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时间:2020-05-18 05:22: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品牌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研究;二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的品牌建设问题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品牌建设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和其他相当的教育机构。现在,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大众化,国家政策的支持及人们对民办高校的逐步认可和接受,我国民办高校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然而,由于国际教育机构以及我国公办高校的竞争,生源数量的减少,加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经费问题,民办高校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在这种形势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品牌建设战略,尤其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品牌建设战略,并付诸实施,进行有效的建设,就成为各民办高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得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民办高校校长和民办教育界的头等大事。

    一、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指学校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教育性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培养什么类型、什么层次、什么规格和具有什么特色优势的人才问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与否,是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此,各高等学校,特别是民办高等学校都要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慎重的科学决策。这就要认真分析如下两个因素:

    1.我国民办高校在与国办高校的比较中所显现出来的特性

    我国高等学校由于内在条件和外在需要及环境的不同,客观的形成了不同的办学类型,不同的办学层次和不同的教育性质。就办学类型来看,主要有三种:即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其中国办高校三种类型都有,而民办高校只有教学型一种;就办学层次来看,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专科、本科、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其中国办高校三个层次都有,以本科层次为主,而民办高校只有专科和本科层次两种,以专科层次为主;就教育性质来看,主要有两种:即学科、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技能性教育,其中国办高校以学科、学术性教育为主,以职业技能性教育为辅,而民办高校则只有职业技能性教育一种(自学考试助学教育也应纳入这种性质的教育)。把上述客观状况综合起来看,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主要是从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逐步向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拓展与提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求及其性质特点,无论是高职高专教育还是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都应该定位在主要是为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技能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民办高校要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校舍、运动场地、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图书馆及其图书、校外实习基地等)、师资力量、学科、专业、校园文化、管理、校企合作等多种因素起综合作用。为此,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外延应该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为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

    2.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上面所讲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和外延内容,仅仅是根据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客观存在的实际状况所得出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方面做进一步研究。总体来讲,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上,是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我国就整体来讲正处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中期向后期转化的阶段。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轨迹表明: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化程度不同的阶段,对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水平的要求是不同的。工业化前是初中文化素质和水平;工业化初期是高中文化素质和水平,其中具有一定技能的高中程度人员最受欢迎;工业化中后期,由于进入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崭新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般规律。世界上凡是根据工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注重了适应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工业化中后期注重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成功。美国80年代开始的经济的腾飞与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从1957年开始的知识工人开发。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归功于从20世纪80-90年代迅速扩大的知识工人队伍。国际上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召开了相关的会议,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采取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有国办的高等职业学院和国办高校办的独立二级学院,有公办与民办的成人培训学校和机构,有民办高校等。鉴于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总体上知识基础和素质偏低,有的学校相当大的比例是高考落榜生,这些学生的短处是坐不下来,读不进书,长处是聪明活泼,动手能力较强,有接受职业技能性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鉴于民办高校办学经历、软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方式和机制等客观状况,国家把民办高等教育划归高等职业技能性教育的范畴,这种划归是正确的、科学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民办高校应承担起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是光荣的,任务也是艰巨的。

    我国民办高校都应以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和外延要求重新审视自身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凡符合这种定位要求的则加紧建设,形成品牌,凡不符合这种定位要求的都要作出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回归到客观需要的轨道上,然后加紧进行品牌建设,这样才能使我国民办高校真正从整体上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二、我国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基础上的品牌建设问题研究

    品牌反映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教育品牌是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是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借鉴和运用,只不过民办高校(包括国办高校)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性质不一样,企业主要是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高等学校主要是生产人才产品和精神产品。正如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斯特拉顿所说:“我们绝不应该忘记,大学的特有产品是学生,大学之所以存在,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生产这样的产品。”高等学校需要并可以借鉴和采用企业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品牌建设战略,实际上这一战略早已引入到了教育领域和高等学校,教育领域和高等学校实施品牌战略后,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国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高职技能应用型品牌人才的建设。这种人才品牌的内涵要求应包括思想素质、人格品质、知识基础、技能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服务与奉献精神等内容;其外延内容则应包括人才品牌形成的各种主要因素,如教育理念、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管理、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这些方面也要进行品牌建设,这些方面的品牌建设都是为人才品牌建设服务的。按照这样的内涵要求与外延内容进行品牌建设后,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一种高职技能应用型品牌人才,这种品牌人才的主要标志是:第一、思想素质好、人格品位高,服务与奉献精神强;第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好,牢固够用;第三、专业技能掌握程度高、应用能力强。这种品牌人才品格优秀、质量过硬,社会认知度、美誉度、推荐度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优质,就业率高。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品牌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能顺利就业,也带来良好的招生效应。

    参考文献:

    [1]曾令香.北京地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品牌建设问题初步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5(6)

    [2]陈先运.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3]管庆智,陈锡章,王浒,管庆智,刘晖,张炼.发展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1999(4)

    [4]黄宗远.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中国高教研究[J].2006(10)

    [5]李红.立足地方经济 发展高职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 2007(9)

    作者简介:

    孔祥超(1982-),男,籍贯:广东肇庆,学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以及中小企业管理,培正学院教师,职称:经济师。

    (作者单位: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相关热词搜索:外延培养目标内涵民办高校人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