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从国宝的“前世今生”看小学古诗教学

    从国宝的“前世今生”看小学古诗教学

    时间:2020-04-03 05:15: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国家宝藏》节目的火爆,在于那些未被人们熟知、无法从国宝表面了解的前世的历史文化背景被挖掘了出来,而国宝背后“今生故事”的延续更易引起普通群众的共鸣,触动心底最朴实和纯真的感动。古诗同文物一样,传承的是一种亘古至今的文化精神,在小学古诗教学中采用视、听、演等强烈的刺激形式对古诗中的“前世传奇”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后再进行古诗诵读、赏析等常规教学,最后从诗词出发加入“今生故事”的延展,拓展诗词可能结合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多层次古诗教学。从不同类型的古诗教学出发,结合多个示例介绍了“前世传奇”“今生故事”的古诗教学设计。

    关键词:古诗教学;前世掘深;今生延展

    一、引言

    2017年11月,一档由央视推出的“年轻”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一时间掀起了一阵文物参观热潮。节目通过演员真诚的表演,以还原历史情境再现的形式制造出一场集视、听、感为一体的盛宴,引领观众去探寻文物背后的“前世传奇”,更是将文物传达的内涵与精神通过“今生故事”的讲述传递给观众。《国家宝藏》就是用一种创新方式,通过文物“前世”的纵深和“今生”的延展,使那些高高在上、阳春白雪的文物“活过来”,它们带着温度,不但记载与呈现着厚重的历史,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与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

    文物承载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打动人的更是由文物传承的真正民族文化自信。古诗同文物一样,肩负的是一段难以铭忘的历史,传承的是一种亘古至今的文化精神。而现今小学阶段的古诗教育,一方面古诗课程占比少,仅约占15%,另一方面古诗教学以诵、赏、背为主,容易停留于诗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加之小学生上课易走神、主动学习能力差、缺少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等特点,缺乏特色的古诗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和浮于背诵、强记强背等为学而学的现象。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的教学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诸多名师对小学古诗教学进行了探索。其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情境教学法是较为热门而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1,2,3]其指出将作者的一些生平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影音和课堂绘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更易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古诗的主要中心内容;陈宣龙[4]建议邀请部分活跃的学生提前准备进行课堂表演来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林赛玲[5]建议将古诗文教学与书法、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学相结合,感受着古代贤人的情怀,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结晶。

    这些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多媒体、表演还原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身临其境体会诗境更易理解和学习古诗,对于古诗学习的启蒙阶段来说有不错的课堂效果。而古诗的“前世今生”教学能够让古诗“活起来”,更增一份深刻内涵和德育意义。采用视、听、演等强烈刺激形式对古诗的“前世传奇”更深层次挖掘,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引导,让学生先通过“场景再现”(深度讲述故事、视听冲击)融入古诗表达的历史场景当中,再进行古诗诵读、赏析等常规教学,最后从诗词出发加入“今生故事”的延展,激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共鸣,拓展诗词可能结合的现实意义,完成多层次古诗教学。

    二、“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教学

    我建议在常规学习的前、后分别增加“前世传奇”的掘深和“今生故事”的延展两个方面。

    (一)前世掘深激发兴趣

    试想一下,假设学生按照常规教学方式完成古诗课程学习,高考后或工作后所记得的还有哪些?大多数人会记得部分古诗中的“名言金句”,亦可通过字面意思对诗句进行简单赏析,会背而缺乏深入了解的居多。“句”被熟记了,但文化历史未被理解和重视过,而成人更感兴趣的是这背后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中老师点评金句背景和深层含义时台下一片赞叹和欣赏的原因。而当今社会中更需要的是对历史的了解、认知和感悟,对文人风骨的欣赏和感悟,更甚至个人结合背景下对于诗句的理解。

    通过古诗的媒介更注重古诗“前世传奇”的掘深,通过纪录片、文学类电视栏目、音频、表演、讲述等方式,先声夺人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潜能;对历史、人文、地理等跨学科知识的初了解,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史热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前世”的掘深也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文学氛围,更有利于古诗常规的诵、赏等方面的教学,从创作背景的角度由内而外地理解每句诗词并进行理解性背诵。

    纵观小学教科书教学及必背的古诗中,写景抒情、山水田园类的诗占有较大比重,咏物、边塞类的诗占有一定比重,不同类别的诗在“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侧重点也不同。

