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研究与应对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研究与应对策略探析

    时间:2023-02-13 22:1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朴银姬

    (作者单位:延边日报社)

    新媒体时代,万物皆为媒。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相较于传统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人人皆可成为网络主体,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言论,但是这也引发了较为突出的网络谣言问题。网络谣言是一种新的谣言表现形式,即通过网络传播的谣言。网络谣言借助新媒体可快速产生与传播,其对个人、国家、社会的影响十分恶劣。个人可能因网络谣言产生轻生念头甚至轻生行为,企业可能因网络谣言阻碍发展甚至倒闭,社会可能因网络谣言出现各类矛盾和冲突。鉴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治理、防控网络谣言。基于当前新媒体环境,要解决网络谣言问题并不是容易之事。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基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也为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基于此,需要积极探究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应对策略。

    网络谣言是一种基于虚拟网络环境而产生的谣言形式。凡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都可以称之为谣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新的谣言形式在快速生成与传播。网络谣言的传播工具即为互联网,互联网的开放性、隐匿性、传播的高效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谣言传播特点呈现出裂变式特征。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相比,二者既有生成的共性,也有在传播方面的特殊性。其共性特征包括隐秘性、炒作性、泄愤性、鼓动性[1],而网络谣言在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方面则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成本更低。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开放、隐秘的互联网,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生成、散布、传播各种虚假的、具有误导性的谣言。散播谣言的人基本不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只需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一些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便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这些误导信息得到快速和广泛的传播。正是由于网民发布信息的责任成本较低,所以各种网络谣言才会不断增多、快速传播。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还具有长存性的特点。基于互联网的巨大空间,网络谣言还能长久地存储在网络上,虽然通过相关的网络信息治理活动,有的网络谣言在某一段时间内不会继续传播,但人们只需要搜索相关词语,仍然可以获取海量的谣言信息,这些谣言信息可以产生长久的影响,甚至会引起新一轮的传播和影响。

    再次,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还具有难控制的特点。网络谣言生成方便,生成成本低,且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一旦生成便易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传播,再加上现阶段网民数量众多,网民在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可引起更加广泛的传播,最终可导致网络谣言难以管控[2]。以2020年发生的双黄连网络谣言事件为例,在经过不断转发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即使在官方及专家辟谣后,仍然有大量群众排队购买双黄连。

    2.1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生成原因

    首先,就网络谣言生成的外在条件而言,其主要与用户的使用心理、网民的媒介素养、信息的发布环境有关。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由于新媒体发展历程尚短,不少用户对新媒体平台存在错误的使用心理,认为新媒体平台是一个可以随意发表言论的平台,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导致其发布或转发网络谣言的重要原因。由于用户对言论的自律意识较低,信息发布及转发都比较随意,这就很容易导致网络谣言因用户的使用心理而生成及传播。一些网民的媒介素养较低也是导致网络谣言生成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猛,但相关法律制度方面还不算完善。对于网民而言,互联网及新媒体都属于新事物,在开放、隐匿且没有较强法律约束的环境下,一些网民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容易造成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3]。信息发布环境也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的重要原因。

    其次,就网络谣言生成的内在因素而言,其主要与事件的敏感性、消息的重要性、结果的不确定性有关。总结很多网络谣言可以发现,网络谣言往往发生在比较特殊的时期,以2021年发生的关于小学语文课本封面由二孩变成三孩的谣言为例,其就发生在比较特殊的时期——我国开放三孩政策提出后。由于消息的敏感性,大众的情绪比较激动、复杂,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各种网络谣言产生。正是因为消息的敏感性、事件本身不明朗,此时若发布、转发各种网络谣言,可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使得这类谣言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传播。消息的重要性是导致网络谣言生成的另一重要内在因素[4]。以全国有7万硕士在送外卖这一谣言为例,由于大众对硕士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较高,所以这一谣言也很容易在各个渠道不断传播、散布,让大众对教育、外卖等行业产生各种思想和观念。另外,事件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网络谣言的生成。很多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权威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信息不透明、结果不确定,容易为造谣者提供造谣的机会和时间,导致各种网络谣言生成和传播。

