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试论《呼啸山庄》的基督教色彩

    试论《呼啸山庄》的基督教色彩

    时间:2020-04-23 05:18: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基督教文化己渗透到西方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呼啸山庄》与宗教的关系纳入小说的研究视野,有助于更全面完整地理解这部小说的精神价值取向及形式表现的实质和真谛。但是,此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有限,缺乏对《呼啸山庄》与宗教关系深入细致的探讨。艾米莉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说过:“对于在基督教世界出生和长大的人来说,《圣经》里的词句和节奏,也会印在他的脑海,成为他思想的一部分,……以致引用《圣经》的时候,都不知道是出自《圣经》的。”小说不可避免地受到艾米莉置身其中的宗教传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贯彻在小说的方方面面并贯穿始终。

    一、《呼啸山庄》的情景

    描写风格的基督教烙印

    众所周知,《呼啸山庄》是一部非常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作者把全文的背景都设置在阴森、荒凉、恐怖的荒原上,主要人物的命运也相应地都极尽坎坷,虽然几经抗争,但都摆脱不了悲惨的结局。这种写作方式,有作者的个人选择的匠心独运,但不能摆脱英国文学所处的大背景。作为北欧文学的一大组成部分,英国文学属于北欧文学中北方文学体系。该体系文学作品中多阴霾、恐怖、悲惨的场景,其精神因素来源与希伯来情感的救世主义。而希伯来文明产生的犹太教又是基督教的源头。作为牧师的女儿,艾米莉所受影响必然会在其作品中多有体现。失败、衰落、背叛、复仇,这些负面意象被用来揭示人物悲剧性的人生,但人物最终都通过超越式的解脱走向安宁和平静。作者带领读者在这个阴森恐怖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人生的诸多罪恶,比如诱惑、背叛、虐待、欺骗、复仇、忧伤,几度到达痛苦的极致,最后又把读者引到天堂的门前。人的自由选择中因为向恶的可能而堕入痛苦,罪孽在痛苦中炼净,从而达到灵魂的升华。人作为天赋神性的生命,虽然可能陷入罪恶的泥淖,但最终的走向是完善,走向理想的统一体。

    在小说中,希斯克厉夫一生的经历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写作风格。他初入读者的眼帘是一个遭人遗弃的野孩子,被老恩肖所捡,与凯瑟琳从互有好感到相爱,生活中有不幸,但亦有爱情的慰藉。但是老恩肖的去世使他很快又一步一步沦入被抛弃的境地。先是被凯瑟琳的哥哥剥夺了读书的权利,沦为一个不识字,只能在田地干活的苦力。接着被凯瑟琳抛弃,失去了人生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灵魂中只剩下无边的痛苦与复仇的热望。继而在别人不知其所踪的数年中积累了财富,也积累了恶。回来复仇又把其他众多人物也带入到无边的痛苦中去,直到他的死亡。从其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欢乐的成分和时刻都很少,而痛苦、恐怖和复仇却几乎贯穿始终,直到死亡和死亡前的超脱将其救赎。在小说中,与希斯克厉夫相伴出现的情景,从一开始就是漆黑的夜晚、歪斜的橄树和瘦弱的荆棘、猛烈的北风、凄风苦雨、荒芜与废墟等恐怖而阴森的环境。这些象征和意象在圣经中都象征着抛弃、荒芜、犯罪、复仇、惩罚等主题。这些环境和意向都预示了他的屡遭抛弃的命运和被生活的打击重压而扭曲的人格,以及他复仇行为的严酷无情。

    二、叙事语言的宗教特色

    小说以隐蔽的多重叙述视角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爱情悲剧,勾勒出一个人性扭曲的畸形社会。《呼啸山庄》中以上所列三种视角都有涉及,而每种视角的叙述者的叙事语言都有许多基督教用语和意象,向我们深刻地揭示作品的基督教烙印。

