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华谊兄弟的融资渠道拓展

    华谊兄弟的融资渠道拓展

    时间:2020-04-16 05:19: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我国批准创业板股票上市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兄弟)为例,评价其融资渠道拓展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其在拓展融资渠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华谊兄弟;融资渠道;创业板上市

    2009年9月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进入创业板,10月上市交易。华谊兄弟成功上市说明15年来华谊兄弟的努力得到市场的肯定,更说明华谊影视公司在投融资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自有资金联合投资、股本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入股公司,到银行无担保授信贷款,再到上市融资,华谊公司融资渠道的变化反映出我国影视发展模式的变迁。华谊的上市不仅解决了华谊自身的资金瓶颈,而且对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华谊兄弟简介

    华谊兄弟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其前身为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2004年11月创立的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公司。

    华谊兄弟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涵盖电影、电视剧制作以及艺人经纪的传媒企业,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现有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在各自细分领域均能位列前三甲,且较主要竞争对手具有人才储备、运营机制以及业务板块互动整合效应等方面的优势,行业地位极为显著。

    华谊兄弟曾在资本市场进行过三轮融资。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将公司变更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集团与王中军兄弟各持50%股份;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5%的股权,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

    2004年底,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债。在大约同一时间,华谊兄弟再引进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将3%的股权以7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它。这次私募使王氏兄弟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他们所拥有的股权上升到70%。

    2005年12月,华谊兄弟通过引进马云所掌控的中国雅虎进行了新一轮的私募。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减持20%,王氏兄弟和马云联合接手,其中马云接手15%,王氏兄弟回购5%。此外,王氏兄弟还从“信中利”回购了2%的股权,控股地位得到强化。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宣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第七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审核。华谊兄弟拟发行42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6800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22元,成为在创业板挂牌的最大民营影视制作集团。

    华谊兄弟依托国内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打造了以“华谊兄弟”为品牌的影视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对金牌制片人、知名导演和知名演员等重要影视文化资源与公司业务模式的高效结合。此外,华谊兄弟汲取国内外娱乐、传媒产业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影视娱乐业的工业化运作体系。

    二、我国民营传媒业SWOT分析

    (一)我国民营传媒业的优势

    1、政策支持,体制灵活。我国传媒业有独特的管理体制,监管层能够对国内新闻媒体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监管。传媒业在资本、渠道、内容等核心领域宏观调控程度较高,盈利压力较小。而且,民营传媒灵活的体制,注定了它在意识形态上不会受到太多的干预和限制,会有自己足够的发展空间。

    2、业务范围广泛。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我国民营传媒业的运营模式已逐渐成熟,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实现专题、综艺、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企业形象策划;影视文化信息咨询服务;影视广告制作、代理、发行等业务的综合发展。

    3、市场化运作。随着传媒资源逐步对市场的公平开放,我国传媒业的节目质量正在明显提高。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民营传媒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运作。

    (二)我国民营传媒业的劣势

    1、同质化竞争问题。我国民营传媒企业间相互克隆的现象严重,缺乏原创的节目内容,在节目选题、内容策划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2、部分影视剧和节目制作单位融资难度增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自身资产缩水,信心不足,投资谨慎,对影视作品的投资数量减少,一些影视剧和节目制作单位项目资金运转不畅。

    (三)我国民营传媒业的机会

    1、政策日渐宽松。国家在政策给与民营传媒业一定的支持,充分调动国有、民营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广播影视产业的积极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真正面向市场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比较完善的广播影视内容产品的生产制作经营体系。

    2、传媒业的重组带来资源整合契机。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效益不好的传媒公司倒闭或被并购。传媒业的重组使优势传媒得以扩大经营范围,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突破传媒业存在已久的地域分割、行业分割等产业壁垒,从而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发展,组建实力雄厚的大型现代传媒集团。

    3、传媒业提升质量,满足受众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传媒业广告收入锐减、生产成本增加,这些都促使传媒必须提高自己的价格,而只有提升传媒内容的质量,走“精品化”道路,打造优质传媒,才能提高传媒的赢利能力。传媒的消费者是受众,满足受众的需要才是传媒业的根本。

    4、数字化进程加快,市场容量扩大。我国电视节目的缺口大,重播率高,供需极不平衡。随着各级电视台频道的增加以及电视台实行制播分离,这一市场的容量将进一步扩大。同时,数字化推动了媒介形态间的融合,提高了传媒业的生产效率,扩展了新的经营领域和盈利空间。

    (四)我国民营传媒业的威胁

    1、市场秩序混乱。我国传媒业市场秩序依然很混乱,国家对传媒企业的管理现状导致传媒企业受到“优不胜劣不汰”等外部环境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传媒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还很弱,亟待提升。

    2、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虽然“制播分离”让电视节目的制作进入了市场化,但是由于播出的限制性,很多传媒企业与电视台之间仍然处于不对等的关系,相对于制作平台的开放,播出平台的瓶颈束缚依然限制了我国民营传媒业的快速发展。

