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以故事\问题和文献资料为纽带进行教学

    以故事\问题和文献资料为纽带进行教学

    时间:2020-03-23 05:17: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教学背景

    在教学《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册)的《不同历史资料的利用》时,笔者发现学生学得很无味。参考了他人的教学设计之后,笔者决定用故事、核心问题和文献资料为纽带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第一,通过一个故事性、探索性较强的案例来体现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第二,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论从史出”,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用史料来证明观点的正确;第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这样的设计意图与选题思路,笔者决定通过《解读阿房宫之谜》这一故事来进行教学。阿房宫、秦始皇、项羽,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受影视和文艺作品的影响,他们的认识不完全正确。《阿房宫之谜》在央视教育频道播放过,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依据课标,笔者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到学习历史要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认识到不同历史资料的不同作用与价值;(2)学会合作探究,能认识到合作是现在社会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学会质疑,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养成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师 关注社会,探索历史。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如图1,编者注,下同),猜一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讲阿房宫要从学生熟悉的秦始皇入手。但仅仅出示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去猜,并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添加杜牧《阿房宫赋》的文字资料:“六王毕,四海一。”让学生依据此文字资料来推测。

    生1 他是秦始皇。

    师 (微笑)这位同学知识面较广,反应快,回答正确。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知道他是秦始皇的?

    生2 看上面的文字,“六王毕”就是诸侯六国完了,“四海一”就是全国都统一了,我想这就是秦始皇。

    (教师解释“六王毕,四海一”的含义)

    【课后反思】上课前曾担心学生对杜牧的古文不是很清楚,但试教几次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由此可知,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活。

    师 秦王嬴政成为皇帝之后,史称秦始皇,做了许多事,其中一件事就是修建了阿房宫。请看大屏幕(如图2),两千多年过去,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仅剩下这方圆数千米的大土堆。这就是阿房宫遗址,这里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学生看大屏幕,发出一片惊叹声)

    师 各位同学,面对这方圆数千米的大土堆,你们有何想法?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举手,纷纷发表看法)

    生3 老师,这是就阿房宫遗址。我有点不相信,宫殿呢?

    生4 我看这就是阿房宫遗址,经过2000多年的沧桑,宫殿早就沉在地下了。

    生5 我也认为这是阿房宫遗址,像秦始皇陵一样,也是一个大土堆。

    生6 我无法判断这个大土堆是否是阿房宫遗址,因为判断需要证据,我们手中无证据。

    (该生的回答,得到许多同学的赞同)

    生7 我到西安旅游过,看过那里有个村子叫阿房村,还有一个现代仿造的阿房宫,据说是根据古书——好像是《史记》重建的。

    生8 我也去过西安,听说过阿房宫是被大火烧掉的。

    【设计意图】面对阿房宫遗址,你们有何感想?是一个发散性问题,旨在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为此后探寻阿房宫之谜设下伏笔。

    师 好,看来大家对阿房宫很感兴趣,刚才有位同学说我们需要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证据,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解读阿房宫之谜》来学习不同历史资料的作用。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第110~112页进行自主学习,3分钟后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交流成果略)

    【课后反思】在这里,笔者利用生成的资源导入主题:不同历史资料的作用;观点需要史料来佐证。此处如果没有生成性资源,那么教师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但是观点需要证据来证明……

    (二)重温历史,展开想象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阅读教材,我们知道历史资料可以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刚才我们看到这大土堆经过科学考证就是实物资料,而同学说的有关阿房宫的传说就是口述资料,而有关阿房宫历史记载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文献资料。

    师 现在我们看到这大土堆就是阿房宫遗址。那么,同学们猜测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阿房宫?

    生9 为了贪图享乐,存放金银珠宝。

    生10 为了显示秦朝的强大和秦始皇的威严。

    生11 秦始皇是为了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高贵地位。

    师 同学们富有推测能力,我们一起来考证一下文献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经》是如何说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原因的(出示课件,如图3)。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猜测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阿房宫”为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学生回答的面并不广。所以又回归到史料,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与《史记》的描述相比较,看看自己的推测是否准确。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生12 《史记》中说秦始皇是因为咸阳城中先王宫殿小,而咸阳城中人太多了,才修建的。

    生13 我认为秦始皇很迷信,他想在风镐建宫殿,以取得风水宝地、帝王之都的好兆头。

    师 同学们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很快就从中提取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那么,大家依据这则文献资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想象一下阿房宫的宏伟景象。

    (学生思考,讨论,展开想象并描述。有的说秦阿房宫可能有一所中学那么大;有的说应该有半个县城那么大,里面有亭台楼阁,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的说阿房宫中有许多太监和宫女,有许多守卫的亲兵卫队;有的说阿房宫摆放着许多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等等)

    【课后反思】学生思维活跃,达到了最初设计的目的。同时也为下文设下伏笔,制造悬念。

    师 老师赞叹大家的想象力。刚才我们这一群21世纪的少年是这样描述阿房宫的,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文学家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怎样的呢?请看杜牧《阿房宫赋》片段(如图4)。

    (学生齐读《阿房宫赋》片段)

    师 读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各位同学有何感受?

