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即兴演讲三分钟,管窥教学基本功

    即兴演讲三分钟,管窥教学基本功

    时间:2020-05-08 05:22: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数学教师的“即兴演讲”是对演讲者数学基本功的检验,需要演讲者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拥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广博的数学知识等学科素养,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哲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严谨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演讲的鼓动性、形象性、艺术性有机结合,做到理性与感性碰撞、逻辑与激情融汇、思想与艺术统一。

    关键词 数学教师 即兴演讲 基本功 学科素养 哲学思考

    从2012年起,江苏省教育厅设立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项目。大赛每三年一个循环,涵盖了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所有学科。

    大赛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专业技能”比赛,即“教育教学理论常识”和“数学学科知识与常识”考试;第二部分为“通用技能”比赛,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模拟上课和课件制作等五个方面。其中,“即兴演讲”环节中,需要选手现场思考与展示。参赛教师要想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良好的学科素养、较快的临场反应与应变能力。因此,“即兴演讲”可以从侧面反映教师的基本功。本文通过对“即兴演讲”的特点分析和“即兴演讲”比赛中的问题剖析,谈谈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几点思考。

    一、“即兴演讲”比赛的规则与内容

    1.比赛规则。

    由组织者提供演讲主题或话题,选手现场抽题,经过2分钟的准备,进入3分钟演讲环节,由评委现场打分。

    2.比赛内容。

    “即兴演讲”的主题和内容主要与学科素养、数学思考、课堂教学有关。涉及教育学与心理学、数学文化与数学史、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理解、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

    二、“即兴演讲”比赛的特点分析

    数学教师的“即兴演讲”具有和其他所有演讲相同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与特点。

    1.共性特点。

    既然是演讲,必然具有所有演讲的共同特点:一是聚焦主题,思想引人;二是案例佐证,以例服人;三是声形并茂,以艺感人;四是善于交流,以情动人。

    2.独有特征。

    现场抽题的“即兴演讲”,只有2分钟时间准备,选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与酝酿,因此需要选手具有厚实的知识积淀与学科底蕴、丰富的案例储备与临场经验,在短时间内调动相关信息、整合内容、构思结构、组织语言。

    至于数学教师的“即兴演讲”,除了具有前文所述普通意义上的“演讲”特点外,还需要演讲者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拥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广博的数学知识等学科素养,凸显数学特质与教育内涵,充满数学味儿,将数学的严谨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演讲的鼓动性、形象性、艺术性有机结合,力求做到理性与感性碰撞、逻辑与激情融汇、思想与艺术统一。

    三、“即兴演讲”比赛的案例剖析

    2018年泰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即兴演讲”环节,23名选手从组织者提供的11个演讲主题中随机抽取一个。从比赛过程来看,有的选手极具表演才能,有的选手以理性与逻辑见长。但总的来说,选手可提升的空间较大。不少选手的演讲采用答辩式或条文式,演讲方式刻板、单一,没有动作、眼神、表情的交流,缺少了演讲必备的艺术性、鼓动性和感染性。还有选手现场灵动性不够,遇到陌生的主题干脆就放弃演讲。演讲还反映出不少教师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功底不深,教育思想、方法陈旧(如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与训练上),人文精神与学科素养缺失,课程与教材不熟悉,教学行为偏离学生发展要求。这里结合具体案例,剖析“即兴演讲”中的问题。

    案例1 “正迁移”与“负迁移”

    “迁移”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23位选手中,有3位选手抽到这个主题,但几乎没有选手能准确阐述,更谈不上结合教学实践说明,还有一位选手居然放弃了演讲。那么这个主题该如何演讲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概念阐述,二是举例说明,三是亮出观点。

    “迁移”通常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时发生,所谓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迁移原理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强化正迁移,减少负迁移,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为例。我们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特征、性质、解法和研究方法上比较相似。因此,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方法(定义、性质、解法、应用)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克服负迁移作用。如从“等号”到“不等号”、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整式)时,“一元一次方程”中“等式仍然成立”,而“一元一次不等式”存在“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的问题,因此,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的讨论上,以克服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的负迁移。

