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黑暗之绚烂与动乱之大美

    黑暗之绚烂与动乱之大美

    时间:2020-03-24 05:15:2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鏖兵天府》是四川峨嵋电影集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一台战争大戏。笔者认为,该电影的成功之处便是其色彩基调的拿捏得当,与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和塑造的形象都相得益彰。该电影的色彩基调凝重而明净,用一种沉淀着历史尘埃的灰调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素描效果,体现了战争片该有的庄严与肃穆,凝重而明净。本文拟从《鏖兵天府》中的色彩基调入手,通过分析影片中具体画面效果的色彩运用,以期更深刻地探讨色彩基调在该片中的成功运用。

    [关键词] 《鏖兵天府》;色彩基调;画面效果

    四川峨嵋电影集团峨嵋电影制片厂美术师廖小安是电影《鏖兵天府》的摄影师,他在《历史对于我们,这样走来——电影〈鏖兵天府〉的美术阐述》这篇文章中将该电影在故事场景和道具方面的视觉概念总结为三对矛盾体:国民党政府——“庄严之垮塌”,国民党军阀公馆——“黑暗之绚烂”,共产党大军——“动乱之大美”。从廖小安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电影有两组不同的色彩基调,即黑暗和动乱。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综合运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为其主题的表达和情节的塑造服务。这些艺术包括美术、音乐、造型等。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成功地运用它,对电影的情节推进和形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可以达到别的艺术无法迄及的效果。《鏖兵天府》这部电影用黑暗的色彩基调塑造了一个在行将就木之前昙花一现的绚烂的国民党,与之相对,也用一种紧张、鲜活、朝气的具有运动感和视觉张力的色彩基调塑造了一个如日中天、热血沸腾的共产党。本文将从这两组不同的色彩基调分析入手,探讨该电影中色彩基调成功运用对于主题表达和情节推动的作用。

    一、色彩基调的控制

    色彩基调也称作画面的基调,就是一部影片或一个段落中,有一种色彩为主导所构成的统一和谐的总体色彩倾向。与《集结号》(2007)中大冷灰基调不同的是,《鏖兵天府》中的色彩基调以钢化性的暖灰调为主,配合着形式各异的彩色灰调,将那种透过历史尘埃的灰调内敛成为一种具有时尚性和庄严性为一体的犹如交响乐般蓄势待发的强烈的色彩基调。《集结号》中的大冷灰的色彩基调是浑浊的,带有一丝忧伤的,正犹如它的主题一样。而《鏖兵天府》中的暖灰调是明净的,也犹如它的主题一样。色彩基调的处理是否得当,还要取决于电影制作者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和情节的理解程度。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画面进行有秩序的处理和色彩的有目的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形象塑造、主题烘托和情感表达方面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力。从理论上说,就是要根据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调整物体的色相、亮度及饱和度,把色彩这三要素与电影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鏖兵天府》整部影片中,暖色调并加上老电影的蒙尘和划痕效果,用土黄、褐灰、草黄色彩等相结合的色相,成功塑造了解放军朴素的一面。由橄榄绿、紫灰、墨绿等颜色相结合的色相,强调了国民党军队的奢侈。具体来说,《鏖兵天府》中色彩基调的控制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表现元素的色彩基调直接控制

    《鏖兵天府》中的色彩基调是钢化性的暖灰调。所以拍摄时有必要对所表现的元素也即道具进行色调的控制。该影片在很多方面都对色调进行了控制才能如它展现在观众面前的那般真实而富有美感。在服装方面,《鏖兵天府》这部影片是采用了降低饱和度的方法进行了色彩的淡化。所谓的饱和度,指的其实是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较低,表现则较黯淡。影片中,国民党的服装颜色是橄榄绿,解放军的服装颜色则是黄灰和褐灰,庄严与凝重的战争片画面质感切记过硬,所以,用降低色彩饱和度处理可以使画面质感软化,淡化过后的橄榄绿和黄灰褐灰给人一种沉重感,可以更加有效地凸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感伤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除了服装之外,其他的如墙面,道具等都是直接进行处理了的。《鏖兵天府》中的国民党官邸、办公室、大楼走道、解放军的指挥所等都采用了墙面压灰的处理办法。墙面压灰可以也是对色彩饱和度进行淡化处理,这种墙面压灰的降低饱和度处理可以与演员的服装取得一个和谐的度,使观众看起来不至于画面感对比太强烈,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此外,道具褪色也是影片中对表现元素直接进行色调控制的表现之一。例如,军队的枪支,由于被褪色的缘故,枪支本身金属的光泽已经暗淡,这样不仅能与画面的整体保持和谐,而且能够与主题相契合——战争终究是缺少光泽的。

    (二)表现元素的具体色彩基调

    对表现元素进行色彩标签不仅可以让画面色彩切换有质感,也可以让观众从色彩切换中自觉进行故事的切换。张艺谋曾经用“三个故事,三个色彩……”来形容他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每切换一个故事,就换一种色彩,观众只要看到画面的颜色,就知道轮到讲谁的故事。在《鏖兵天府》中,故事主要围绕行将就木的国民党军队和精神焕发的共产党军队强烈对比展开。国民党军队的色彩标签是:高贵的橄榄绿、紫灰色的精良武器、灰褐色的国民党官邸。这些色彩配上国民党的办公室、会议厅、各军事指挥部等具有强烈大资本主义集团独裁统治的氛围场景,表现出一种大气、豪迈、正统而又凝重、阴暗、绝望、危机重重的一个集团正走向毁灭的深渊。给共产党贴上的颜色标签是:土黄色的房子、草黄灰的桌布、灰黄色的土布制服……表现出一支简朴、严肃的军队正以其鲜活的姿态和有活力的面目走向新时期。观众在看到两组不同颜色的画面时,心理产生的反应绝对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影片不需要语言,不需要动作,只是色彩的展示,就给观众切换了故事、切换了审美心理。