    生14 不愧是文学家,想象丰富,特别是“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让人无法想象。

    生15 我真不敢想象,阿房宫竟然有这么大,两条河流竟然流入宫中。

    生16 不会吧,这是阿房宫?

    师 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就是这么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出示后人根据杜牧《阿房宫赋》绘制的阿房宫图)。

    (学生欣赏阿房宫想象图,不由地发出一片惊叹声)

    【课后反思】课件出示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但学生对其中的文字还是一知半解。一字一句地解释不是本课的目的。因此,最好在此处添加一张幻灯片来标明骊山、阿房宫、咸阳城的位置,使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师 可是这宏伟阿房宫在杜牧《阿房宫赋》中却是这样消失的(出示课件:“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师 请问各位同学,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是如何消失的?

    生17 被楚人,就是项羽烧掉的。

    师 多少年来,在陕西西安也流传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这一观点也渐渐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

    (三)呈现矛盾,展示谜团

    师 2002年秋,中国社科院的专家来到了阿房宫遗址进行了为期2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十分细致缜密的考古,希望能出现一个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世界奇迹。但2年过去了,人们只能看到了这些情景,请看大屏幕(如图5)。

    (学生屏息仔细阅读文字,发生一片震惊声:奇怪,太不可思议了?!)

    师 太让人费解了,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阿房宫到哪去了,大火焚烧的迹象到哪去了?下面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推测,猜想为什么会这样?

    【课后反思】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深信不疑。但是,考古却没有发现火烧阿房宫的迹象。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学生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提出许多推测,其中不乏奇思妙想,又不时有人反驳。

    (四)考证资料,解开谜团

    师 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但是我们知道猜测要以事实为依据的,可是阿房宫是2000多年前的事,哪有事实呢?怎么办?

    生18 可以查文献资料,如《史记》等,还可以从民间传说、文物中寻找答案。

    师 对。我们研究历史要利用好不同的历史资料,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寻找证据。刚才我们了解到三种不同的历史资料:实物资料阿房宫遗址;文献资料,如《史记》《阿房宫斌》等;口述资料,有关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大屏幕的材料(《史记》和《阿房宫斌》中的相关语句),认真思考,并以4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破解阿房宫之谜。

    【课后反思】给学生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验证自己的观点。然而提供的文献资料仅为《史记》和《阿房宫赋》,明显单薄,应添加《汉书》《水经注》中有关阿房宫的内容。但是,这又给7年级学生增加了探究的难度。同时,《水经注》中的文字又过于艰涩难懂。这真是两难的选择。另外,阿房宫遗址虽仅剩夯土堆和少量秦瓦,但是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对此应点明。

    (学生阅读、思考,并结合资料发表看法)

    生19 我们认为阿房宫并未建成。既然未建成,项羽就不可能跑到咸阳城外去烧那些夯土堆和屋瓦。

    生20 我们认为项羽火烧秦宫是咸阳城内的秦王宫。如果真是火烧阿房宫,司马迁《史记》中肯定会记载的。

    生21 民间传说和杜牧《阿房宫赋》都认为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些总不是空穴来风,总有原因吧。

    生22 民间传说不可全信,如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只是侧面反映了秦朝的残暴和秦朝时修建长城。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学作品,可以虚构。他这样写,可能有他的目的。

    师 同学们很富有探索精神,不断地从不同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基本上明确了阿房宫并未建成,项羽火烧秦宫而非阿房宫。老师十分欣赏同学不断探索求真的精神,大家讨论的结论与中国社科院考古学家的推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五)小结课堂,升华主题

    师 通过刚才我们对阿房宫之谜的解读,知道了不同历史资料的分类与作用(出示课件:阿房宫遗址和发掘的秦旧宫砖瓦;《史记》与《阿房宫赋》;有关阿房宫的传说)。

    (学生回答三种不同历史资料及作用)

    师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何收获,把握哪些方法?

    生23 知道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的分类和作用。知道文献资料中史学资料与文学资料的不同。

    生24 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奥秘要注意利用历史资料作为依据进行考证,观点要以证据为基础,不能妄下结论。

    生25 学习历史要有质疑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凡事要多问为什么。

    生26 今天我们小组作出了正确判断,我们学会了从历史资料特别是《史记》中发现奥秘,从中我们体验到了探索历史的乐趣。

    生27 今天我发现学习《历史与社会》也可以使人明智,使人聪明。今天我们就好像福尔摩斯进行侦探,太有趣了。

    生28 我发现研究一个问题、破解一个谜团,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历史资料来进行考证。

    【课后反思】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根据以上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本课确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

    师 老师也有同感,刚才我们像侦探,像考古学家,像历史学家一样,探究阿房宫之谜,从中我们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其实,我们人类社会的历史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短短40分钟即将结束,老师感谢感谢大家积极参与。再见。

    相关热词搜索:文献资料纽带教学故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