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福鼎我爸是市长_从网络谣言“我爸是市长”看“仇官”社会心理

    福鼎我爸是市长_从网络谣言“我爸是市长”看“仇官”社会心理

    时间:2019-02-04 05:33: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使谣言的传播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选取了最近一段时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谣言――“我爸是市长”作为典型案例,运用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仇官”社会心理在推动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作用,进而对针对案例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谣言; “仇官”社会心理; “我爸是市长”
      
      2011年9月18日22时许,浙江省温州市高三学生马文聪驾驶奔驰越野车因停车问题与路边的小卖部老板吴某发生争执。在争执中,马文聪不仅态度蛮横,还打伤了吴某2岁的女儿,之后便准备驾车离开。附近市民见状,纷纷与吴某一起上前围堵,但马文聪并没有停车,还撞伤了其中一名市民。现场市民围住了执法的警车,并要求现场做笔录,以平民愤,直至凌晨3时许,人群才逐渐散去。
      在市民围观的过程中,微博上也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微博称:开奔驰者撞倒人,还打人,伤者伤势严重;肇事方气焰嚣张,喊出“我爸是市长”。伴随着民众对马文聪身份的质疑,“我爸是市长”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并被许多媒体作为新闻报道出来,引发了国内民众对于“官二代”问题的又一次大规模的道德声讨。而事后经过调查,“我爸是市长”这句话并非出自马文聪之口,而是网上流传的谣言。
      本文就以“我爸是市长”谣言为例,从谣言的概念入手分析网络谣言的特点,进而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角度分析了“仇官”社会心理在推动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作用,并且对针对案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谣言及其传播特点
      要认识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首先要了解关于谣言的概念。
      西方学者对于谣言的概念众说纷纭,但一般都强调了其“未经证实”这一属性。例如,被称为“谣言研究之父”的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就将谣言定义为“缺乏具体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的、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
      国内关于谣言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经常被引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定义:“没有确实依据的消息”。相对于这个简单的释义,学者刘建明则从区别于谎言的角度对谣言做出了解释,即“谣言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事件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它是假的。
      针对目前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笔者比较赞成学者刘建明的说法,即“谣言是众人传播虚假事件的行为”。谣言本身是不存在的事物或者说是缺乏真实依据的事物,它是在传播过程中被捏造出来的,并且经过众多环节的加工,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谣言的传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传播媒介越来越网络化
      在网络媒介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而在今天,网络媒介已经能够同时具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信息传播随意性的增强和成本的降低,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
      2. 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
      在网络媒介中,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借助网络实现了跨地区的相互联通。受众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浏览、发布(或转发)和评论,使信息呈现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状况。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
      3. 传播过程越来越难以控制
      由于网民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核实;再加上法律管理和政策规范的的不到位,使得信息“把关”的难度大大增加。在一个缺乏有效“把关”的媒介环境中,谣言传播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变得很小,其传播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二、“仇官”社会心理助推网络谣言的传播 ―― 以“我爸是市长”谣言为例
      进入网络传播时代,谣言的传播不仅速度快、范围广,而且更加难以把握,其形成原因也越来越复杂。下面我们就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仇官”心理在“我爸是市长”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仇官”社会心理增加了谣言的重要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和利奥・波斯特曼等在其著作《谣言心理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谣言传播的公式:
      R = I × A
      其中,R表示谣言在社会上的流通量和流通率,I表示重要性(Important),A表示模糊性(ambiguity)。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谣言在社会上的流通数量和效率与谣言内容的重要性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谣言的内容越重要,其在社会中的流传就会越广,速度也会越快。
      (二)普遍的“仇官”社会心理导致了“沉默的螺旋”效应
      “沉默的螺旋”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利―纽曼提出来的,“在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上,人们对于民意的散布形成印象。他们试图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边。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是站在少数人的意见这一边,他们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他们越是保持沉默,则其他人便越是觉得这种看法不具有代表性,而他们便越是继续保持沉默。”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螺旋”效果。
      “我爸是市长”谣言的产生是一个典型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在今天,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公平正义难以得到维护的现实导致了一种普遍的“仇官”心理,人们对于“官二代”这样一个群体也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成见,如“无视法律”、“践踏尊严”,“飞扬跋扈”等。 “我爸是市长”这句谣言就成为了网民“泄愤”的口号,伴随着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和对道德正义的追寻这一普遍的心理情绪成为最主流的意见而被夸张地表达出来,进而得到迅速传播。
      (三)信息“把关人”缺位,刻意迎合“仇官”社会心理
      “把关人”的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先驱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其《群体生活渠道》一文中提出。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具体而言,把关的过程基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搜集信息、过滤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
      在“我爸是市长”这一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媒体 “把关”的缺位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过滤和加工这两个环节上,即媒体对微博上的虚假信息不仅没有起到过滤的作用,反而对“我爸是市长”这一不确定的信息其进行了夸张和加工,并且作为标题发布出来,以这种“吸引眼球”式的报道来刻意迎合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仇官”心理。
      三、关于“我爸是市长”谣言的反思
      谣言始于怀疑,止于公开。在网络媒介中,如何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应对谣言的传播,需要社会、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
      (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仇官”社会心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扩大等民生问题很容易激发社会群体的非理性行为。而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时候,谣言往往就成为民众表达真实意愿或抒发不满情绪的载体,甚至成为公共危机事件升级的“催化剂”。谣言的扩散在一定意义上表达的是普通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自身利益难以维护的愤慨。因此,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成为控制谣言产生和蔓延的关键。
      (二)完善法律监督,建立权威信息发布渠道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活跃的“信息集散地”,但目前我国对于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因而,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行为、加强网络媒介监管就成为能否有效打击散布谣言等不法行为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媒体“把关”责任,避免刻意迎合社会心理的报道
      在网络时代,很多网民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甄别,仅仅只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心理情绪或价值判断来发布或转发信息。这就需要媒体承担起“把关人”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对事件的真相进行辨析,确定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对虚假信息做到及时过滤;另一方面,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准则,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而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做出刻意迎合受众心理的报道。
      
      参考文献
      [1][法] 卡普费雷著,郑若麟等译:《谣言》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6.
      [2]刘建明:《舆论传播》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91.
      [3][美] 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29
      [4]光明网:“我爸是市长”谣言背后的反思2011年 9月23日
      http://guancha.省略/2011-09/23/content_2686860.htm
      [5]胡正荣、段鹏、张磊著:《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52.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心理谣言我爸市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