    3、国际化进程慢。我国传媒业的经营理念、自身定位、新闻理念以及操作手法都与国外媒体有很大差距。另外,文化和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也进一步加大了我国传媒业走出去的难度。

    总体来说,我国的传媒企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优质的媒体数量还不多,在目前情况下,还很难和国外的媒体形成全方位的竞争和抗衡。但从长远来看,在宏观经济稳健增长、消费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传媒业孕育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华谊兄弟融资渠道拓展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自有资金与联合投资

    创立之初,华谊兄弟凭借在广告领域赚取的“第一桶金”参与了电视剧《心理诊所》、电影《不见不散》的拍摄,结果是电影获得大约70%、电视剧取得100%的利润回报。之后,华谊兄弟以自有资本作为生产影视剧的投资额,以与有出品权的单位联合投资为主开始不间断地拍摄电视剧。20世纪90年代,影视业的改革刚刚启动,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电视剧成为电视台制播分离的改革试点,电影业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了院线制试点。据此,华谊兄弟不断积累资源和资金,在追求单片成功的基础上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

    (二)私募资金与自主投资

    2000年,华谊兄弟开始私募融资,联合太合地产公司,各注资2500万,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在这一阶段,王中军不仅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更强调公司的品牌意识和主体意识,采用股本回购的模式进行融资与资本扩张。华谊在高价回购太合后,先后引进了TOM集团、信中利机构、雅虎、分众等企业资金,多次私募和复杂的资本运作后,公司股本金越来越多,但王氏兄弟的绝对控股权并没有被稀释,保证了公司决策的连续性和品牌形象的清晰度。而且,华谊靠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展了融资渠道,先后获得了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的无担保授信贷款。

    (三)上市融资与扩张投资

    2009年10月,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创业板成功上市。此次创业板发行,华谊兄弟募集资金约12亿元,较6.2亿元的拟募集资金项目超募约5.8亿元,超募比率达93.61%。根据上市公告的资金用途,电影投资将达到年产6部,电视剧投资将达到640集,大大超出原华谊年投资影视剧的数量。此外,华谊兄弟还借此发展产业链,投资6家一流水准的影院,将形成编剧、导演、制作、市场营销、院线发行、影院放映等贯穿影视上下游的相对完整的生产链和影视、音乐、经纪人、新媒体等多种业务正和的运营模式。

    四、华谊兄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华谊兄弟存在的问题

    1、院线投资薄弱。影视制作公司的影响力主要是对下游的发行、院线和电视台,并不直接拥有票房号召力。现代化多厅影院的投资大、周期长,与华谊兄弟过去的“轻资产模式”完全不同。而且,在这个领域华谊兄弟缺少专业的操作人才和强大的高层人脉关系。

    2、华谊兄弟人治色彩浓厚。目前我国影视公司投资决策人员大部分是由影视艺术创作者转行而来,没有经过专业的商业训练,仅凭个人经验和审美趣味来判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华谊兄弟上市前,公司所上的项目要由王中军本人和公司的内容审查委员会以及主创人员共同决策,由此导致公司错过一些不错的影视项目。

    3、缺乏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华谊兄弟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能力风险和控制人的道德风险。2005年,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出走,几乎掏空了华谊兄弟的艺人储备,对其经营业绩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此外,冯小刚作为华谊兄弟的金字招牌,也是华谊兄弟最大的风险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华谊兄弟对冯小刚及其贺岁片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完善业务发展体系和管理机制。华谊兄弟上市后应该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完善电影、电视、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和“工业化运作体系”的运营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华谊兄弟应将国外传媒管理经验与我国的传媒市场特点相结合,提炼出较为先进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成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传媒机构。

    2、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成立专业的团队对影视项目进行规划与调研,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投资考评体系来帮助华谊兄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自我国影视市场建立以来,各种所有制的影视制作公司为降低风险,都选用市场已成熟的明星、导演等。在这种大背景下,华谊兄弟应该建立详尽的人才培养计划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危机的出现,为培养优秀的影视人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只有新人新星不断涌现才能保证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华谊兄弟融资渠道拓展的启示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不仅表明民营影视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展,它更是昭示着我国的影视产业可以而且已经开始进入资本市场,这对影视产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味着影视产业加入了国家经济大循环中,确立和提升了影视产业的地位。此外,华谊兄弟融资渠道的拓展过程也说明,在股市低迷,银根紧缩的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传媒业应该探索更多的融资渠道。结合各种融资渠道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孙承天,黄依凡.华谊兄弟的造福神话[J].卓越理财,2009(11).

    2、张亚培.金融危机下传媒业机遇与挑战并存[J].视点,2009.

    3、邵奇.从华谊公司融资渠道拓展看中国影视业的发展[J].传媒,2009(12).

    4、隋玉明.创业板对拓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远战略意义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融资渠道拓展兄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