    退一步说,即使演讲者对主题内涵确实没有把握,还可以“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理解:“迁移”——从甲处“搬到”乙处;正”——正面,有推动作用,向好的方向发展;“负”——反面,有阻礙作用,不利于向正确的方向转化。由此,再结合教学实践举例说明: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避免负迁移的影响。如此,至少说明选手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案例2 数学不只是直观想象

    演讲中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直观想象”的意义不理解;二是审题不清,言不及意,要么反复强调“直观想象”,要么说成不要“直观想象”;三是没有具体案例。如何演讲呢?

    首先,阐述什么是“直观想象”。这个名词来源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对应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几何直观”,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其次,说明数学教学需要直观想象。这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如研究公式“a2+2ab+b2=(a+b)2 ”时,联想到正方形面积,构造如图所示的图形,这样结论的正确性就一目了然了。

    再者,强调数学不只是直观想象,还需要抽象与演绎。抽象、推理是数学的重要特征,想象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证实或证伪,这就是数学的理性精神。如用面积法直观感知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时,可能让学生有“字母a、b为正数”的错觉,故还要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方法加以证明,从而有力地说明数学不只是直观想象。

    案例3 “图形变换”的自述

    大多数选手大谈图形变换的作用、怎么进行图形变换的教学等,全然不顾主题中“自述”二字。问题本意是要求以拟人的手法,站在“图形变换”的角度,以第一人称介绍:“‘我’是什么”——“我”是指将图形从一种位置变换为另一种位置,通过“我”得到的图形前后形状、大小不变;“‘我’有什么”—— 在初中,“我”有“平移变换”“翻折变换”和“旋转变换”三种变换方式;“‘我’能做什么”—— “我”可以帮助大家构造美丽的图案,如风车、五角星、圆柱体、长城、蝴蝶等;“我”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一种策略与方法,比如让图形搬家,寻找点的关系、线段的关系、角的关系等;“我”还可以作为几何证明的依据,利用“我”就可以直接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再结合实例说明即可。

    案例4 笛卡尔与数学

    对于此话题,大多数选手的演讲只停留在“直角坐标系”的发明和“数形结合思想”上。其实,该话题重点应该谈笛卡尔对数学的贡献。笛卡尔的主要观点是:任何图形问题都可以用代数方法解决。他的观点或许有些偏激,但却改变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提供了数学研究的新思路、新视角。一方面由此创立了解析几何,将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建立了数与形的统一、直观与抽象的统一、复杂与简单的统一。另一方面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工具保障。用他的观点和坐标系,才得以将运动、变化与对应法则用函数模型来刻画,而无穷小量与微积分、数学分析体系的发现、发明与完善,都建立在坐标系和笛卡尔观念的基础上。这应该就是笛卡尔对数学的最大贡献。

    案例5 数学是“看”出来的

    这个主题的演讲重点是在“看”字上做文章。“数学是‘看’出来的”源自于史宁中先生,他提倡“任何学科应该把这个学科的直观作为培养终极目标”,强调了直观的重要性。这里的“看”有两层含义:一是肯定数学的直观性,数学的许多结论的发现靠的是直觉,学习或研究数学是需要感觉的;二是这种“看”不是平地起高楼,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储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数学理性思维的能力。例如计算([-1+52])2+[-1+52]-1,我们“一看就知道”结果应该为0,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作为数学教师或洞察力较强的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储备和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积累。考虑到算式的结构特征,立即与“[-1+52] 是方程x2+x-1=0的根”产生联系,故有 ([-1+52])2+[-1+52]-1=0。试想:如果是一个普通小学生,能够“看”出这样的结果吗?不能!所以,数学中的“看”,需要一定的数学素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这样鲜活的例子就能充分体现演讲主题中“看”的含义。

