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

    时间:2020-04-06 05:18: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初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作者如何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初三学生 音乐兴趣初三级学生,渡过了好动年龄段,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这对上好音乐课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初三的学生,也面临着升高中的考试压力,有些学生流露出不愿意学音乐的情绪,其他音乐教师也怕教初中毕业班的学生。近几年,我先后担任初三级12个班的音乐课,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习音乐是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需要

    我校是肇庆市重点中学,初三级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比较强,因为从小学到初二级一直得到强化,而形象思维,由于相应的课时少、少利用,所以欠发达。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向学生介绍人的生理结构,分析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功能作用。让学生知道,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处理逻辑语言符号,主管人的说话、阅读、计算、排列分类、感知时间等活动,是理性的脑。而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空间思维、图形识别、色彩、音乐等活动,是感性的脑。学生的左半球开发较好,而右半球开发不足,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我们应趁着年轻,有意识的开发右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

    二、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之“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老话,也是真理。四会中学的学生,普遍对升高中的学习科目感兴趣,而对音乐学习比较冷淡,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有三:(1)音乐没有现成公式,没有标准的答案,主观性强。(2)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音乐,而且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作品听少了记不住,记不下。要想记住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马上就要面临升学考试,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3)音乐需要对一部作品反复的听,如果教师程式化、机械化地让学生去听音乐,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心中点燃学习音乐的热情之火,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办法是:点燃四把“火”,努力激发兴趣。

    1.课前五分钟,灵活利用。课前五分钟是学生抽题答问时间。教师从娱乐报纸、音乐周报上选取港台歌星、歌唱家等新闻热点问题,用十个信封分别装不同的问题。每节课让一个学生抽一个信封,即时思考,就所抽问题发表见解。这样做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上台讲话的能力;二是打开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使学生与时俱进。学生喜欢这种刺激、新奇的思考答问的方式。这是针对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但又少接触音乐信息的特点而设计的。

    2.经过几节课的抽题答问的锻炼,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后,利用十五分钟时间,就一个题目分成正方、反方两个辩论小组,每个组由持相同观点的五名同学组成。老师预先拟好辩论题目。题目往往是学生熟悉且和他们关系密切的内容。如:《港台歌星“扬名”的秘诀》等。通过正反方的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内容引导他们关注音乐,从而学到音乐的综合知识。

    3.利用初三的语文课内容,结合相应的音乐作品,开发右脑。右脑有欣赏绘画、音乐的功能,应利用音乐课弥补学生的右脑开发不足的问题。指导学生审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图画、音乐是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学生对音乐不敏感,听不出味道,说不出感觉。经过与初三级语文老师商量,学习有关音乐课文。如学习《琵琶行》时,音乐课就让学生听琵琶演奏《十面埋伏》,再联系《明湖居听书》有关音乐描写语段,让学生感性地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描写音乐。专门设置几节音乐课,听mp3世界名曲,了解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风格特点。学生不仅逐渐懂得音乐描写,有以形喻声,以声喻形,妙语点睛等手法,而且在欣赏音乐中开发了右脑,又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4.组织学生观看欣赏专场音乐会,“吃名作快餐”。学生功课紧,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欣赏音乐,有时随意听一些mp3、mp4音乐。据调查,学生完全没有到现场观赏过音乐会的占95%,偶尔听世界名曲的占30%。欣赏名曲,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每年元旦、春节等大节日,四会市委都要邀请国家级的歌剧团、乐团到四会演出,我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弄到优惠票,使80%的初三级学生有机会看到一次以上的现场音乐会。

    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观看由著名作曲家作曲、著名指挥家指挥的乐团演奏的交响乐作品的VCD,学生感受到《蓝色多瑙河》的美;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变奏,使学生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观(听)毕,或引导学生写观后感,或组织辩论演讲。这样,学生“吃名作快餐”不仅不感到难消化,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又增加“音乐文化营养”。

    三、以身说教,实行针对性导学

    鉴于初三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行状况,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我为学生开了《初三级音乐科诊断及治疗》的处方,内容如下:

    症状病因:基础不牢,学风虚浮,华而不实。

    治疗处方:

    1.课堂消化,理解教师讲课内容。

    2.积累充实。

    积累内容方法如下:

    (1)音乐常识和文化常识,方法途径:设一笔记本,整理《音乐欣赏》有关常识,参考教材注释和《音乐欣赏基础知识手册》。

    (2)学习音乐美学知识,避免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运用到音乐的思维方式中去。

    要让学生知道,组成音乐的要素是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这些音乐要素不擅长表达具体的情节,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按以上“处方”,学生学音乐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无所事事,而是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了。

    参考文献:

    [1]关于思维科学.新科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14-115.

    (作者单位:广东四会市四会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搞好点燃兴趣教学音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