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3-02-16 10:0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杜天娇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品质、思想道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环节。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19—2020年)》 指出: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虽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但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与十几年前相比却保持平稳。报告显示: 青少年群体抑郁的检出率为24.6%;女生群体抑郁检出率为18.9%,与男生群体相比高出3.1 个百分点;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增长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小学生中存在抑郁情绪的人数不在少数,应积极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更像是一节“活动”课。课前心理健康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中的教师则成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亲自思考、体验、感悟,达到认识、接纳、发展、协调自我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心理学课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有学者通过抽取大学文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心理主题讲座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优化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效果更好。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一方面,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尚不成熟,单纯地讲授心理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且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注意稳定性较差,无法长时间维持在一件事物上,更需要生动有趣的情景化活动来吸引和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认为,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满足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多样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并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化”倾向。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体验的学习功能与优势,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观和学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方式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习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在我看来,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心理学知识的引领下,创设主题教学情境,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唤醒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通过体验、感悟、分享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也能更充分地保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原则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在心理健康课堂上,学生要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听、看、说和思考,强化情境活动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而转化为个体生活经验。

    (二)鼓励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为学生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分享的心理氛围,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包括肯定和赞美。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同一班级里的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一部分学生善于分享自己的想法、经历、感悟和认识,而有些学生则不善于、甚至不敢将自己的情绪及想法表达出来。无论对于哪一类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都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用鼓励性的教育措施,如眼神、躯体动作、语气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期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三)尊重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无论学生在其他科目上表现怎么样,在心理课堂上,他们都是值得无条件尊重的、独立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

    (四)愉快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情境活动中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应该表现为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教学,教师应设计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情境体验活动。

    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我理解就是“经历和感悟”,即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和理解事物,进而改变已有认知及观念。因此,我一般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良好的、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同其他科目教学一样,心理健康课也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一个符合主题要求的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活动主题。因此,我会在导入环节采用节奏韵律操、小游戏、启发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节课想要突出的主题。例如在“告别坏脾气”一课中,如果一开始直接询问他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一点小事乱发脾气的经历,很多学生是拒绝分享的。于是,我采用了《布谷鸟》 韵律操作为导入,让学生在韵律操中感受轻松愉快,再询问他们“轻松、快乐、开心、愉悦是永远都在的吗?”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难过”“愤怒”等情绪和“快乐”一样,都是正常的情绪感受。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过去“大发脾气”的场景和原因,唤醒学生以往的经历和情绪体验并与大家分享。在“欣赏自己”一课,我在导入环节采用了传统小游戏“大风吹”,说一些学生共有的优点,让认为自己具备此优点的学生起立。几轮游戏后,课堂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有的同学符合提出的优点但并没有起立。就此,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引导同学们认识并纠正“不能发现或者不敢承认自己优点”的不当意识和行为,这样就为主题“欣赏自己”做了铺垫。

    (二)主体活动,体验感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心理健康主题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主体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主题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在引导学生主体体验过程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这是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此教学环节中,交流与分享是重要内容。在此阶段,教师需注意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开放的环境,以保证学生交流与分享的充分展开。主体自主活动是体验的前提,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方式,结合不同主题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主体活动,并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适时拓展和指导。一般来说,学生在主体体验活动过程中,会逐步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如角色扮演,就是模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在“演一演”情境中体验角色人物的感受,在互动中理解角色行为并获得切身体验。案例分析则是教师将主题案例分享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去自主讨论。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观点,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形成自主判断和主体认识。如在“用心倾听”一课中,我设计的主体活动是给出三个场景,找同学演一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不良的倾听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小组讨论归纳出倾听者的哪些行为是用心倾听的表现;学生分享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总结。通过这类活动,学生有了切身体验的基础,他们的相应感受和反思、总结就会更深刻。

    (三)总结提升,内在转化

    心理健康课虽然是“活动”课,但如果学生只把心理健康课当作活动甚至是游戏,那就说明这个课并不成功。心理健康课上的体验教学活动在注重学生活动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对获得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应及时引导学生将主体化体验、感受到的经验加以内化和系统化,使其成为自身情意架构的有机内容。因此,总结和转化是体验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这个阶段,我会让学生安静下来,认真想一想在活动中的认识、感悟和收获,想一想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情境该如何面对,然后形成文字记录在自己的心灵成长卡上。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心理知识具体化,将课堂上获得的感悟与以往的经验结合起来,实现心理健康的内化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记录感悟与收获并不是写作文。例如,在“欣赏自己”一课的“收获与感悟”环节,我只引导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闪光点,并将闪光点进一步放大。实践证明,这一环节、这种实际要求,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帮助非常大。

    (一)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心理健康课的体验式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不仅要符合心理健康课的主题要求,还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授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式教学既要保证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又要体现教师在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此外,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意味着他们是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还要对活动过程及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把控。这种教学的开放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很大的考验。

    (二)需要教师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流程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设计主体化体验活动。有时,教师可以根据心理专题的主题去设计、加入心理小活动;有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小调查、小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流行的热点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心理健康课的顺利开展,又能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了解和解决。

    (三)需要教师对教学环境加以主题化设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行为训练为主。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班级里的桌椅摆设及其他教学资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情境活动的开展。在我看来,设置专门的团体辅导室、设置配备移动桌椅的开放式活动教室等,更加便于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

    (四)体验式教学模式要与个体的心理辅导相结合

    每个人在每个活动中的心理体验都是个体性的。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其体验和感受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教师在平时活动中要及时关注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个体的心理辅导和发展指导。

    (五)体验式教学模式不应是“为活动”而设计活动,不能将心理健康课设计成多个活动的垒砌,并将完成各个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指标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注意活动的选择是否符合主题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每个活动之间的联系。在及时了解学生在每个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引导过渡。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也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因此,应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注和认识,注重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活动过程去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感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健康心理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1期)2022-05-12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7-16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公务员文萃(2018年2期)2018-03-12
    相关热词搜索:在中心理健康课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