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我国私募基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私募基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0-04-25 05:20: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私募基金的发展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私募基金市场还不成熟,存在着监管不完善,集资诈骗操纵市场,资金来源有限、规模较小,缺少专业人才,退出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私募基金退出机制等,以正确引导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私募基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06 -02

    一、私募基金的概述

    (一)私募基金的概念

    所谓私募基金就是指相对于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的基金。

    (二)私募基金的特点

    1.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不严格但是信息保密度要求较高。

    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私募基金只能向不超过200人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不得使用公开传媒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广告宣传,而且其运作都是投资者与基金发起人私自协商进行的。

    2.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起点高。私募基金一般都要求有足够投资规模支持其设计各种复杂的金融投资策略来追求高风险和高收益。

    3.运作较为自由和隐蔽。政府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相对于公募基金较为灵活,并没有对其采取严格的金融监管措施,所以私募基金的决定和投资行为也较为迅速、灵敏。

    4.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将筹集的所有资金进行组合投资,基金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都按投资人所占有的基金份额承担或分配。

    二、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迅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6年12月底,备案私募基金46505只,与2015年相比增加22451只。私募基金认缴规模达到10.24万亿,基金实缴规模7.89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较2015年同比增长95%,已经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17433家。但是,由于我国的私募基金发展的时间相当短,国内首只私募基金的发行是在2004年,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规模甚微,并且较存在很多问题。全世界的对冲基金有95%左右在美国,其余大部分在欧洲,亚洲仅有不到1%的对冲基金。由此可知我国私募基金若想要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要达到质的飞跃。

    三、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不完善,集资诈骗、操纵市场等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我国私募基金还没有健全的监管体系,近几年新设立了一个证券业投资基金管理协会规范引导全国的基金主体行为,但是,由于其权利和责任和证券业协会有交叉和重合的地方,所以難免会出现一些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错位的问题。导致存在私募公开地吸引和招揽投资者变相公募;变相降低投资门槛,内幕交易等现象。在2015年就有多达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8个相关责任人、2家私募销售机构,因为违规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如何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基金市场的监管制度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引导其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资金来源有限,规模较小

    由于私募基金的风险较高且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不够成熟,所以相关法律只允许少数的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规定的数额比例内,参与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此外,我国私人资本投资于私募基金的并不是很多,再加上市场上投资方式单一化,投资产品较少,造成私募证券投资机构资金来源受限制,虽然数量众多,但个体规模仍然偏小。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私募基金规模到2015年为止仅占GDP比重的0.5%,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私募基金占GDP的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6%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私募基金占国民经济的比率非常小,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有没有得到发掘。

    (三)缺少专业人才

    人的智慧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样对私募基金的发展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工具,本身就具有集合理财、专业管理的特点,所以,其运作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基金管理人及其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私募基金行业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发展,告别了初出茅庐的阶段,非常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推动其向专业化、集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国内不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非常之少,缺乏对基金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实践基础,而且从事私募基金行业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和行业精英管理人才都很缺乏。

    (四)退出机制尚不健全

    我国目前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有首次公开发行(IPO)、股权转让和回购、清算四种形式,主要以其中的首次公开发行为主。但首次公开发行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并且其限制条件较多,具有难度大、门槛高、成本高的特点。而我国的主板和中小板的进入门槛太高,一般的中小企业根本达不到要求,就算达到了要求,其发行中需要支付律师、审计、承销等费用,成本很高。近几年推出的新三板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首次公开发行相比股权转让和回购、清算等方式的收益率较低,只有少数私募基金会选择这几种退出方式。

    四、促进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一套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私募基金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其发展和更好的与国际较为成熟的私募基金市场接轨,我国私募基金的相关法律应当在充分考虑国内基金市场本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参考和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行政监管部门根据已制定的《基金法》《私募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制度严格监管私募基金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防止非法集资、欺诈、内幕交易、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操作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完善法律的同时努力打造私募业务自律规范统一体系,将其与行政、司法有效结合,打破证券业协会与基金业协会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职责未履行局面,建立严格透明的自律执行机制。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从目前我国基金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的投资门槛还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宽。首先,可以通过规范金融机构投资于私募基金和对金融机构进入私募股权基金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办法,增加金融机构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积极性。促进社会闲余资金进入私募股权基金,通过私募股权投资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资本市场产业结构,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其次,国际资金在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上占有一定比重,并且国外资金丰裕。但是目前国家的政策对国外资金进入方面国内市场还有所顾虑,因此,国外资金进入国内外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我国仍然可以利用国际上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对新技术、项目、人才和市场等的需求,适当放宽限制,有度的引进国外资金流入国内基金市场。从而为国外资金投资于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途径。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生产要素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对于资本市场中的私募基金市场来说那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促进人才引進机制多元化,用工制度规范化,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福利待遇可以吸引高学历、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进入该行业。此外,由于我国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行业精英并不是很多。所以还必须得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多组织有潜力、有天赋的人员去国外学习经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奖励鼓励行业的从业人员向专业型人才发展。最后,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出国留学深造的“海龟”不愿意回国就业,私募基金行业也是这样,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私募基金行业的企业组织应该提高自身实力吸引“海龟”人才,并且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和激发出人才的潜力。我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私募基金行业目前人才紧缺的状况。

    (四)建立健全私募基金退出机制

    我国目前的私募基金退出市场困难重重,建立顺畅的退出机制,提升资金的利用率,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通过完善私募基金市场的退出制度和监管体系,来达到降低风险、鼓励投资者、社保资金、投资基金等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构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资金状况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优化资本市场的市场结构。最后,资本循环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对退出机制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强化其服务职能,加快私募基金退出速度,促进资金的循环速度,提升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夏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J].金融研究,2001,(08):18-31.

    [2]吴晓灵.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7,(11):10-12.

    [3]樊志刚,赵新杰.全球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前景[J].金融论坛,2007,(10):3-8.

    [4]李建伟.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路径与有限合伙制度[J].证券市场导报,2007,(08):57-63.

    [5]程信和,蒲夫生.关于私募基金立法的几点建议[J].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03):30-39.

    [6]耿志民.中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研究[J].上海融,2006,(03):42-44.

    [7]朱奇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论[D].厦门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邹成焕,女,贵州六盘水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2014级金融工程系学生;

    刘开华,指导老师,男,重庆江津人,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研究成员,财经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金融。

    相关热词搜索:对策私募我国基金市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