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9-01 10:2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涉及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环境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政策制度,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课题组从更新优化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考核方式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并在两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實施了课程教学改革。在优化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案例式、参与式、互动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和平终结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通过课程教学改革,逆转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了学生创新意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59-03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民的重视,国家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截至2018年6月,我国有43所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环境政策、法规制度以及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环境管理等专业知识,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肩负着培养学生环境规划与管理创新能力和基本素养的使命。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如何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综合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等,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创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并在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
      一、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加工以及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综合加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类、技能类、态度类。本文所讲的教学内容更新优化涉及知识类、技能类两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应用性较强,其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国现阶段的重大环境政策和环保战略。因此,教案设计需密切关注最新的环境热点,并将具体的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案例设计到课程教学内容中[1]。一是围绕国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环保战略、技术方法、政策制度的前沿导向,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科学高效的组织课程教学。通过精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组织编排好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好各章节内容与基础知识点的组织和整合,有机衔接好课程整体性与各章节基础知识;注重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相结合,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课程的前沿规划技术、管理方法的发展动向,及时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政策、新制度等最新的发展成果(如环境税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知识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将课程组教师承接或参与咨询的环境规划项目(如城市环境规划、产业生态规划、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等)和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政策项目(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项目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的最新成果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引导学生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综合应用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授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统一,即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法等行为方式的总称。为了实现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循序渐进地创新课程教学手段,不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通过采取案例式、参与式、互动式(含启发式和讨论式)、翻转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参与环境规划咨询项目的探究性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案例式教学近年来日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案例式教学具有体验性、启发性和实践性[1]。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通过采用多样化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多途径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一是课外思考,即在学完环境规划与管理某一篇章的知识后,给定学生相关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素材,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外思考,分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二是课内讨论,即在学生通过课外思考分组写好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各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辩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讲解分析,即通过课内讲授并分析学生课外思考的环境规划或环境管理案例,巩固环境规划的程序与方法,理解环境管理的制度规定。在课内分析时,要根据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通过案例教学,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实证精神[3],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程教学。一是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对简单的章节内容、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今后工作岗位可能用上的教学内容(如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管理等),让学生分组学习,针对布置的教学内容,查找专业资料、制作课件,在上台讲课前需通过任课老师审查,由一人负责上讲台讲课,结束后其他组的学生可以向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提问,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最后点评,肯定学生的长处和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二是让学生分组间接参加环境规划或生态规划项目,不同的组参与规划研制的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座谈访谈、规划编写、图件制作、答辩汇报等某个环节。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牢牢加深学生对相关规划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解决课堂理论教学的抽象性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操练实践经历。
    相关热词搜索: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体系创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