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圣经咨询的概述及其不同取向的分析

    圣经咨询的概述及其不同取向的分析

    时间:2020-04-22 05:22: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圣经咨询于20世纪60年代在北美产生,如今已成为影响北美基督教群体及心理学界的一股新的势力。圣经咨询包括“圣经辅导”“融合主义”及“基督徒心理学家”这三种取向。根据我国社会需求,引入并发展中国特色的圣经咨询,对于开展我国基督徒群体的心理咨询工作,及将圣经咨询引入心理咨询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圣经;心理咨询;圣经咨询

    一、圣经咨询的概述

    纵观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尤以基督教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西方文化、科学及哲学都成为心理学与心理治疗学不断成熟和丰富的背景。Calestro及Prince认为,“那些存在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因素,如宗教活动中‘积极的期待’,参与者与组织者之间‘共有的信念’和‘被充分调动了的情感’,似乎都被当代心理治疗继承了下来。”然而,自启蒙运动开始,“宗教、传统和权威被视为知识的敌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宗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排斥,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心理学与宗教信仰处于隔绝甚至敌对的状态。“自现代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130年以来,心理学与信仰始终缺乏互通,在一定时期内,心理学贬低并敌对宗教信仰,而这样的敌对在近些年产生了缓和势头。”不但心理学与信仰之间的敌对得到缓和,由于二者彼此交融的历史性,更多二者间关系的研究得以展开,并已成大势。

    从实际需求来讲。根据“世界基督徒数据库”(World Christian Database)的数据显示,中国基督教人数已高达1.11亿。在以《圣经》为其信仰核心的背景下,基督徒更倾向于在《圣经》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即去寻求圣经咨询或教牧辅导的帮助。因此,圣经咨询在基督徒群体中,有其独有的优越性和契合性。不止局限于基督徒群体,《圣经》对普世的文化、文学、哲学及伦理学都有影响。《圣经》中有许多可以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呼应的主题,比如“孝道”。因此,及时和有效的推广圣经咨询不仅可以满足逐渐增长的基督教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更可以将《圣经》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心理咨询中国特色化”的一门利器。

    从理论及实操角度而言,对于圣经咨询有效性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在北美开始。在理论层面,一批以J.E.Adams为代表的神学家,也开始以《圣经》和基督教教义为基础,进行“圣经辅导”的理论及方法论的构建。同样的,“融合主义”的圣经咨询学者认为“基督教信仰及《圣经》,可以为大众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人性及心理咨询。”在国内,早在2004年,罗春明、黄希庭就对圣经中的“宽恕”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宽恕研究的方法及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以卓新平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圣经》的“汉语表达”做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得出《圣经》研究中含有的五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它们是关于《圣经》的:历史性研究、语言性研究、哲理性研究、文学性研究及文化性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20个世纪80年代,有关心理学者发现,“临床研究表明,在圣经指导下的默想,与认知行为疗法中关于学习感知和调整个体认知活動的技术和治疗效果一致。”L. Rebecca Propst在其研究中证实,“在信仰框架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治疗情绪问题有效。”自“融合主义”产生后,美国心理学界对圣经咨询的态度更为开放和接纳,一系列有关强调“信仰生活和实践对心理咨询有积极效果”的文章在美国心理协会(APA)的杂志上出现。相较而言,同样拥有庞大基督教人群的中国,在相关的研究上还处于空白。

    从高等教育来看。以圣经及基督教神学为导向的心理咨询的高等教育已在美国各大高校及神学院普及和发展。美国Fuller神学院是第一所开设“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神学院。至今,几乎每一所有基督教背景的高校和神学院都设有圣经咨询的专业。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实际的需求,理论方法的构建和实践结果的检验来看,圣经咨询的相关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及运用价值。关于术语。在此文中,“圣经咨询”指所有旨在将《圣经》运用于心理辅导中的方法;“圣经辅导”特指以《圣经》为辅导唯一核心的理论;“融合主义”及“基督教心理学家”会在下文中解释。

    二、圣经咨询的不同取向和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如何处理《圣经》与心理学的关系上,不同的学者和神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其中,有以J.E.Adams及David Powlison为代表的“圣经辅导”流派,以Stanton L.Jones 及Eric Johnson为代表的“融合”流派以及以C.Stephen Evans为代表的一批“基督徒心理学家”。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会就这三者的产生历史、理论主张、发展实践和其优缺点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圣经辅导

    圣经辅导的开始可以追溯J.E.Adams的“有效的咨询”(Competent to Counsel)这一本书的发行。在其书中,Adams对“世俗”心理学(Secular Psychology)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哲学背景,理论假设及方法论都是与基督教相悖的。Adams认为,从事咨询的基督徒要与当代心理学(以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为代表)分割开来。