    山水、田园类古诗的“前世”可讲述风景的成因、和风景有关的传说故事、风景建设历程等。例如,在山水游记类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一些名师[6,7]均建议从“瀑布”出发,采用多媒体放映或引导式问答进行古诗引入式学习。而采用“前世”教学时,可以从庐山传说——匡俗先生的传说、抑或是以庐山的地质运动变迁说起,进而引入庐山旅游宣传片的简短视频介绍。再通过摄影图片将庐山三叠泉、开先、石门涧等瀑布的壮丽画面引入古诗的学习。

    带有历史政治背景下的抒情、边塞类古诗的“前世”可讲述相关历史政治环境、历史事件及评论等。例如,古诗——《泊船瓜洲》和《梅花》,这两首诗分别是宰相王安石推行变法之后实施困难第二次拜相入京和变法失败后回乡之时所作,两首诗可以做对比学习。课堂中先以讲故事或纪录动画(《中华上下五千年》王安石变法篇)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王安石变法遇到的困难、受到政敌攻击后心境的变化等。进而更好地理解该诗创作的成因,更易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创作心境。

    又例如《七步诗》的教学中,先行进行历史背景铺垫,从学生了解的丞相曹操出发,介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特殊背景,进而提问学生对曹操之子——三太子曹丕、曹彰、曹植了解多少,引出争夺帝位之事。用《新三国》中曹丕、曹植送行选段和曹丕称帝后曹植七步作诗选段,着重其创作背景的渲染,进而引出提问“三太子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更适合执掌帝位”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解惑后,再进行古诗的诵读和赏析教学。从两个示例中可归纳出,带有厚重历史政治背景的古诗教学,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古史视频观看,加入探索性的提问调动学生情绪,并通过解惑达到“前世”的掘深教学。

    (二)今生延展树立价值观

    “前世传奇”在于深度挖掘,而“今生故事”在于广度拓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启蒙教育固然重要,而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更不可失的。“古诗”的“今生故事”不仅局限于诗句在现今的运用,也能延续诗中文人传达的精神、字句雕琢的匠心,更甚可以延伸至当今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的反馈。延展应有足够的空间,不拘泥于古诗本身,古诗教学延展应结合德育,从古诗教学出发的德育方面可适当“偏题”。

    以发散思维,愉悦畅聊为目的的设计:如时令诗《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时的清明已然在诗中展现,而现今的清明呢?首先提问学生“清明时节的风俗活动有哪些”“清明时节放假你在做些什么”等问题能够使学生加入讨论的话题,再引出在越发忙碌的生活中清明的假期属性更加突出,是否可用“路上游人欲断魂”来形容,可借用部分新闻报道来介绍越来越丰富的清明假期活动等。

    以传递精神、传递正能量为目的的设计:如咏物诗《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种坚韧的精神在学生身边有哪些体现呢?教师不应限定答案,可以先在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开放式发言,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进行完善。然后通过教师自主准备的答案,或是励志小故事、记录短片等,以达到向学生更深层次传达诗中的今世精神的目的。又如《长征》传递出的长征精神,可延伸至延续长征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如“两弹一星”技术研发者到如今的“我的中国芯”需要长征精神的一批有志青年,再回到身边普通的社会工作者、服务工作者,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长征精神就在我们身边代代相传。

    以感恩教育、亲情教育为目的的设计:如在《游子吟》教学中,以父母送考、父母送行等感动素材表现父母的默默付出,再用图表对比形式呈现高中在外求学前后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对比,进行感恩教育。又如在《赠汪伦》教学中,突出朋友真挚友谊,以小短片的形式加以渲染突出,往往這种延展性的“猝不及防”的教育更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

    三、总结

    虽然古诗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教学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但提供的思路却可用于大部分古诗外的语文课程设计。进行课程设计时,在囊括所有课程任务的基础上,“前世”掘深阶段,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为第一出发点,以普及多学科知识,挖掘学生个体的兴趣导向为第二出发点,以传承真正的历史文化自信为最终落脚点,不仅对于学生,对于老师个人也是一种提升;“今生”延展阶段,以知识普及、社会现象传递为出发点,以精神传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最终落脚点,在课程末尾予以升华。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占据课堂的时间和学习资源,可能导致常规知识点教学时间与理解不够,且学科教学成果检验方面收益难现,但所有的“课外知识”更易通过古诗被学生消化吸收,无论在今后的文章写作或日常谈论中,都可作为较好的素材,获得的品格与观念方面的提升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6(8):162.

    [2]李丽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J].人生十六七,2018(11):105-106.

    [3]陈晓萍.情景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4):5.

    [4]陈宣龙.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作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24):93.

    [5]林赛玲.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8(7):28-29.

    [6]张宏.探寻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2):60-61.

    [7]樊洪敏.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4):167.

    编辑 王 敏

    相关热词搜索:古诗国宝前世今生小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