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打造山东特色赛事,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回顾与展望

    打造山东特色赛事,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3-02-20 17:5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一项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大赛自2012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迅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自2013年组织实施以来,以赛事活动为契机,变“相马”为“赛马”,变“奖励”为“科技项目后补助”,通过大赛平台,创新科技项目遴选机制,打造出山东特色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模式,让优质中小微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013年以来,山东赛区共有9104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3680家,高新技术企业2916家;
    有456家企业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国家赛奖励1100万元;
    有3002家企业和团队获得省财政补助经费3.01亿元;
    举办各类培训活动418场,培训企业和团队人员约37.8万人;
    邀请372家次媒体进行近2600次宣传报道;
    邀请创投机构419家、创投专家632人、技术专家556人参与赛事评审;
    参赛企业共获得银行授信支持35.6亿元,投资机构投资30.6亿元。据统计,2017-2019年三年间参加比赛的6363家企业中有1548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奥福环保等部分优秀企业成功上市。通过大赛这个平台,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部门合作不断加强。2017年山东省在前4届办赛基础上,全面创新了办赛模式,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山东银监局、省知识产权局共同组织实施“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作为大赛的山东赛区比赛。2021年,继续扩大合作范围,增加了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7个部门共同主办,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赛事支持力度,扩大赛事在中小微企业中的影响。

    (二)大赛规模逐年扩大。参赛企业从2012年首届的132家企业报名参赛增加至近几年每年都有近2000家企业参赛,主办单位由最初的4家增加到了7家,合作企业从无到有。从2017年大赛开始在国赛企业组基础上,设立团队组,而团队组报名范围不局限于山东省内。2017年,大赛就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天津、北京的多个国外省外拥有科技创新成果优秀创新团队报名参加。关键数据的成倍增长,体现了大赛的普及度、认可度在不断加强,大赛的影响力、辐射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赛事制度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赛区逐步构建起了“地市初选、省级赛、推荐国赛”三级选拔体系。赛程上采取网上评审和现场晋级相结合的赛事制度。其中,在网上评审环节,专家评委通过网上评审方式进行,在国赛领域基础上根据企业报名情况进行细分,从而提高参赛项目评审针对性。例如,2020年,在国赛7大领域之下细分34个参赛领域分配专家,每组5名专家,共从全国范围内挑选了183名专家进行了网上评审,项目领域和专家研究方向高度匹配,提升了评审的准确性。现场晋级环节由往年5位专家评委增加到7位。2021年,首次在现场晋级环节采用“背对背”评比方式。评审和答辩在不同场地通过大屏幕和“云上”提问交流,参赛选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进一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认可和影响显著提升。大赛自2012年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更为大赛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支持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定期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继续扎实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作用,并提出对各类赛事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后续跟踪支持。借助双创的广泛宣传,大赛整体社会效应更加凸显,社会关注和参与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一)赛项设置紧贴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赛类型上,除了国赛规定动作外,山东赛区每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创新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培育产业领域,发挥特色优势。2017-2019年,山东赛区在国赛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领域基础上,立足山东农业大省和海洋强省的实际情况,又增加了现代农业和海洋科技两个比赛领域,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和服务国家经略海洋战略。2022年聚焦山东省“三个十大”行动计划落实,大赛在现场晋级环节围绕数字经济强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方向,增设2个专题赛。数字经济强基专题主要面向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智能传感等关键领域方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题主要面向水、气、固废等防治领域方向。

    (二)搭建科技金融结合平台,打造服务新模式。2021年山东赛区首次引入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作为大赛支持单位,为大赛打造“金融+孵化+产业+教育”服务新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辅导培训、产业对接等服务,同时建设银行还在活动组织、媒体宣传、辅导培训等方面提供活动支持。大赛邀请金融投资机构全程参与选定优秀企业并跟踪支持。据统计,10年大赛期间,山东赛区共邀请创投机构400余家、创投专家600余人,其中有380余家次创投机构对参赛企业进行了投资支持,投资金额超过30亿元;
    共有180余家次银行机构对1350余参赛企业进行了授信支持,授信金额约36亿元。

    (三)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山东赛区为参加竞技的企业、团队落实普惠政策,创造投融资对接机会,建立跟踪服务机制,“保姆式”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除历届大赛传统的对胜出企业和团队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科技金融后补助等扶持政策外,2017年根据参加大赛的所有新锐类企业、精英类企业、创新团队的创新层次水平,山东赛区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及时实施和绩效跟踪相结合的配套政策。2018所有晋级和获奖企业还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补助、创新券等7种支持。2022年增加对晋级国赛并获取国赛优秀企业的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支持;
    对胜出企业,由建设银行山东分行提供最高1000万的贷款授信支持。

    (四)创新组织各类活动,成果丰硕。在省级层面创新举办大赛活动,2018年山东赛区首次增设中韩创新大赛。通过“以赛招新”的新模式,面向中韩双方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机构推介创新成果及产品,搭建中韩技术对接平台,推动中韩双向技术转移转化和双招双引。这是山东科技部门试图以开放性平台将韩国创新资源引入山东半岛,面向全球聚拢创新资源的最新尝试。各地市及承办单位在大赛同期也举办了多项特色活动。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题培训会、政策宣讲会、专家论坛、模拟路演等各类活动宣传推广大赛,并提供培训、辅导、咨询和对接等服务。2014年,作为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的系列活动之一,在淄博召开了全省小微企业与创投机构对接洽谈会,国家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作了赛前辅导培训,31个创投与金融机构、187个参赛企业和团队,共计320多人参加了会议,提高了参赛队伍的创新创业水平。各承办市利用当地媒体、深交所直播平台、网易新闻、花椒直播、抖音平台创立自媒体平台,实现赛事全程网络直播。据统计,10年大赛期间,全省各市累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400余次,组织各企业、团队共40余万人次参加培训;
    邀请380余家次各类媒体跟踪宣传2000余次。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创新创业大赛赢得了良好口碑。

    10年来,大赛通过不断自我发展和革新,在组织模式、评价体系、遴选模式、孵化功能、聚合效应、媒体传播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对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大赛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在推进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中发挥其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规划和设置

    十一届大赛的举办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展望大赛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大赛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山东省要进一步完善大赛的规划设计,在组织机制、设赛机制、遴选赛区机制、提升大赛水平等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从根本上完善顶层制度设计,让大赛在阳光下公平运营,更好地服务山东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在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关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产业调整升级加速,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横空出世,大赛要更加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要深入地分析国家产业发展调整升级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发挥大赛引领作用,真正体现出服务产业升级需求的发展宗旨。

    (三)加强后续跟踪支持

    一是注重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二是在赛后持续引导项目落户,并为落户项目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服务,将大赛着力点放在促进项目对接转化上。

    猜你喜欢 国赛科技型赛区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北京支部生活(2022年5期)2022-05-24精心保护赛区植物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23期)2021-12-06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经济与管理(2020年4期)2020-12-28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科学导报(2020年10期)2020-03-17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大众科学(2018年12期)2018-03-0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魅力中国(2017年43期)2017-10-21“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8期)2017-08-22“国赛”背景下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青年时代(2017年14期)2017-06-02
    相关热词搜索:山东助力赛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