    在主要叙述者叙述的同时,作者穿插了一些次要的叙述者,如纳莉不在呼啸山庄时那里发生的一切则由齐拉担任叙述人和由伊萨贝拉以书信的形式叙述在呼啸山庄的遭遇。所有的叙述者都带有非常明显的基督教背景,他们的叙述中出现的许多意象、俗语都有很深的宗教寓意。他们使用《圣经》词语之处很多,如:上帝、魔鬼、天堂、地狱、圣经、善书等。纳莉称自认为虔诚的老仆约瑟夫为“法利赛人”,许多中国阅读者都对此不知所以。事实上,“法利赛人”是古犹太十二支派中的一个保守教派,严守传统的成文法,机械地遵守摩西律令的人,后衍变为徒重形式的伪善者。作为犹太教中的上层,对耶稣以及其所奉行和发扬的基督教教义和教徒都很仇视,实行了残酷的压迫。在纳莉的口中,一个“法利赛人”道出了约瑟夫的伪善和残酷,非常地生动传神,有力地表现出纳莉对约瑟夫强烈的否定态度。洛克伍德的叙事中,关于他的噩梦,小说中出现了 “七十再乘七”的冗长布道经文,讨论了490种罪恶。这里的“七十再乘七”来自《马太福音》,主要是耶稣关于宽恕精神的教导。他主张人要有宽恕别人“七十个七次”的情怀,并借不饶恕人的恶仆的寓言加以阐发。在此,作者的意图通过寥寥数语,通过宗教典故得以最明朗的阐发。作品中其他类似的语言不胜枚举。

    三、《圣经》叙事结构的沿用

    在《圣经》的叙事结构中 “U”型结构贯穿在始终。《创世纪》中,上帝造世间万物和人类始祖,并把始祖亚当和夏娃置于伊甸园中,无忧无虑地享受园中的一切美好之事,使人类始祖处于无知但幸福的顶点。但是始祖受撒旦诱惑,偷食智慧树上的果实,被逐出伊甸园,遭到上帝的种种处罚,流放旷野,经受苦难和磨炼。至此,始祖背弃与上帝的信约(不可吃智慧树上的果实)而被上帝降入茫茫尘世,落入磨难和痛苦的最低点。始祖被逐后,自己耕种纺织,生儿育女,并在此过程中始终虔诚地信仰上帝。最终,他们通过忏悔得到了上帝的原谅,并在死后重新被上帝所接纳。《呼啸山庄》从整体结构上重现了《圣经》故事的“堕落(原罪)—报应(惩罚)—忏悔(救赎)”这一最主要的叙述模式。

    在小说中,对凯瑟琳的一生的描写可以说是这种“U”型结构的最好体现。她生于体面之家,虽然顽皮不驯,却享受父母的疼爱。及至父母逝去,兄长当家,虽然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但是又有希斯克厉夫的心心相印的友情。这种友情虽然不能见容于其兄嫂和外界,但是她的心灵是幸福的。直到她和希斯克厉夫误闯画眉山庄,她被画眉山庄表面上美好、温暖的一切所诱惑,并决定嫁给林顿那刻,她就像被诱惑而偷吃禁果的夏娃一样,把自己和自己所爱的希斯克厉夫都拖入了痛苦的深渊。希斯克厉夫失踪,而她则开始与林顿过上貌合神离的虚伪而又痛苦的生活。希斯克厉夫的再次出现,使这种生活的痛苦达到了极点。在无数的心灵挣扎中,凯瑟琳为自己当年的错误选择深深忏悔,并愿意以死亡为代价赎罪。最终,她在生产女儿的过程中去世,不复痛苦,得到救赎。在这个叙事过程中,《圣经》故事作为创作原型赋予了凯瑟琳更加深刻的印象特征。

    【参考文献】

    [1]查常平.宗教的体验性——神学与诠释[J].基督教文化学刊,2003(3).

    [2]鞠晶晶.论《呼啸山庄》的宗教传统及其背离[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刘琳静.《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4]袁海旺.艾米莉·勃朗特及其《呼啸山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作者简介:王文新,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基督教呼啸山庄试论色彩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