    圣经辅导的核心思想,即以《圣经》为咨询的核心(包括圣经本身及被认可和接受了的神学理论)。在圣经辅导者看来,《圣经》是“权威”及“全备”的。上帝通过《圣经》解答了所有关于“人”的问题。除此之外,圣经中也包含了如何处理日常生活的智慧,如孝敬父母的主题(十诫),处世之道(箴言书)等。也就是说,当基督徒遭遇心理障碍或问题时,有《圣经》就足够了。继Adams之后,David Powlison(2010)成为圣经辅导的另一领袖,他主张“圣经有其完整的和协调的,对于人的理解和教导。圣经与心理学,从本质上就决定了,它们不会在对同一事物的解释上一致。如果心理学继续更多的影响教会,那么会众教会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则会选择远离圣经原则。”在Adams的推动下,“基督徒咨询与教育协会”(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CEF)于1968年成立。“圣经辅导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outhetic Counselors)于1976年成立。随后,“教牧实践”这一期刊于1977年也开始发行。至今,几乎所有以保守福音派为主的美国神学院都设立有圣经辅导的专业。

    从其优点来看。首先,因圣经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论都是建构于《圣经》和被广泛认同的神学理论之上,因此,更容易被基督徒群体及教会所采纳和接受。其次,因其对当代心理学研究所持有的“保守”态度,使其不需要对不同理论和流派是否与《圣经》相吻合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回应,因而避免理论冲突和复杂化。

    从其可能拥有的缺陷来看。因圣经辅导视《圣经》为其一切辅导的中心,而对于那些非基督徒而言,他们既没有读过《圣经》,又没有任何对基督教神学的认识,对此,圣经辅导在其“受众”上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除此之外,因屏蔽所有来自“世俗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使得圣经辅导者往往被认为是“反心理学”。

    (二)融合主義

    从历史发展来看,几乎与圣经辅导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在基督教群体中,面对心理学与圣经咨询的关系,有一群神学家和心理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对话是可能的,也是有意义的。这一群主张将《圣经》与当代心理学研究“有机的”且“有选择性”的结合的取向即为“融合主义(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在对《圣经》全备性的理解上,融合主义的学者认为,“圣经的‘全备性’体现在其所教导的内容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圣经在所有的主题和方面都做了具体的教导。”圣经学者发现,在旧约圣经中,尤其是《箴言》书中(如箴言24篇),有“采用”古埃及阿曼尼莫比箴言(The Instruction of Amenemope)的章节。这也就从《圣经》本身证实了将《圣经》与外界完全的隔绝是不可能的。因此,融合主义学者认为,“在坚持以圣经为咨询根基的前提下,圣经咨询者还可以从心理学及其他学科中,学习到有关生理心理学、统计学、实验方法及个性理论等诸多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在圣经咨询的过程中被使用。”。具体而言,融合学者试图将当代心理学与“基督教价值观”或圣经具体章节的教导进行有选择的融合。

    以融合的角度来理解《圣经》与心理学的知识,及在心理咨询中有机的结合和应用《圣经》及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不仅被美国许多基督教群体所接受,美国心理学界也逐渐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这一以《圣经》为导向的全新的咨询取向。依托于《圣经》和心理学,融合学者得以在许多具体而实际的主题上进行研究,并收获丰硕的成果,如婚姻关系、亲子教育、心理创伤恢复、自我认知及原生家庭问题等等。与融合圣经咨询相关的电台、书籍、培训、认证和高等学府的教育也逐步推广和普及。1990年,Gary Collins和Tim Clinton组建了以“融合主义”为取向的“美国圣经咨询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unselors, AACC),在2002年就已成为全美最大的圣经咨询组织。

    融合主义的优点体现在它将圣经及神学理论与当代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上帝是所有智慧的来源。”融合主义的圣经咨询者在以圣经为前提的基础上,强调上帝“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的功效,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有选择的采用”,使得圣经咨询不但可以帮助基督徒群体,也可以被应用于非基督徒群体中。这对圣经咨询的普及和研究都有意义。但也正如融合主义的名字一样,对融合主义的攻击主要来自于相关学者对于融合有效性的质疑。由于在基督徒群体中宗派林立,融合主义者找不到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圣经或神学标准作为工具,对世俗心理学的研究及结果进行比较和评判。这样的结果是,一些融合主义者提出的理论不但会被圣经辅导者反对,还要受到另一些来自融合主义者的质疑。总体来说,融合主义者需要更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

    (三)基督徒心理学家

    基督徒心理学家认为,所有心理咨询的方法都是建构于一定的,关于心理健康及如何达到心理健康的哲学理论之上。哲学前提为心理学提供了框架和方向,在其基础上,心理咨询才能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进行。当代心理学家越来越肯定并积极继承其悠久的哲学、文化及宗教传统,并在其中寻找助人之道。在哲学的大家庭中,基督教哲学已成为独立于主流哲学思想的一支,在对许多哲学问题上,基督教哲学都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论。同样是“助人”,但因其背后哲学基础的不同,基督徒在咨询理论和方法上就与当代咨询心理学大相径庭了。因此,对于基督徒心理学家而言,比起直接采用世俗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构建在基督教哲学基础上的,关于人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及方法更为重要。

