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 每个【公司治理视野中的企业党组织建设】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 每个【公司治理视野中的企业党组织建设】

    时间:2019-01-29 05:35: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最时髦却又最混乱的话题。它是解决公司在公司法的制约下,在市场经济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只按传统的公司法无法得以解决的一系列新问题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高效率的委托代理关系,事关公司内外多方主体利益的保障与维护, 事关公司诚信有序的管理与运营,事关资本市场的监管与完善,意义非同小可。
      公司治理按治理手段可划分为内部组织结构与外部市场机制,也称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约束与制衡。公司外部治理则涉及到一个特殊的概念――“利害相关者”。支撑现代公司资产概念的不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公司的设立与运营汇编制成一张股东与非股东的利害关系网,股东之外的社会主体对于公司的存在同样具有利害关系。这些股东之外的社会主体便是所谓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二、企业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企业党组织应该成为公司治理主体之一
      我们可以试着把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主体理解得更宽泛一些:利害相关者包括但不限于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和社区,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可以并且也应该成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主体。理由有二:第一,公司治理的本质是监督、激励与制衡公司经营者,以维护股东和利害相关者的利益;而《公司法》规定在企业设置党组织,初衷也在于保证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维护国家和职工的利益。用公司治理的观点来看,这里“国家和职工”属于“利害相关者”的范围,公司治理和在企业设置党组织的二者目的同样都在于维护国家和职工利益。第二,监督与制衡是我们党组织的传统优势,在尊重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的前提下,让企业党组织参与到监督、激励与制衡公司经营者中来,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节省了企业的资源,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体现了中国特色
      当今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特点,如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外部监督为主,股权过于分散,董事会内部设立不同的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往往兼任董事会主席。我国《公司法》第19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为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在各国立法中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我国一大特色。
      (三)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公司治理相互促进
      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例,中外合资企业强调所聘员工经济人身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出现,员工流动性大,忠诚度比较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比较弱,企业的文化仅作用于经营生产活动,客观地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反过来公司治理成功,特别是企业党组织成功地推进公司治理,维护了股东和包括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社区在内的利害相关的利益,也就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在公司职工中扩大了影响,有利于扩大组织队伍,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三、公司治理背景下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处理好党委和“新三会”的关系
      新三会,是指常态公司治理机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就公司治理而言,“新三会”当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对象,股东会是公司治理的主体,监事会则也是监督的主体。新三会是公司制企业治理机构的主体框架,在创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委会与“新三会”的关系处理首先应保证国企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决策前,董事长(总经理)应提前向党委报告磋商。其次,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参与国企领导班子的选配时,做好考察和推荐工作,这也是国企党委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有力保证。
      (二)把企业党组织和加强工会建设相结合
      工会组织与党组织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联系,工会工作对党建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维权”方面更是如此。在公司外部治理中,职工作为利害相关者,权益若受到了经营者的侵害,往往首先选择通过工会或者是党组织调解,因此有必要把工会工作与党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李维安. 公司治理[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立学. 中外合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陶云峰(1984-)男,江西万年人,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公司治理视野党组织建设企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