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新加坡教育政策及社会效力对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政策及社会效力对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0-04-10 05:23: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多种信仰的国家,也是世界真正意义上使用双语进行教育、教学及交流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主要围绕新加坡“双语教育”表征及理论实质、分流及考试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探寻新加坡双语建设的成功之道。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成国以来,在四十余年时间中,从扭顺语言关系到社会对双语的确认,并非单纯在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的认识和有效的实施上。

    一、新加坡双语教育的社会大系统特点

    1.完善的伸展性极强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明确而实在的双语政策。这是新加坡各类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的强有力的保障,其现代教育制度已涵盖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其学校的教育目标也非常明确,通过“教育阶段性分流”制度,走“精英教育”之路;通过就业后的延续教育扩大社会教育规模,不断提高公民的素质层次和劳动技能。每一公民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都有整套教育培养方案。为适应未来世界的竞争,新加坡的教育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基本哲理,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调整着教育政策,我们熟悉的“双语政策”、“精英模式”、“德育方案”等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语言教育政策,规定所有中小学都必须实行双语教育,每一位国民都能懂英语、用英语。由于政府处处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新加坡可谓是无处不英语。自20世纪60年代起推行双语教育,发展至今,已演变成以“双语”的结构作为教育支柱。新加坡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第二语言才是本民族语言。英语是新加坡的教学媒介语言,也是行政、商业和科技的主要用语。实行的是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非平行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推行,让学生具备了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优势,学生从小开始就奠定了迈入国际化的基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英语的环境中,功利、实用价值与环境的压力促使学生去自觉地学好英语。据新加坡《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报告》显示,和10年前相比较,5至14岁的华裔孩童在家中使用英语的人数比例,从23.3%提高到35.8%,增幅达12.5%。

    2.充足而保证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和一流的办学条件。为了保证教育政策的有力实施及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据资料显示,1959年教育支出为6080万新元,1984年为17.2亿新元。1995年为37.1亿新元,已占到了财政支出的19.8%。加上5亿新元的教育储蓄基金,教育经费的总投入为42.1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9%,人均教育经费近1400新元,居世界发达国家前列(新加坡国家机关的开支只有14亿新元)。

    学校都配有诸如图书馆、球场、健身室、网球壁球场、装有音响系统和多媒体放映设备的多功能礼堂及特别课堂(如语言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媒介资源和电脑室等)等设施。所有学校都有一套称为“学校联系”的全国性多功能的电脑网络,新加坡教育充分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手段,计算机运用比较普遍。

    3.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高威望的职业,实施教师“品牌”战略。在新加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的一部分,正式的名称是“教育官”。新加坡全社会已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师已成为令人羡慕的品牌职业,他们高学历、高水平,精通双语或多语。但也并非高枕无忧,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否则在竞争机制中会被淘汰。

    4.与经济发展同步而聚集的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受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政策的影响,新加坡人清楚地意识到保持并融合到教育政策的洪流中去的重要性。因此,新加坡的家长们特别重视人生起跑线的优势,支持学校开展双语教育。此外,家长们为了配合学校教育,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各种课程,自觉而积极地参加政府资助举办的各类培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以便更好地辅导孩子。因此,家庭教育资源丰富,家长教育程度高,便形成了新加坡教育的又一大特色。

    5.个人就业和发展带来的社会竞争激烈。新加坡的教育政策内涵很宽泛,对公民的教育一直延续到就业以后,学生在学校学成工作后并非高枕无忧,在工作中还得经受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其一是社会教育,其二是同事的竞争。新加坡首先是一个重学历的国家,就业和工资标准与学历直接挂钩;新加坡还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工作中要定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并且纳入岗位考核计划。否则,也会被社会淘汰。

    综上所述,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除了学校教育,还得益于政府对教育施加的强有力的政策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公民在社会中的学习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其的要求和走向,社会的一些约定又促使公民去顺应社会努力守约。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新加坡人非常清楚二者的关系,他们做到了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营造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双语环境,可以想象,没有政府在学校和社会工作中鲜明的政策指向,没有就业工作中对双语人才的目标定位,没有家长主动提升受教育程度,就没有今天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概括地

    讲,就是“政策、目标、趋同感”的“三位一体”。

    二、对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双语教育及实施,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存在很多不足,面临的问题也较多,但我们可以从中通过比较而受到一定的启发。

    首先是政策:我们至今仍没有一套符合当今现代化建设、迎合国际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教育(包括语言)发展政策。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更多的适应国家发展的双语人才去参与竞争,但围绕如何培养双语人才的现代教育制度却进展迟缓。其次是目标:学校教育的目的和社会对人才的认可度比较模糊,真正能用双语进行教学的高水平教师较少,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步。社会对双语人才的价值取向无特别的评判标准,造成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盲目性,而国家政策的不明晰性也造成了双语环境营造时的惰性。不可否认,我国现今存在着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性,甚至部分地区的教育滞后,很多方面的问题是由历史的发展而造成的。但历史终归是历史,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正如新加坡教育政策的调整一样,迎合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统一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和多元语言,才会使国家立于世界之林,才会使国家永远站在世界的前列。现代社会的变化也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对人的培养和使用目标的变化,政策、目标明确,从上至下一体要求,双语环境营造便成为可能。再次是趋同感:我国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但又特别关爱孩子,他们节衣缩食,创造条件,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学习,但自身对教育教学却是门外汉,而又不想法去提高和补充自己,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教育便是学校的事。他们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购置学习所需的图书、资料、用具及音像制品,但自己却以各种借口推托对孩子的双语教育和培养。学生就业后虽有较大的工作竞争压力,但社会教育(后续教育)并未跟上。较多的人在工作中投入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加之英语运用场所少,双语意识逐渐淡薄。所以,社会趋同感并未形成。

    我国现在教育(包括学校和社会教育)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教育经费投入仍嫌不足,尽管中央财政连续五年在支出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上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但人均教育经费仍然很低,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教师的学历水平仍然偏低,具有硕、博士学历的教师偏少;公民文盲半文盲数量较大,截至2000年,我国没有实现“普九”的县还多达520多个,全国尚有成人文盲8500万,其中青壮年文盲还有2000多万;计算机普及率仍有待提高,至2002年底,学生平均拥有计算机为每35名学生1台;人均受教育年限少,后续教育未跟上,在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年左右。后续教育制度不完善,造成教育的中断,国民素质提升缓慢(以上数据摘自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没有比较,便无法找出差距。虽然谈及的是“双语”教育,但也离不开整个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尽管我国也在倡导“双语”,甚至在社会上大兴“双语建设”之风,但笔者认为只是表面的形式而已,国人错误理解了双语教育的本质,一些地区在小学阶段大搞“双语”实验班,“少儿双语培训班”等等,用语言教学课等“兴趣课”冒充“双语课”,蒙害家长和儿童,造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奇怪场面,一些学生由于片面追求“双语”(偏重于英语),出现了汉语文法的不通、不精。就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为什么学生的双语学习后续无力?为什么学了若干年的英语仍是“哑巴”?为什么不能用双语去解释专业技术难题?为什么就业后放弃了双语的学习和培训?为什么营造双语环境这么艰难?原因可能还得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

    参考文献

    [1] 李阳锈.新加坡、欧美的双语(多语)教育——比较与语言学透析.比较教育研究,2003(6).

    [2]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 王大龙.新加坡教育的特色.教育研究,1996(6).

    [4] 范谊.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评介.比较教育研究,1995(2).(责任编辑付一静)

    相关热词搜索:新加坡教育双语效力启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