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文物尘封的战斗往事

    文物尘封的战斗往事

    时间:2022-08-13 10:5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杨力平,山西孝义人,1924年8月出生。1938年5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任宣传员;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至1940年4月,在延安抗大、军委通信学校学习;1940年5月至1949年12月,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电台、地下电台报务员;1950年1月至1955年4月,任广州电信局军管干事、教育科科长等职;1955年5月至1958年9月,任邮电部政工办筹备处干部、干部司干部处副处长;1958年9月至1959年4月,任北京电信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1959年5月至1968年8月,任邮电部干部司干部处直属人事处、政治部机关人事处副处长、处长;1968年8月至1973年9月,任邮电部军管会政工组电信总局政治处指挥处负责人;1973年9月至1978年12月,任邮电部计划财务局统计处综合办公室负责人;1978年12月至1982年12月,任邮电部政治部机关人事处直属干部处处长。2007年12月21日逝世,享年83岁。
      问:您为何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答:我原名杨莉萍,后改名杨力平,在家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父亲是山西实业厅的科员,我们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到太原跟父亲一起生活。七七事变爆发时,我姐姐和哥哥正上高中,我上初中。7月底,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华北告急。那时,太原的学校全部停课,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父亲立即辞职,带着我们回到老家孝义农村。我家女孩子多,父亲担心我们遭受日军侮辱,领着家人挖地窖藏身,以防不测。
      11月8日,太原沦陷后,日机时常在我们村的上空盘旋侦察,很快日本鬼子逼近了村庄。我家房顶上能看到通往村里的公路,每当远远看到鬼子骑着大马,打着太阳旗快进村时,家中大部分人赶紧躲进地窖。地窖的气眼通向我家的水井,能听到地面上传来鬼子的叫骂声。鬼子在村里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父母觉得躲在地窖也不安全,让我和姐姐到偏僻农村的亲戚家躲藏。不久,亲戚家的村子也遭鬼子骚扰。我们成天躲躲藏藏,也不是辦法,决定去参军打鬼子。
      在父母的支持下,1938年5月,我和姐姐杨湜萍(到延安后改名林彬)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她在民运股当干事,我在宣传队。哥哥杨富文(后改名杨志坚)参加了八路军第115师。不久,父亲也离开家,到县里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担任秘书。
      在宣传队,我们为群众唱抗日歌曲,表演舞蹈、戏剧。我的工作热情很高,吃苦耐劳,组织上为培养我,曾经派我到八路军第115师学习苏联舞蹈。同年8月,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问:您何时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
      答:入党以后,组织上派我去延安学习。1938年9月,在决死队营教导员的带领下,我和姐姐以及另外两位女同志步行9天,渡过黄河,来到延安。
      延安抗日气氛很浓,到处能听到嘹亮的抗日歌声。我们进入抗大4期学习,同年12月毕业。之后,姐姐去中央党校继续学习,后到了延安女大。我年龄小,分配到军委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
      1940年4月,我以优异成绩从军委通信学校13期高级班毕业。适逢周副主席从苏联疗伤回到延安,不久要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根据工作需要,他向军委要求选派7名女报务员,军委三局局长王诤从通信学校挑选了我以及魏佐坤(后叛变)、吴梅容、徐恢范(1940年被派到湖南省委建地下电台,皖南事变后,消极脱党——整理者注)、肖敏(原名胡玉梅)、李冠华、贾均秀(贾政)7名女同志。
      通信学校对选派人员要求很严格,校领导及王诤局长分别与我们谈话。随后,我们去杨家岭见周副主席,他与我们逐个谈话。周副主席很和蔼。他问了我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讲明外出工作的重要性,将要遇到的复杂环境,要我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服从领导、严守机密、遵守纪律等等。听了周副主席的教诲,我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分配。
      5月,我们随周副主席离开延安,分乘4辆大卡车前往重庆。卡车驶出陕北后,进入国民党统治区,沿途都有军警盘查,每次都由周副主席前去交涉。事后回想,如果不是周副主席亲自带领,这么多人安全到达重庆,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路上,我认识了周副主席的副官钟韵,他负责路途中的具体事务及内外联络工作。得知他是江西兴国人,参加过长征,我非常敬佩。
      问:请谈谈在红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答:抵达重庆后,我与李冠华、吴梅容被分配到重庆办事处电台任报务员,其他人员派到桂林办事处。
      办事处的报务工作很繁重,人手少,当时肖贤发是台长,报务员是杨才和肖贤发的妻子张元。我们新来的3位女同志起初担任实习报务员,一个月后,开始独立上班。人手增加后,机器24小时运转,报务员轮班。最初,电台设在一楼,在办事处处长钱之光的办公室隔壁,后来搬到三楼。
      生活上,延安条件很艰苦,我们整天吃小米饭,难得吃上一顿白面。蔬菜是自己种的大白菜、土豆。到了重庆,有大米、白面吃。只是蔬菜种类少些,我们常常吃牛皮菜。
      下班后,我们只能在办事处大楼活动,从不走出院子。周围都有特务监视,怕出危险。有时办事处内部开晚会,有时在救亡室放映电影。电影是租的,都是进步影片。另外就是组织大家学习,听报告。在二楼,周副主席经常给我们讲国际国内的形势,我们就坐在楼道里、楼梯上听他作报告。
      1941年5月,周副主席派我到桂林建立地下电台。临行前,周副主席找我谈话并交代任务。当时,我与钟韵正在谈恋爱,谈话时,钟韵也在场。我离开红岩后,钟韵参加了3个月的无线电培训。8月,周副主席派钟韵到桂林,他是电台负责人,我是报务员。
    相关热词搜索:尘封|文物|往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