    四、对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的思考

    尽管“即兴演讲”这一项的分数只占教学基本功比赛总分的5%,但却能从侧面管窥教师的基本功。从“即兴演讲”的现状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亟待加强,主要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加强数学教学思考、增强自身人文修养四个方面进行。

    1.重温教育教学理论。

    成功的演讲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比如“正迁移与负迁移”,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基本理论,几乎没有选手能够正确阐述,还有选手表示闻所未闻。又比如许多教师在演讲中频繁出现“知识点”“训练”等名词,“让”“使”“培养”等祈使词。这些都说明:不少初中数学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教师中心论”上,教学还停留在“知识”层面,非常有必要补上最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扎扎实实地研究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与要求,强化学生意识、生命意识和生长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再比如“‘学生粗心’之我见”要从心理学、认知学研究学生粗心的原因:一是教学缺乏过程意识,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因此不能真正理解、掌握规则、原理及其来龙去脉;二是“不按规则出牌”,解题不考虑算法、算理和规则而导致出错;三是思考问题时不专心,比如作业时听音乐、吃零食等,长期养成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习惯,这些才是粗心的本质。进而教学中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规则和原理,并在学习中强化规则意识。诸如“谈数学知识、经验与能力”“课堂上‘数学问题’是这么来的”“数学不只是‘直观想象’”等演讲主题,都需要掌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精彩的演讲离不开数学哲学的支撑。在演讲时,所有主题都要用思辨的方法,从多维度、多方面阐述。如“数学不只是‘直观想象’”,既要肯定直观想象的作用,又要明确数学仅仅是直观想象还不够,还需要数学的逻辑推理、需要数学的理性精神。这就需要演讲者更多学习哲学、教育哲学和数学哲学基础理论。

    2.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数学学科素养既包含观察世界的数学眼光、思考世界的数学思维、表达世界的数学语言,即史宁中先生强调的数学抽象、数学推理与数学模型,并由此派生出若干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包含数学文化、数学发展史和对数学的本质理解。如主题“数学是美的”就要说明数学的结构美、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统一美和对称美,并且要有具体的例子说明。还包含数学的认识观、方法论,所教学段、内容在整个数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等。

    3.加强数学教学思考。

    演讲的主题中,有不少与数学课堂教学有关。如“我的‘教学相长’观”,既反映教师需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教学观,也体现了学习与研究成果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成长观。“课堂上‘数学问题’是这么来的”要关注课堂上数学问题的形式、来源和呈现时机。“‘追问’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则应该凸显数学课堂“追问”的价值、时机。“‘图形变换’的自述”则要充分了解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换的类型、方式、作用。“数学是‘看’出来的”,要对“看”字从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地阐述:数学结论的得出可谓“似看非看”——“看”,是肯定数学直观的意义及其价值;“非看”,说明“看”是有前提的,必须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经验和能力。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以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

    4.增强自身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有两层意思。一是“即兴演讲”要彰显数学本身的人文性。数学其实是美的、好玩的,数学更是有用的。演讲者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口才将自己對数学的思考、理解与感悟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听众(评委),让听众从你的演讲中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用”,这个过程彰显了演讲者对数学的情感体验。二是“即兴演讲”需要演讲者具有数学以外的人文素养与情怀。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化曲为直”“驭繁为简”,但人文领域可能更需要涤荡起伏、曲径通幽、波澜曲折,这样才能扣人心弦,这或许是数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思维方式的区别。作为演讲,即便是数学教师的演讲,不能除了数学还是数学,还需要演讲者具备人文思维,比如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灵动机智的表现能力、亲和的人际交流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文理兼修的人文精神。

    五、结语

    人无完人,亦难通才。笔者并非希望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都成为优秀的演讲者、文理兼修的大家,本文意在通过案例说明:作为青年数学教师,应该珍惜自己的教学生命,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接纳新生事物、探索新的方法,苦练教学基本功,努力完善自己,追寻心中的数学教育教学“伊甸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相关热词搜索:管窥基本功即兴演讲教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