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汉代音乐赋的教化功能] 太平赋是谁写的

    [汉代音乐赋的教化功能] 太平赋是谁写的

    时间:2019-02-12 05:29: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汉代 音乐赋 道德 审美 教化 功能   摘 要:汉代音乐赋饱含了历代先贤优秀的伦理品德和道德情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载体,可以教化民众,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和谐;它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动人的歌声和乐声、高超的乐舞技艺,表达了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个人情操,促进身心和谐。
      
      汉代是一个开拓创新、生机勃勃的时代,在这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下,孕育出了一个迷离浪漫的音乐时代。这个时代的音乐丰富多彩,形成了集各种音乐风格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音乐赋是汉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王褒《洞箫赋》、傅毅《舞赋》和《琴赋》、张衡《舞赋》、马融《长笛赋》、侯瑾《筝赋》、蔡邕《琴赋》、阮�《筝赋》等音乐赋14篇;有贾谊《惜诗》、枚乘《七发》和《柳赋》、邹阳《酒赋》、张衡《西京赋》和《东京赋》、王粲《七释》、边让《章华台赋》等留存音乐内容之赋46篇。在人类自古至今的文明史上,显然有着不可度量的重要作用,可惜,在两千年封建社会历程中,却没有形成一部系统的音乐史学著作,无法再现繁荣昌盛的汉代音乐文化。然而今天出土的汉画像石成为进行汉代音乐赋的教化功能研究的重要史据,显示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音乐社会学也通过这些出土画像较为客观全面地认知汉代的社会文化发展概况。同时,它反映出当代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特征、精神实质和风格品质。两汉典籍中主要记写了宫廷贵族上层领域的音乐文化生活,通过“高帝乐楚声”及武帝时乐府采集“赵、代、秦、楚之”和“皆以郑声施于行”等记载,可反映出汉初朝廷的开明开放和清新的音乐赋的教化功能。音乐民族学通过研究出土汉画像,阐述其有关音乐赋的教化功能的基本特征和生存规律以及民族文化特质。
      然而,学术界对汉代音乐赋的教化功能却很少探索研究,本文对此做以浅析,以供商榷。
      
      一、“以道教化”,移风易俗
      
      所谓“以道教化”,就是汉代音乐赋作品不仅是将抽象的乐声和舞蹈动作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将人的听觉和视觉内容以形象的描写,而且宣扬音乐所具有的道德教化功能。在汉代音乐赋中有大量的道德感化人心的句子,弘扬伦理道德,改善社会风俗,增进社会和谐。马融《长笛赋》说:“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察变于句投,以知礼制之不有逾越焉。”讲的就是音乐“以道教化”、移风易俗的功能。
      汉代音乐赋所奏出的乐声饱含了优秀的伦理品质和道德情感,是高尚纯洁的化身,诚信友爱的象征,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载体。《鲁颂》中有醉归之歌是称颂鲁僖公君臣之道。《琴赋》中言:“明仁义以厉己,故永御而密亲。”就是用琴声表明仁义来激励自己,所以长久地使用琴,也愈加亲近琴。
      音乐赋中的“仁声”、“礼仪”之道,有过失的人听后会改正错误,奉行中庸之道,贪婪者变得廉洁,强暴者变得仁慈,从而表现出乐声特有的道德感召力和感染力。马融在《长笛赋》中说:“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申,鸱视狼顾,拊噪踊跃。”因此,凭笛声可以确定人的地位的尊贵或卑贱,心灵的美好或丑陋,才智的聪明或愚笨,品性的勇敢或胆怯。鱼鳖禽兽听到这笛声都会竖起耳朵而惊立着,有的伸长脖子抬着头,有的回过头来倾听,并随着笛声呼唤而起舞。所以说,笛声能沟通人的灵感,感动万物,能抒发人的情感,也能启发人明辨大义,表明一个人的赤胆忠诚,看出一个人的志向,还能鼓励百姓移风易俗,以清洗思想上的污泥浊水。
      
      二、“以美教化”,修身养性
      
      所谓“以美教化”,就是汉代音乐赋作品中,表现出音乐艺术愉悦身心、抒发个人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教化功能。刘向在《雅琴赋》中说,“穷音之至入于神”,就是讲美好的琴声能够打动人心,令人陶醉其中,享受音乐的美,放松心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傅毅在《舞赋》序中就提出了自己的音乐审美观念,他提出:“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说歌舞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乐舞是用来娱乐身心的,歌舞以情意、娱乐之美教化人的功能促进身心和谐。边让《章华台赋》在描写了乐舞表演之后说,“美仪操之姣丽兮,忽遗生而忘老。”就是说多么姣好美丽的身姿容貌啊!真让人神情恍惚,遗生忘老,感受到乐舞之美的力量。
      傅毅在《舞赋》中以独到的舞蹈语言和审美感表意传情,不仅舞姿优美,舞技绝超,给人以快感,而且以形、情、神表达了汉代人对永生或永恒的企望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汉音乐赋描述艺伎的形象优美,服饰华丽,浓妆淡抹,妖娆动人,美好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傅毅《舞赋》中说:“于是郑女出进,二八徐侍。姣服极丽, 致态。貌 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眉连娟以增侥兮,目流睇而横波。珠翠的砾而 耀兮,华 飞 而杂纤罗。”讲的就是艺伎不仅舞姿动人,而且有高尚无比的情操,超乎世外的志趣和优美的神韵,创造了如痴如醉的仙境,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张衡在《舞赋》中说,歌舞“以祀则神 来假,以飨则宾主乐胥”,“既娱心以悦目”,就是说可以使人们精神愉快,又看得舒服,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能带给人从容闲适、悠哉游哉的快乐心情,让人忘却岁月失去的惋惜,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汉代音乐赋的美育功能还表现在抒发心中之郁闷,导养神气,宣和情态,娱乐身心。蔡邕在《琴赋》中说:“爰制雅器,协之钟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就是讲琴音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水平。琴可以移情,蔡邕在《琴操》中说:“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由此可见,琴的最高境界在于移情,能“作人之情”,即调节人的心情,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傅毅《琴赋》中说:“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就是能弹奏出音乐变化的许多奥妙,抒发出弹奏者内心积聚的忧郁。
      “以道教化”,移风易俗,“以美教化”,修身养性,将汉代音乐赋的教化功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那些广布于民间的乐舞伎人长期活跃在民间,不断吸取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艺术营养,经过长期钻研勤奋训练,不断地归纳创造,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汉代民间舞蹈艺术形式,铸就了宏丽浪漫的汉代舞蹈艺术风格,成就了音乐赋的教化功能。
      
      作者简介:郑燕欣,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理论。
      
      参考文献:
      [1] 费振刚等.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王士松.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J].安阳师院学报,2007,(1).
      [3] 郑燕欣.汉代乐舞百戏中的化妆表演形式[J].人民论坛,2009,
      [4] 邵小萌.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J].南都学坛,2007.

    相关热词搜索:教化汉代功能音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