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SWOT分析的共和县有机枸杞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共和县有机枸杞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3-02-20 23:5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史金苹,杨景云,韦建东,王 龙

    (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自2008年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以来,青海省立足于青藏高原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秉承“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着重发展枸杞产业。截至2020年,枸杞种植面积达4.97×104hm2,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建设、有机认证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1,2],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种植生产区。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海省出口枸杞总额为2 864.7×104元,同比2019年增长3.6%,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8.5%,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海省的经济发展[3]。据2021年统计数据分析,全国全年枸杞总产量为8.89×104t,增长速度同比上年下降3.4%,出现逆增长趋势,在排除虫灾、干旱等不可抗自然因素外,枸杞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自身障碍和发展瓶颈[4]。文章着重研究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共和县枸杞产业,分析了限制其产业发展的因素。

    共和县位于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年均气温4℃左右,凉冷气候使枸杞病虫害发病率低,且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不受化学药品污染,是枸杞生长的天然生态区。截至2019年,青海省重点完成了0.87×104hm2有机枸杞基地认证工作,其中包括共和县种植基地0.17×104hm2,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9%[5]。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共和县从2009年开始大力种植有机枸杞,逐步扩大规模,先后与下塔迈村、次汗土亥村、珠玉村、耐海塔村及切吉林场等地区建立种植基地,辐射带动了企业与周边农户合作生产,并在发展枸杞产业的同时提供枸杞运输、加工包装、苗木栽培管护、果实采摘等多个就业岗位,促进了附近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共和县玉苗有限公司主导的红果枸杞指标均达到有机枸杞的质量标准,具有德国BCS有机产品认证,但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还待需提升。

    2.1 共和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2.1.1 地形优势与土地资源优势

    共和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的共和盆地,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利于高品质枸杞种植[6]。全县土地总面积173×104hm2,人口密度小、土地资源丰富。截至2018年,共有耕地3.37×104hm2,主要分布在黄河侵蚀冲积而成的河流谷地,以连片种植为主。由于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对于水体、土壤、大气的污染较小,自然、土壤条件优越,钾、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以及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均有利于扩大枸杞的种植规模。

    2.1.2 品质优势

    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其他低海拔地区相比,共和县盆地昼夜温差大,枸杞生长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量减少,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该地天然生长的成熟果实颗粒大而饱满、肉质鲜嫩、娇艳欲滴、清香甘甜、品质良好,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营养元素。据测定,共和县有机枸杞蛋白质含量为11.2%,脂肪含量为6.6%,总糖含量为52.4%,18种氨基酸含量为1.0%,枸杞多糖含量高达8.3%,明显高于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是优良枸杞品种之一[7]。

    有机枸杞生长期间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休眠期间主要运用石硫合剂防治病虫害,其为一种特殊矿物药剂,由石灰、硫磺与水按比例混合而成,无残留,具有极强的杀菌、杀虫效果,不会对作物和人体起到毒害作用。所以,绿色健康、生态有机的高品质有机枸杞是共和县农林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前景广阔。

    2.2 共和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首先,共和县境内黄河水量达205.7×108m3,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境内部分地区与黄河落差较大,过境水利用量较小[8],取用水困难。而枸杞种植需要大量、持续的水分供给,对枸杞产业带来限制。其次,共和县有机枸杞市场影响力、市场资源占有率低,种植范围较青海其他地区小,没有形成自身品牌优势,目前虽已形成产业链,但由于加工产品种类单一,限制了产业发展。

    2.3 共和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内部机遇

    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发展,通过积极出台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了枸杞产业发展。《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指出,要在德令哈县、都兰县以及共和县建立枸杞产业发展园区,提高枸杞产量,并在质量安全监测、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指导[9]。同时青海省政府在2012年实施完成的《枸杞规模化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中,制定了《有机枸杞栽培技术规范》《枸杞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标准,为共和县沙区有机枸杞提供了技术支撑。除政府政策支持外,青海省海关等方面大力支持青藏高原特色枸杞主打“高原、绿色、有机”特色,致力于解决枸杞出口受阻的难题。

    2.4 共和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内部挑战

    近年来,青海枸杞在全国枸杞行业中的地位逐渐趋于稳固。但就青海而言,海西州柴达木枸杞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共和县枸杞种植时间较短,品牌知名度低,在有机枸杞市场中竞争力较小。另外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枸杞产量高、市场广阔、品牌效益良好,对共和盆地枸杞销售市场造成竞争威胁。在其他方面,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相对落后,导致滴灌等节水技术在共和地区难以大规模实现应用,极大地限制了枸杞产业发展。

    依据实地调研数据以及资料,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共和县枸杞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共和县有机枸杞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Tab.1 The countermeasure of organic medla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onghe County

    3.1 优势—机遇策略(SO策略)

