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辣椒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时间:2023-02-16 14:5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许芬红

    (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人民政府,安徽芜湖 241201)

    辣椒产量高、经济效益佳,其营养丰富,除维生素C外,还富含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辣椒本身容易遭受病虫害危害,再加上随着连作、复种指数的增加,导致病虫害发生加重,一旦防治不力,则造成大幅度减产,直接影响经济收益。笔者针对辣椒种植中常见的辣椒病毒病、疫病、褐斑病和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及防治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1.1 症状

    辣椒病毒病一般由几种病毒复合侵染,发生病害后症状较复杂,通常表现花叶、黄化、畸形等症状。

    1.1.1花叶型。初期叶片出现浓淡相间的花叶斑纹,其他与正常植株相同。严重时叶脉出现皱缩,导致叶面凹凸不平,影响植株生长,并导致果实瘦小[1]。

    1.1.2黄化型。病株从顶部嫩叶开始变黄,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引起落叶,植株无法生长。

    1.1.3坏死型。病株出现斑点、条斑,进而变褐色或黑褐色并出现坏死斑及环斑等,后期造成叶片脱落。

    1.1.4畸形。发病初期病株变形,叶片皱缩上卷,后期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增厚,变小或呈线状,病果黄绿相间,并有疣状突起。

    1.2 防治方法

    辣椒一旦发生病毒病难以治愈,因此防重于治。

    1.2.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长势旺、叶片深绿的品种抗性较强,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2],可根据当地栽培习惯选用适宜的抗病品种。

    1.2.2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培育壮苗,田间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实行与玉米、小麦等非病毒寄主2年以上轮作。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并带到种植地以外焚毁。

    1.2.3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蚜虫、烟粉虱是病毒传播的重要昆虫介体,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1.2.4药剂防治。目前市场上防治病毒病的药剂种类不多,可选择既有钝化病毒又可提高免疫力的配方。在发病初期即用药,可在1周内连续用药3次,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病毒病的扩散。

    辣椒疫病在辣椒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成株期辣椒。

    2.1 症状

    辣椒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秋季辣椒种植的苗期阶段。发病时一般是从辣椒的茎秆部位入侵,茎基部初为墨绿色渐转为黑色,辣椒苗期常常呈现黑褐色病斑,植株下部叶片出现卷曲黄化,随后会出现落叶、植株枯萎;
    而在成株期发病,整个辣椒植株叶片萎蔫,受侵染的茎基部刚开始呈现水浸状暗褐斑,之后病斑扩大可环绕茎和向上形成长条斑,逐渐变为黑褐色,最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

    2.2 防治方法

    辣椒疫病的防治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其发病快、病程短,一旦出现大面积扩散,就极难防治,在日常种植管理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其发病率和雨水有关,因此每年的发病率起伏较大,当出现辣椒疫病后需要毁苗重栽。

    2.2.1选用抗病品种。疫病防大于治,一定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抗病品种,并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包衣后进行播种。

    2.2.2加强田间管理。辣椒疫病发病主要是由于湿度过大,因此一定要做好控水防涝工作。选择排水良好地块高垄种植,幼苗期浇水宜少不宜多,雨后注意及时排水。加强水肥管理,合理密植,实行轮作。患病植株需及时拔出,并带到园外处理。

    2.2.3及时喷洒药剂,注意安全间隔期。发病初期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从辣椒的茎基部向上均匀地喷洒到叶片背面[3]。

    辣椒褐斑病又称叶斑病,主要危害辣椒叶片,也会危害辣椒茎枝。

    3.1 症状

    当植株受害时叶片上形成圆形褐色斑点,逐渐转为灰褐色,表面微微隆起,在病斑中央形成一个明显的浅灰色中心,周围存在黑褐色同心环,边缘具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当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会相连,叶片变黄脱落。

    3.2 防治方法

    褐斑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所以要经常查看植株,及时发现、及时用药,可用嘧霉胺、恶霉灵、多福锌、速克灵、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或露娜森等交替喷施。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病株要及时拔除、销毁。与其他作物轮作也可以减少辣椒褐斑病的发生。

    4.1 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成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的圆形病斑,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果实发病:初期病斑呈圆形、褐色、水渍状,后期扩大、凹陷,有不规则形隆起、轮纹状排列的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湿度大时,边缘有湿润状变色圈,干燥时病斑干缩呈膜状,易破裂。

    4.2 防治方法

    4.2.1选用抗病品种。各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抗病,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4.2.2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适当密植,合理施肥,可与玉米等间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果实采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进行一次深耕,将表层带菌土壤翻至深层,促使病菌死亡,减少病菌侵染源,控制病害的流行。

    4.2.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或果实着色开始喷药,可使用

    妙铠或金士绿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辣椒种植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查看植株生长情况,对于病害早发现、早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辣椒种植适宜选择地势较高、易于排水的地块,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与小麦、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大发生。选择抗病品种,并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合理施肥都可减轻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害,及时清理病株,并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喷施。

    猜你喜欢 病株病斑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中州学刊(2022年2期)2022-11-04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中国南方果树(2022年3期)2022-06-10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3-29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新农村(2018年29期)2018-04-02浅谈猪的疫病防治农业与技术(2017年18期)2017-10-31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8期)2017-02-15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11期)2016-12-17轻松治愈花斑癣家庭医药(2015年8期)2015-09-10轻松治癒花斑癣家庭医药(2015年7期)2015-09-10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山东农药信息(2013年6期)2013-08-09
    相关热词搜索:病害辣椒防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