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城市竞争力评价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竞争力评价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03 19:5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竞争力;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9)02-0065-08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区域城市群的结构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功能分工明确,核心城市能很好地带动辐射周围的节点城市,具有很强的城市竞争力。京津冀区域内,河北省各地市与京津间的差距明显,还存在虹吸效应等问题,需要从各自城市的特点出发实现城市间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以此来提高京津冀区域城市的竞争力。
      城镇竞争力的提升是推动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目前还存在城市竞争力科学量化难度大和城市功能定位模糊,以及城市间发展趋同、城市间无效竞争、各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不均衡等问题。2016年,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为57.4%,北京人口城镇化率为86.5%,天津人口城镇化率为82.9%,而河北省人口城镇化率仅为53.3%,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4.1%的差距,可见京津冀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和整体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迫切需要对京津冀城市竞争力展开评价研究,找出各自的竞争优势与发展短板,协调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周边城镇的区位优势,培育和打造特色城镇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有效疏导北京非首都功能,促使京津冀区域内整体城镇化水平提升,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关于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在区域城市内选取适当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方法来论证区域城市内的优势与不足。韩学键,元野(2013)等选取社会稳定、环境友好、科技创新、人员发展、资源竞争、经济协调作为城市竞争力水平的評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对我国东北地区几座重要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张素芳(2016)选取了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四个指标体系通过PCA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做了分析研究。
      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找出了区域内城市在各自区域内的优势与不足,为城市之间良好的发展得出了有效方法和结论。但涉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指标体系的设定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另外在计量方法上很多研究模型中指标权重设计的主观意识比较强。对此,本文全面选取了综合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基础设施指标、教育指标、卫生文化指标、人口指标、交通指标等作为本文在京津冀区内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模型结果提出相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京津冀区域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本文遵循科学性、一般性、合理性、全面性、系统性等原则选取指标。依据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将指标分为综合经济指标、交通指标、环境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创新指标、教育指标、卫生文化指标、开放指标、人口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得分,明确各城市的优势与短板,指标见表1。
      三、对京津冀区域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数据来源于2017年度《河北经济年鉴》《中国城市年鉴》,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省及各地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从京津冀13个城市中选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另外数据中的缺失数据,采用使用均值替换。经整理和计算后建立数据矩阵,并导入SPSS进行因子分析。为避免结论中出现误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Xi表示城市竞争力指标,i=1,2,…,24,此外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均为反向指标,因此笔者采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
      (二)对京津冀区域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通过将选取的指标数据导入SPSS中进行因子分析,观察指标的相关矩阵可以发现各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
      (三)主因子的确定
      从表3中看到有一半指标被因子解释的方差估计值超过0.9,进一步说明了提取的公因子能较好地代表原始变量,因子分析效果理想。
      主因子的确定是根据碎石图(见图1)和解释的总方差(见表4、表5))来确定的,从图1来看第五个因子以后趋以平缓,可以判定最多提取5个公因子。从解释的总方差表3中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5个因子的贡献率达到88.034%,概括了大部分信息,保留了大部分的指标信息,因此可以作为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指标。
      (四)主因子的解释
      第一主因子包含着大量的指标信息,方差贡献率达到45.883%,包含着科学支出、授权专利、申请专利、旅游外汇收入、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客运总量、城镇化率、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能力,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信息,可命名为创新与开放因子。这一大因子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起着主要作用,涵盖着原始指标体系中经济水平、创新能力、基础设施、交通发展、开放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融合成一个综合因子,对其得分评价可以对城市主要竞争力方面进行评价。
    相关热词搜索:城镇化竞争力评价京津冀城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