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第十四章,创造过程与创造性思维

    第十四章,创造过程与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0-04-06 05:21: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为此,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力倡导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我国研制智能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为了大力提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学》这部书诞生了。这部书,由本刊总编辑于童执笔,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刘奎林教授、北京大学赵光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运教授、哈尔滨速读学校王功玲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陈明文先生、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胡珍生教授等专家学者集体创作而成。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錢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不研究创造思维,不懂得创造的规律,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为此,本刊2015年特辟《创新思维学研究》专栏,连载《创新思维学》这部书,为追梦征途上的人们,增强创造与创新的思维能力。

    创造人才是一种最伟大的战略资源。目前世界各国都渴望得到更多的创造人才,千方百计地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培养创造人才的教材中必然有创造性思维学,因为创造过程与思维关系十分密切。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打破常规和习惯,提出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思想、新理论或发明创造的新技术、新方法,从而能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贡献。

    第一节 创造过程与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思维心理、思维方法的系统综合。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创新的主导性因素,是思维最有价值的高级思维。

    一、思维的本质

    什么是思维呢?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创造性思维不是与某一种思维形式并行的思维形式,而是指有灵感思维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思维。对于只有常规性思维的人来说,可能一生也较少创造。这种常规性思维,从思维心理和思维过程的本质看,一般不产生新的质;从思维结果看,乃是人们正常思维的再现和重复;从思维形式看,一般没有灵感、直觉、想象、幻想之类的非逻辑思维现象参与。创造性思维则不然,无论是个体性创造,还是群体性创造以及社会性创造,其结果都是以一种具有真理化和价值性的新假说、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成果呈现于人们面前。思维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当然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心理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自然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像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伴随思维过程的始终。而创造性思维又与一般性思维有所不同,虽然它们都属于思维这一心理学范畴,但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性思维确有某种“质”的差异。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者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首先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创新意识,进而使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的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的因素,以渐进式和突变式两种方式,实现重新组合、匹配、脱颖和升华,从而达到科学创造的成功。创造性思维既不可称之为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又不可能称它是某一种或某两种思维形式并用的结果,而是各种思维形式、思维心理、思维方式和方法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将人有意识的、可控制的思维分为四种形式,即排除抽象(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和社会思维。并认为“虽然划分为四种思维,但实际上每一个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是三种以上先后交错在起作用。比如人的创造思维过程就绝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有灵感(顿悟)思维。所以四种思维的划分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不是讲人的哪类具体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钱学森教授又十分强调灵感思维的作用,他说:“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可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四种基本思维形式,对于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来说,都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有不同,也仅表现在同一系统中的层次和结构方式之异。综上所述,思维作为人脑机能的产物,既是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创造性思维过程是个系统工程,是思维心理、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系统综合。

    二、思维的特征

    (1)整体性。就人类思维的一般性质来看,思维是整体性的思维,而思维这种整体性体现着人类大脑的本质特征。所谓思维的整体性,不是脑物质、思维对象、思维环境和各种思维形式机械地相加,也不是上述诸要素间的直线因果关系的反映,而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等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间相互交叉、映射、融合、网络的球体关系,最终的结果反映了思维大于各个要素简单相加之和。

    (2)互补性。思维的互补性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人类的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人类集体思维的成果。其二,是指思维形式间的互补关系。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思维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社会思维。思维形式的互补性,说明这四种基本形式间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转化。

    (3)跃迁性。思维的跃迁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质变方式。思维诸因素的沟通、融合、同构等,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自然界中包含着否定之否定的因素,而实现“跃迁”恰恰表明四种基本思维形式相交于某一点,即思维经过一次“跃迁”,也叫“豁然贯通”,这是思维进行创造的一种高级机制。跃迁性,还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它能说明人是否在创造。一般说来,跃迁性特征与创造性思维孕育在非自觉意识有关,非自觉意识蕴育创造的过程是不知不觉的,是未被意识到的,是一种“潜在状态”。可是,一经蕴育成熟,则犹如奔腾的江河,新思路、新思想、新见解等接踵而至,重大科学发现常常就始于这一“跃”。诗人的想象、作家的顿悟、军事家的奇谋、思想家的决策、科学家的直觉等等,都与这一“跃”相关。可见,跃迁是促成思维创造的一种高级机制。

    (4)价值性。就一般而言,创造的标志在于新颖性,即前所未有。称“独创”也好,说“创新”也罢,其归根结底是看创造出来的新成果有无价值,即科学价值(真理价值)和社会价值(使用价值)。

    凡能称得上创造性成果的均有一定价值,无价值的“创造”和无价值的思维,都不属思维创造的范畴。思维创造最后检验标准,就是以实践价值为尺度。

    第二节 创造过程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

    创造离不开创造思维。一方面,在创造活动中,总要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创造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创造性思维活动可能以抽象思维为主(如科学理论研究),或者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文艺创作)。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离不开灵感或直觉的,是一种灵活的、机动的过程。

