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狗的歌谣(中篇小说)

    狗的歌谣(中篇小说)

    时间:2020-03-27 05:23: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们常在镇虽然不大,之前却有着一道著名的菜——稻草狗肉。它之所以得名,听说是缘于郑板桥。这也不奇怪,人一成了名人,就算是死的,都会有一大堆人把死人当活人来供奉,这也难怪,人们只要能够沾上名人的边,就能从名人那里捞到好处。至于说郑板桥究竟吃没吃过我们常在镇的稻草狗肉,即使没有吃也没关系,我们有补救的措施,比如刘头一主政常在镇,一是请专家学者弄几篇考究的文章,二是在狗肉节上摆上供桌,刘头亲自献牲,烧香,烧纸,敬酒,磕头,这不,就把没有做的功课给补上了吗?郑板桥也不就吃上了吗?不就和我们常在镇的狗肉扯上关系了吗?

    传统的稻草狗肉有个讲究:狗一定要是秋收后的土狗,稻草必定是新鲜的稻草。吃狗肉的时间也有个讲究:就是从农历的八月中秋起,到当年的冬至止。杀狗的过程也比较繁复,狗既不能杀死,也不能打死,更不能用水呛死。杀狗必须得经过三道程序:一是夹,二是拴,三是吊。夹是先把狗关进家门,让狗关上个半天时间,得把狗胆关小了,关怕了,才把门开一条缝,缝不能大,刚够狗头从门缝里伸出来即可,狗头一从门缝里伸出来,夹狗的人立马得把门给关上,门肯定是关不合缝的,有狗头在那里卡着,这时夹狗的人和狗就必须较上劲。此时的狗不能让它出声,一是说狗出声了,天上的玉皇大帝就听到了,就得给夹狗的人记下一笔罪过,等那人到阴曹地府时一并清算;另一种说法是不能让狗肉漏气,狗一出声就证明狗肉漏了气,漏了气的狗肉就像伤了元气的人,一是品相不好,二是味道不好。但狗又不能一下子把它夹死,夹死了就没有往后的步骤了。这下,另一个人就该出现了,这人得拿一条绳子,把绳子打一个活络套,再把这活络套套在狗脖子上。狗一套好,夹狗的人就可以放手了。一般情况下,这时的狗都奄奄一息。这时,先不忙,得让狗回过神来,那神回到什么程度呢?要让狗能够摇尾巴。这之中得有两人看着狗,因为凡事都有个例外,一是回过阳来后夹着尾巴跑了,更有甚者,狗一醒来有时会反咬人一口。朱雀家的二大爷裆里的那个本钱连同那对蛋,就是活生生被狗给咬掉的,所以就得特别小心。等狗一会摇尾巴,下一个程序就得立马开始。这程序就是把套狗的绳子的一端朝房屋的挑梁或者一棵树的丫巴儿上一抛,然后从另一边接过被抛绳子的那一头,用力一扯,狗就四脚离地,就被吊起来了。这时的狗会作最后的挣扎,人们就习惯于在一边看着它的挣扎,直到挣扎不动了,敲狗匠们就会先用绳子调整好狗的高度。这高度不能太高,首先要人够得着,也不能太低,就是说不能让狗的后脚着地。调整好了高度,敲狗匠就会打来沸水,从狗头的部位直接往下淋下来,这叫脱毛,淋了沸水的地方只要用刀轻轻一刮,毛就全脱了。

    接下来就是使用稻草的环节了。稻草要新鲜的稻草,而且要干,脆,火一点就着。先是把稻草扎成把,再把火把点燃,用点着火的稻草把的火焰在煺了毛的狗身上烧烤,直至狗皮变得焦黄为止。

    再接下来肯定就是开膛剖肚,把内脏收拾干净。至于说狗肉怎么下锅,那又是一门学问,各家老牌的狗肉厨子都各自有自己的绝活儿,那是一时半会儿讲不完的。

    不过,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想要吃这样的狗肉,就算你立马会成为谁家老丈人,或者是上面下来的多么大领导,都是做梦,因为我们常在镇的土狗已经绝种。

    三十多年前,我和朱雀都还是常在镇中学的学生,我们那时当学生可比现在的学生们幸福多了,学不学没人管,学多学少也没人管,市场经济也还没有来,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去看杀狗。但是从我们从常在镇的中学走进省畜牧兽医学校的校门,我前面所描述的常在镇杀狗的过程,就正式宣布寿终正寝。因为,一个新的时代不声不响地来了。

    首先来的,是常在镇的一把手。我得事先给你们介绍这一把手几句,一把手姓刘,叫刘什么名字倒是没有记住,而是记住了另一个称呼。我们常在镇习惯于把一把手称呼为“顶头上司”,由于“顶头上司”这字数比较多,就习惯于把四个字简化为一个字:“头”。比如说刘一把手,我们常在镇的人就叫他刘头。是他把我们常在镇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让我们常在镇的几万人民,知道我们和发达的地方在各个方面有多大的距离。

    刘头提出的施政纲领,总体上来说,我们常在镇的人民是非常拥护的,即使有些事当时不拥护,后来都一齐给补了上来。他的施政纲领有两项非常地接地气:一是养狗,一是吃狗肉。当时,在我们看来,养狗是最不需要费力的事情。常在镇有一句土话:喂不饱的狗。那意思是说,你完全可以不在狗的事情上费心。吃狗肉我们自然是非常非常地喜欢,谁不想过上有酒有肉的日子呢,那不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共产主义吗?有一样当初不让我们接受的政令就是:全镇人民都得说普通话。这可难坏了我们,在刘头还没来之前,我们常在镇只有电视机和收音机能够讲普通话,他来之初,鼻孔能够冒气的动物,也就只有他能够讲。但现在,就连常在镇狗的吠声,都是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但是,前面两个政令虽然接地气,却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办。一是养狗。他所说的养狗和我们所说的养狗不同,他要发展规模化养殖,也就是说,狗要养得比人多。为了落实他的指示,镇里的各家单位就下硬性的指标,指标一出,干部职工就得先示范。指标规定,每个干部至少得养5条,每个职工至少得养3条。干部和职工为了创造性地落实领导的指示,就深入到常在镇各家各户,一是动员,二是下任务。任务落实到最后,就是按户口簿上的人口为依据。比如说朱雀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个哥一个姐姐和一个他,那么他家至少就得养上7条狗。任务是下来了,群众们也乐意接受,但问题却不言而喻:哪来那么多狗来养?

    我们常在镇的人还没有把养狗的问题想透,刘头就引进来两个老板。刘头在这事情上真是费尽了苦心,他为了让常在镇的狗产业能够尽快地步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还对两个老板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比如说,他要求张姓老板负责狗品种的改良,李姓老板负责杀狗。起初,我们在常在镇听到了不少关于两位老板和刘头之间的风言风语。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说的:张老板狗夹(舍不得),刘头就让他负责配种的生意;李老板大方(舍得),刘头就让他的生意能够吹糠见米(立马有钱赚)。我们倒不在乎谁配种和谁杀狗,我们在乎的是常在镇何时能够像领导勾画的蓝图一样,让常在镇家家户户发狗财。

    相关热词搜索:中篇小说歌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