    基督徒心理学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重定义”,即以《圣经》和神学来重新定义那些已经存在于世俗心理学中的概念和元素。在基督教群体中,《圣经》拥有在所有基督教观念,甚至心理学理念上的,特殊的主权地位。因此,以C. Stephen Evans为代表的一些身为基督徒的心理学家开始站在圣经的角度思考有关心理学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另外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从本质来看,基督徒心理学家和圣经辅导者一样,在当代心理学与圣经的关系上采取保守态度。但比圣经辅导学者多走一步,基督徒心理学家系统研究圣经,并在此基础上将那些已经存在了的“圣经咨询传统”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在众多基督徒心理学家的推动下,2004年,“基督教心理学会”(The Society for Christian Psychology)成立,致力于进行“心理学基督教化”的工作。从其优点来看,同圣经辅导者一样,基督徒心理学家在圣经及神学的“安全领域”进行工作。他们避免直接接触和借鉴任何已成型的世俗心理学的理论,以《圣经》为主体,以被广泛接受的神学理论为参考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构建。这样的取向与圣经辅导互相呼应,也容易被基督徒群体接受。

    然而,基督徒心理学家的做法也受到了许多的质疑。“我们当然可以创建理论,但必然的结果是,我们会有很多理论。”。在基督教群体中,就圣经的核心主题尚且存在诸多不同的理论和解释,更何况是在这些不确定的理论解释上重新构建一套关于应用的理论呢?除此之外,以圣经本身、教会传统和神学为理论构建的“原料”,似乎难以达到如当代心理学一般包罗万象、深入到人类生活每个层面和角度的深度及广度。因此,基督徒心理学者同圣经辅导一样,在其理论的广泛性和适用性上,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三、总结

    将《圣经》与基督教神学应用于心理咨询的取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的价值。北美圣经咨询在与心理学界的互动中,发展出了 “圣经辅导”“融合主义”及“基督徒心理学家”这三种圣经咨询的取向。虽三种方法各自有其优缺点,但都可以为中国圣经咨询借鉴和学习。在我国社会越来越强调心理健康的大背景下,切实有效的关注每一个群体特殊的心理需求,是心理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圣经咨询为心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从理论层面来讲,将这一本已经福泽西方哲学、文学、社会及心理学的“智慧之书”——《圣经》纳入心理咨询的领域,对于丰富我国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具有的意义。从实践层面来讲,面对庞大的基督教群体,圣经咨询在其以《圣经》及神学为研究基础的前提下,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忠新.圣經中的孝道思想[J].中国宗教,,2010(7):50-51.

    [2]卓新平.中国文化处境中的《圣经》理解[J].宗教学研究,2010(2):93-97.

    [3]Adams.Competent to counsel : Introduction to nouthetic counseling(The jay adams library[J].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1970.

    [4]Beck,Demarest.The human person in theology and psychology:A biblical anthropolog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Grand Rapids, MI: Kregel,2005.

    [5]Clebsch,,Jaekle.Pastoral car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New York: J. Aronson,1975.

    [6]Collins.The rebuilding of psychology : An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G]. Eastbourne, Eng.Coverdale House,1977.

    [7]Carter, Narramore.The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and theology : An introduction (Rosemead psychology series)[J].Grand Rapids: Zondervan,1979.

    [8]Clinton,Ohlschlager,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unselors. Competent christian counseling (1st ed.)[G].Colorado Springs, Colo.: WaterBrook Press,2002.

    [9]Corsini,Wedding.Current  psychotherapies(International ed., 9th ed)[D].Belmont, Calif.: Brooks/Cole,2011.

    [10]MacArthur,Mack,Master"s College.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A basic guide to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J].Dallas: Word Pub,1994.

    [11]McMinn,Phillips.Care for the soul :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psychology & theology[J].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2001.

    [12]Maynard,Snodgrass.Understanding pastoral counseling[J].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5.

    [13]Propst.Psychotherapy in a religious framework:Spirituality in the emotional healing process[J].New York, N.Y. Human Sciences Press,1988:20-21.

    [14]Powlison,The biblical counseling movement:History and context. Greensboro[D].NC: New Growth Press,2010.

    [15]Stevenson,Hill. Psychology & christianity integration:Seminal works that shaped the movement.Batavia[D].Ill.Christian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tudies,2007.

    [16]Shafranske.Religion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psychology [J].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17]Shults,Sandage.Transforming spirituality : Integrating theology and psychology[J].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2006.

    [18]Toulmin,Norris Jr. Cosmopolis: The hidden agenda of modernity[J].Zygon,1995,30(3):506.

    [19]Van Leeuwen,John G.Finch Symposium on Psychology and Religion John G. Finch Symposium on Psychology and Religion[J].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1982.

    [20]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A christian looks at the changing face of psychology[J].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1982.

    [20]Vitz.Sigmund freud"s christian unconscious[J].Grand Rapids, Mich.: W.B. Eerdmans,1993.

    [21]Waltke,B.K.The book of Proverbs chapters 1-15. Grand Rapids[J].MI: Eerdmans,2004.

    [22]Waltke,B.K.The book of Proverbs chapters 15-31. Grand Rapids[J].MI: Eerdmans,2005.

    相关热词搜索:取向圣经概述咨询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