    一、创造过程与形象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从形成表象后开始的,经想象的加工而出形象,再以形象的感知、储存为基础,进行形象的识别、创造和描述,并始终带着情感的一种思维形式。文学艺术家的思维活动和科学家的思维活动是存在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文艺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科学研究主要用抽象思维。这种区分当然不是绝对的,科学家有时也要用形象思维,文学艺术家有时也要用抽象界维。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也与形象思维有关。比如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C·T·R威尔逊发明显示高能粒子踪迹的云室的思维,他说:1894年9月,在苏格兰群山的最高峰尼维斯峰的观察站度过了几个星期。太阳照射山顶上的云雾时呈现的奇妙光学现象,特别是太阳周围的彩环(日晕)以及山顶和人在云雾上的影子周围呈现的彩环(光轮),使他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想在实验室里模拟这些现象。1895年初,他为此目的做了一些实验。正是这些相似模拟试验,触发了他的思路,获得科学实验的完美结局。

    二、创造过程与抽象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如哲学的思维,就属于抽象思维。前面已经说过,科學家的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概念同“逻揖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凡抽象思维都是合乎逻辑的,也许是很大的误解。抽象思维有合乎逻辑的,也有不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舍弃了事物的表象和具体,是以各种概念为基础,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或者推理的思维。如数学运算,属于抽象思维,思维的基础不是各种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阿拉伯数字,各种英文字母表示的常数、变数和各种符号。物理学、化学方面的各种公式、定理和计算,也是如此。因为科学的定理、定律表示的是普遍规律或一般性质,是事物内部的“共性”,只能用抽象概念来表示,是无法用形象思维在表象上描述得那样准确的。对于未知、未见的“理想”的东西,虽也可以有形象的幻想,但毕竟是比较模糊的;但是,科学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比,抽象思维主要是以已知了解未见的事物,或无法直接检验度量的事物。

    第三节 创造过程与灵感思维形式

    在艺术和科学的创造活动中,灵感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文学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实践都证明灵感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一直未得到科学的解释。

    一、灵感内涵

    灵感是什么呢?在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文艺对话集·伊安篇》中专门谈论了诗的灵感问题。他认为诗人的灵感是“神授”的。柏拉图否定了诗人的感情是由社会生活所激发的,否定了诗人刻苦学习和不断磨炼艺术技巧的必要性,否定了灵感是大脑的一种思维功能,仅仅归结于神灵的赐予,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康德则认为“美的艺术必然要作为天才的艺术来考察”“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灵感之所以长期以来被披上神秘的外衣,得不到恰当的、科学的解释,这是与思维科学尚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分不开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载《自然杂志》1981年第1期)中说:“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和灵感学作为基础科学,作为思维学,也只有逻辑学部分比较成熟,其他两部分还有待于创立。”他认为,灵感是人的思维形式的一种,也就是人在科学或文艺创作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息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二、灵感在创造过程中起突破性作用

    钱学森教授认为灵感是人的一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其一定的规律,这就促使我们冷静地深入思考、研究灵感问题了。灵感作为一种突发性的思维形式,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一般有如下三个特征。

    (1)创造性,有了灵感的思维,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没有灵感的思维,只能因循守旧,局限在固有的框框之中。

    (2)瞬息性、灵感存在的时间极短,在创造过程中灵感出现往往在一闪念之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属于既有的显态序列意识活动,总是长时间进行的,可以连续进行几天,几个月甚至若干年。

    (3)突发性、灵感的出现往往是事先未曾预料的。艺术家或科学家,常常在睡梦中、吃饭时,或在马车上、旅途中。或受外界事物的感触,突然产生灵感,这在创造过程中经常见到。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灵感的产生固然要有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做基础,但是灵感并不能按照主观的意志,说产生就产生,因为灵感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和突发性,像水中的游鱼,花前的飞蝶,故一旦出现时,就要随时捕捉住,否则就会瞬息即逝,远遁高飞,难以追寻。由于灵感思维形式这些特点,就使得创造过程丰富多彩,千奇百怪。除以上三种思维形式与创造性思维相关外,还有一种思维形式也与创造有关,这种思维形式就叫社会(集体)思维形式。这种社会思维形式的核心是集体思维。

    无论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还是文学艺术创作、科学决策等都离不开社会思维。当今社会、现实宇宙等愈来愈系统化了,任何一项研究,任何一项决策都涉及众多因素,不仅因素多,而且又多变。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现在“事物”,仅靠单个人的智力、水平往往是无法应付的,只有靠群体智慧才能应付得了,这种集体智慧就来源于社会思维,足见社会思维在创造或创新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义也就越来越深远。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性思维过程创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