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65%。二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94个县(市区)通过了自治区的均衡发展验收,51个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三是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了县县全覆盖。四是大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构建了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立交桥”。五是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特色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六是大力构建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高地,广西成为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七是大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量,教师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10.45万人。八是大力促进教育扶贫全面覆盖,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程覆盖。总的来说,“双千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广西教育“提质增量”,与2013年相比,2017年广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7%,增长16.7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实现了预定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5%,增长10.5个百分点,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9%,增长10.9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超过13.2年的预定目标。

    文化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

    60年来,自治区文化事业投入持续增长、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文化交流亮点纷呈、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自治区成立初期,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了壮剧《金花银花》、彩调剧《哪嗬咿嗬嗨》等一批誉满海内外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进入新世纪后,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频频亮相文艺大舞台,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舞剧《妈勒访天边》、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10多部精品剧目,荣获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保留剧目奖”,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迈入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壮剧《第一书记》、音乐剧《桂花雨》、桂剧《赤子丹心》、话剧《花桥荣记》、粤剧《风雨骑楼》、舞蹈诗《侗》等一批讲述广西故事、反映现实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迄今,自治区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积极唱响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自治区先后出台并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系列文件。自治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0个,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618个,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55名。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實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零”的突破。全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1059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甑皮岩遗址公布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录。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96195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0705件(套)。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自治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逐渐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带动全区文化产业集群规模发展的态势,提高了广西文化产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区建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1家。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广西立足区位地缘优势,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紧紧把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和国家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与世界特别是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与东盟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入开展。先后与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悉尼中国文化中心等开展合作共建工作。自治区还积极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广西文化厅连续9年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多次承接国家对外重大建交展演活动,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

    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积极建设“三区一带”(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和边关风情旅游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目前,全区共有星级饭店435家,五星级酒店12家;建成民用机场6个,开辟国内外航线298条,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89%的县通高速公路,高铁建成运营1751公里;旅行社企业730家,A级旅游景区428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79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达到1400多家(其中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达500多家);旅游教育科研单位38家(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0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8所),旅游规划设计单位67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饮企业万余家,对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强的支撑能力。

    二是保持了持续快速的旅游发展态势。全区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消费从1978年的5.42万人次、432.97万美元,分别增至2017年的512.44万人次、239563.08万美元,分别增长了93.5倍和552.3倍。全区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从2007年的0.88亿人次、445.88亿元,分别增至2017年的5.23亿人次、5580.36亿元,分别增长了5.0倍和11.5倍。

    三是显现出日益显著的综合带动效应。旅游业综合贡献测算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全区旅游业综合增加值为3029.9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率为14.9%,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为37.0%,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15.3%,对社会总消费的贡献率为27.8%。旅游就业人数达357.7万人,旅游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37.3%,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2.5%。

    四是“双创双促”激发县城旅游发展活力。全区形成了以县域特色旅游为引领的全域旅游发展“广西模式”。目前全区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共41个(其中特色旅游名县20个),占全区111个县(市、区)的近40%;南宁市、阳朔县等19个市、县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16个县(市、区)均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县。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高

    60年来,自治区卫生计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全区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区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7岁提高到目前的77.03岁,增长63.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0年的60.33/10万、27.34‰、32.15‰分别降至2017年的12.49/10万、3.51‰、4.99‰。妇幼健康主要指标长期保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省份先进行列。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逐步建立起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等体系。自2003年开展新农合试点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与2016年相比,年人均筹资水平由30元提高到540元(其中政府补助80%左右)、参合人数由117.60万人增加到4136.69万人、参合率由59.80%提高到99.28%、次均住院补偿比例由32.14%提高到52.84%、大病补偿年人均达到15万元、参合居民受益人数由71.13万人增加到6651.49万人。2017年5月,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已建成紧密型医联体85个(县域医疗共同体45个,三二医联体40个)。基本公共衛生项目绩效评级排在西部省区第二位。柳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三江模式”、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上林经验”“灌阳经验”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肯定。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广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三网”(责任网、信息报告网、紧急救助网),并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后在“三网”的基础上开通了网络直报,2008年起广西疾控机构实现网络报告率100%。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先后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天花、麻风病、丝虫病等,实现连续15年无人间鼠疫、霍乱本土病例报告,连续25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连续15年无白喉病例。血吸虫流行县市,全部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到2009年,广西已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是南方高疟区第一个以省为单位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的省(区)。麻疹防控效果位居全国前列,有效控制伤寒、乙型脑炎和病毒性肝炎,及时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持续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自2012年起连续6年疫情平稳下降,年度新发现报告病例数从全国第二位下降到全国第四位。

    对外开放合作成效显著。自治区持续推进援非医疗工作,自1976年起先后向尼日尔、科摩罗2个非洲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749人次。据2013-2017年统计,共收治门急诊病人33.27万人次、住院5.75万人次、实施手术5.22万例、抢救危重病人7844人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3600多人次。中国第18批援尼日尔医疗队被授予尼日尔共和国卫生荣誉勋章。2016年10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通过《南宁宣言》,签署6个合作协议,开启医疗卫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新征程。2017年5月,广西卫生计生委代表团出访老挝、柬埔寨和新加坡三国,先后与三国签署合作协议。2017年11月12日,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医护人员赴越南访问代表团在越南河内参加中越人民友好交流活动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的亲切接见。2018年开展“一带一路”柬埔寨磅湛省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项目,使当地847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18年9月成功举办“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二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发布《“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二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合作倡议》,成立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

    60年来,一代又一代壮乡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国南疆翻天覆地的巨变。今日的北部湾畔,开放发展步履铿锵,脱贫攻坚激战犹酣,山清水秀生态依然,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八桂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孕育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广西蓬勃文教事业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