    二、在真实与艺术之间平衡色彩基调

    李康生,《鏖兵天府》的导演,曾经在他自己的文章《导演阐述》中引用了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的一个观点,即(电影)是“物质和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照相本性论”,并且由此生发出好的电影的本性是“物质和现实的复原”这样的论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康生对《鏖兵天府》的要求是“照相式”的“物质和现实的复原”,给观众带来的是一场历史经典的回顾与体验。但是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的是,《鏖兵天府》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再现,视觉的冲击也是它着重强调的一点。该影片在细节之处表现出不同的色调,但是这些细节又服从于一个整体的明净的暖灰调,从而实现了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归到整体的整个创作过程。实现了色彩基调由变到静,由分散到整合,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历史的真实与画面的美感可能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协调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才能牢牢抓住观众对电影内容和形式的各方面要求。《鏖兵天府》是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电影,观众对影片的背景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了解甚至有切身的经历,因此,处理好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平衡性对整部电影都有深刻的影响。该影片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是从色彩造型方面入手,选择这样的一个切入点作为平衡艺术与真实的杠杆可谓是妙笔生辉,是影片的一个点睛之处。

    (一)动乱之大美——解放军的色彩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新中国成立、人民解放、压倒人民的三座大山被扳倒、蒋介石败走重庆、弃蓉而逃、刘邓大军入川、解放成都和西昌等历史事件都指向了共产党这一支生龙活虎的军队正以其强有力的姿态带领全国走向和平和富强。影片中给共产党安排的色彩基调应该是紧张而有序,鲜活而又有朝气,动乱而又沉稳的。军队中领导人的自信、配合和诙谐幽默,战士们的斗志昂扬等都具有一种很强烈的紧张感和运动感,给观众以一种被刺激的视觉张力。军队的服装、战场、土壕、临时战略基地(土房子)和领导人的办公室等场景一律都以黄灰和褐灰作为色彩基调,这种无条件的重复色与影片的表达相契合,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共性,同时所有的场景都指向一个归宿:斗志昂扬、解放全国。因此,解放军的色彩基调是动乱的,但是也是一种进行曲般的明亮和史诗般的凝重与严肃,这是一种大美。解放军的大美是动乱的,是通过层层艰难险阻压制而如潮水般喷涌而出新时代来临的一种欣喜而向往之情。从技术层面来讲,激烈的战争场面、信心满满的士兵,还有表现出大起伏运动战特征的解放军指挥所、道路、战场等这些画面都拍得很有层次,因为摄影师必须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细节,用层次丰富的画面展现一个生动的过去。但是,从色彩基调层次来讲,这种经过压灰处理接近黑白的“历史”,真正做到了主题要表达的“明净感”。

    (二)黑暗之绚烂——国民党军队的色彩

    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进军西北的同时,分兵第十八兵团由贺龙率领,在秦岭进行战略佯动,牵制了国民党胡宗南军事集团;而由刘、邓领导的第二野战军隐秘地跟随进攻湖南及两广的第四野战军南下,成功地实现了对蒋介石的战略蒙蔽,在第四野战军两个军的协同下一举歼灭了扼守川东门户的宋希濂军事集团……这一切都指向了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统治的行将就木和国民党势力的日薄西山。在影片中,用色彩诠释了这一切:从服装上来讲,共产党士兵们穿的是土黄色的土布,而国民党士兵穿的是橄榄绿的卡其布。从场景布置上看,解放军用的是竹帘,而胡宗南军队则用的是墨绿丝绒……奢侈、豪华、臃肿的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在国民党官邸中展露无遗。一个用人民的血汗钱来奢侈一把的军队能横行到几时?失败是国民党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公馆的黑暗是绚烂的,是昙花一现般的从有到无,在闲适平静中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三、结 语

    《鏖兵天府》不仅还原了一个历史的真实,还在真实的基础上用完美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影片中塑造了两组对比鲜明的色彩基调:解放军的土、黄、灰、褐。国民党的橄榄绿、墨绿、紫灰。这两种颜色又在钢化性的暖灰色统摄之下交叉有序地进行,为影片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添上了一抹色彩的语言。解放军虽然在服装和道具方面都“寒碜”,但是却以其鲜活的姿态和富有朝气的运动感掩盖了其贫穷的颜色和贫穷的道具。因此,我们说解放军的色彩基调是动乱中的大美。国民党地方军阀豪华的官邸、军队中用橄榄绿来强调的档次和霸气、商行奢侈的装潢等无非是向人展示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庸俗和不堪。所以说国民党军队是黑暗中的绚烂。

    [参考文献]

    [1] 廖小安.历史对于我们,这样走来——电影《鏖兵天府》的美术阐述[J].中外文艺,2010(08).

    [2] 罗昆.基调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0(03).

    [3] 尹鸿,刘浩东.中国电影艺术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4] 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祁颖(1974—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工艺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艺设计、国画。

    相关热词搜索:动乱之大绚烂黑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