    青海省政府重点扶持有机枸杞标准化基地建设,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共和县应借助政策支持,规范地块选择、优良品种推广、科学合理种植、有机认证等生产经营模式,发挥自身品质优势,扩大市场影响力。

    3.2 劣势——机遇策略(WO策略)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品牌优势。枸杞企业应和生物制药以及食品加工等企业深度合作,增加科技投入,积极研发、设计和生产以枸杞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以及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提升品牌价值,使枸杞需求量逐年增大[10],避免因产品单一而造成市场的缺失。

    3.3 优势——挑战策略(ST策略)

    目前市场上的有机枸杞产品多以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枸杞为主,其品牌效益与共和县相比具有难以超越的优势。共和县所生产的有机枸杞在质量方面仍需得到市场认可。因此加强品牌建设,增加市场份额,是共和县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3.4 劣势——挑战策略(WT策略)

    借鉴其他地区枸杞营销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经验,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共和县枸杞的品质优势,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加大经济、物质以及人力劳动的投入,着重解决目前枸杞种植面临的困难,消减劣势,规避威胁。

    4.1 加强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市场竞争力

    共和县是青海省的农牧业大县之一,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但枸杞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品牌意识不明显、销售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主打的品牌“嘉杞宝”知名度较低,因此开发特色产品,培育品牌,提升竞争力对其极为重要。一是共和县有关枸杞企业应加强广告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化网络的优势,建立一批优秀的网络营销团队,拓宽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销售渠道,结合线上线下、国内和国外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塑造共和县有机枸杞品牌;
    二是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以“高原、有机、绿色”的理念,展示产品特色;
    三是努力提高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提升产品价值,尽早达到地理标志认证要求,争取成为共和县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带头力量[11]。

    4.2 延伸枸杞产业链,提升市场占有率

    共和县枸杞深加工品种单一,主要有枸杞干果、无果枸杞芽茶、枸杞蜂蜜、枸杞酒等,在制作枸杞产品的过程中忽略了枸杞的药用价值,没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针对此问题,一是企业可与科研单位、高校合作,突出其药用和保健价值,根据客户群体不同的年龄段分别研制不同产品,如枸杞保健品、枸杞酸奶、枸杞早餐、枸杞鲜榨汁等。充分利用良好的品质优势,扩大销售市场,增加客户群体;
    二是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了解客户对价格和质量的真实感受,适当进行调整,力求满足客户需求,并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以及有机的真实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出现。

    4.3 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增大科技投入力度

    针对共和县有机枸杞在种植和加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如枸杞优良品种的选育、药用价值研发、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等,该地基地可尝试种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选育的优良枸杞树种“紫杞”和“青杞”。在技术、科研等方面与相应技术部门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对该地枸杞种植管护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培养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使其掌握枸杞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企业相关部门增加科研力度,积极引进外来投资,构建研发中心,努力研发新产品,从根本上提高枸杞产品的多样性和优质性,提高共和县有机枸杞在技术和深加工项目上的优势与竞争力。

    4.4 加强产业合作,借鉴经验,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枸杞种植由以往宁夏一家独自发展,到如今的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5家并进,各个省份都有相对成功的种植及营销经验[12],共和县枸杞产业可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外省经验。一是适当借鉴并应用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研发+基地+农户+销售”的模式,打造现代化产业链;
    二是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和互联网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网络营销体系,并鼓励各类市场在国内外重点地区设立“青海有机枸杞”专营窗口[13];
    三是加快种植基地专业化建设。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实现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将生产、加工一体化,打造有机特色枸杞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4.5 改进灌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枸杞产业对水的需求量巨大,而当地枸杞灌溉用水多以地下水为主,此种方式长期以往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表明,枸杞灌溉量超过一定限额会影响枸杞长势和产量[14]。因此,适量灌溉不仅能提高枸杞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且能保护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据此,可针对性的对规模大、用水量多的枸杞种植基地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还可以采用隔沟交替的灌溉方式,这种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方式在提高水利用率的同时,也可提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率[15]。徐青[16]等人在对不同灌溉方式对宁夏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中得出,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在节水的同时,果实的质量并无降低现象,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灌溉方式。共和县枸杞主产区可尝试采用这种灌溉方式,降低水资源的过度浪费。相关部门应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平衡关系,改进灌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绿色健康、纯天然、高品质、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有研究指出,有机枸杞中含有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抗衰老、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抗癌等药理作用[17]。就目前社会发展状况而言,有机枸杞的市场前景广阔,共和县政府以及各企业应该适当加大应枸杞产业发展的政策及力度,使有机枸杞产业成为共和县产业发展以及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

    猜你喜欢 青海省枸杞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4期)2022-06-17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学与玩(2022年2期)2022-05-03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党的生活·青海(2021年2期)2021-08-30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宁夏六月枸杞红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党的生活·青海(2019年2期)2019-09-06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相关热词搜索:共和县枸杞有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