    2.2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流程方面更为简单、准入门槛更低。不仅如此,由于当前新媒体平台众多,网民数量剧增,信息的传播还具有转发主体性强、更易失真等特点。另外,目前很多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博客、抖音等都属于半公开平台,很容易造成网络谣言的半封闭传播,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对网络谣言的监管也更为困难。而针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我国在控制、监管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的交互性、发散性越来越强,这也使得网络谣言的监管更具难度[5]。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网络谣言的传播可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这是因为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泛,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情绪,进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其次,网络谣言不仅会对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干扰,还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对于网络谣言往往十分关注、在意,容易信以为真,甚至失去理智。再次,网络谣言的传播还可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政府的整体形象。

    3.1 政府层面采取强而有力的管控措施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问题越来越突出。鉴于网络谣言发展的趋势及其危害性,政府层面必须采取强而有力的管控措施才能有效管控、治理网络谣言。

    导致网络谣言生成和大肆传播的主要原因与造谣者需承担的责任和成本较小有很大的关系。新媒体背景下,为了预防和控制谣言的产生和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管控措施。目前,政府层面已经针对新媒体信息发布及转载、互联网使用等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谣言制造、传播、散布的法律责任、处罚办法。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好部分信息及时公开工作,如可以建立网民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平台,可以构建政府危机公关部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可以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正确、客观的信息,进而避免涌出各种谣言。管控网络谣言对政府部门而言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突破困难,从而建立长效的网络谣言预防体系。比如,政府部门可以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由技术团队成员全面采集社会大众在大众传媒平台或主流网站发布的信息,如采集大众使用最为广泛的微信、微博等大众传媒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建立社会公众网络信息的资源库。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库对其中可能为网络谣言的信息或影响较大的网络谣言进行分析,并对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路径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网络谣言的流变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6]。技术团队还可以基于信息数据,深入剖析网络谣言的生成原因,对网络谣言生成和传播的关键节点、规律进行明确,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网络谣言预防体系。

    3.2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

    要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管控和治理,还需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有着较高的粉丝量和公信力,其在发布任何信息、转载任何信息时,都需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如发布信息应该客观公正,转载信息应该注意核实。对于网络谣言,作为主流媒体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发布相应的信息进行澄清和解释,这对扼制网络谣言传播、降低网络谣言带来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7]。在管控和治理网络谣言中,所有主流媒体都应该以较高的社会责任心积极参与其中,给予相应支持。以《人民日报》为例,其官方微博就经常及时针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破除谣言,弘扬正能量,充分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不仅如此,《人民日报》在面对谣言时,也会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大众抵制谣言,充分发挥了《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既可以为政府工作的开展提供巨大支撑,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网民正确的引导和引领。

    3.3 切实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及法律意识

    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及法律意识是从根本上管控网络谣言的重要策略。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10亿,在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空间中,仅仅靠政府管控、法律制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公民自身能够保持较高的网络言论自律性、社会责任意识,才可以更好地维护网络环境。如何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及法律意识,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首先,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应该将科学思维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使公民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科学,在科学教育中树立理性思维、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这样即使面对网络谣言,也可以用科学的眼光分辨是非,不受网络谣言的干扰和影响。不仅如此,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还需要根据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现状,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信息化教育,引导青少年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即使在开放、隐匿的互联网及新媒体环境中,也需要保持较高的责任感及警惕性[8]。针对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增长数量,相关部门还需要做好互联网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现代网民对互联网环境的认知度,促进现代网民能够在互联网及新媒体环境中理性、客观发表言论、转发评论。

    其次,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相关部门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教育工作。比如,可以定期在社会范围内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这对促进公民在互联网及新媒体环境中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之所以肆意生成和传播,与互联网的开放性、隐秘性,以及与新媒体传播的便利性、迅速性、广泛性有直接的关系。依托于互联网、新媒体环境,网络谣言也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透过各类谣言事件可以发现,网络谣言对社会、国家发展的影响巨大,防控、治理网络谣言刻不容缓。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要实现有效防控和治理,必须了解其生成原因、特性特点、发展规律、危害影响,进而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策略。防控治理网络谣言并不是政府或某个部门的唯一责任,只有政府、主流媒体、网络平台、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有意识地行动起来,才可以共同建立起坚实的网络谣言抵制机制,这对减少、预防、控制网络谣言的发生和传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减轻网络谣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猜你喜欢 谣言网民信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环球时报(2022-04-13)2022-04-13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20年4期)2020-10-12“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环球时报(2019-10-14)2019-10-14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民生周刊(2017年22期)2017-12-12谣言π=4!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10期)2017-07-06订阅信息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展会信息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有感“网民节”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2.9亿通信产业报(2009年1期)2009-06-09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网络传播(2009年12期)2009-04-16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谣言应对策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