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Collybistin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作用

    Collybistin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作用

    时间:2023-02-22 16:0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韦 佳,丁韶丽,高学明,张雅敏,吴树金,孙延庆

    (1.甘肃省人民医院功能科,2.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左右,其特点是反复、持续发作[1]。迄今,传统的镇痛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副作用大。资料显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可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具体表现为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痛觉超敏 (allodynia) 和自发性疼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不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食欲、睡眠等),还会增加精神类疾病的发生率。然而,目前,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清楚。

    脊髓背角作为痛觉信息从外周向中枢传递的初级整合中枢,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脊髓背角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痛觉传递中发挥“刹车”作用,而抑制性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负责其“刹车”作用[2-3]。外周神经损伤之后,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弱;
    而提高抑制性突触传递,则能够缓解痛敏症状[3-4],突触可塑性参与了痛觉调控,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抑制小鼠海马组织ChAT活性,提高ChAT活性、升高ChAT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脑内乙酰胆碱的合成,可能是增强突触可塑性的重要机制之一[5]。Collybistin是一种鸟嘌呤交换因子,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6-7],有文献报道,collybistin表达于抑制性突触传递中,与抑制支架蛋白gephyrin相互作用,稳定抑制性受体在突触后的表达[8-10]。Collybistin可能参与癫痫、焦虑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8-9],但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行为学和电生理等技术,探究collybistin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极有可能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1.1 实验动物SPF级C57BL/6小鼠,♂,6~8周龄,(18~22) g,购买于兰州大学动物中心。每笼饲养3~5只,自由进水、食,控制饲养环境温度(22~26) ℃、相对湿度40%~60%。

    1.2 主要试剂shRNA-collybistin和scrambled shRNA购买于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抗collybistin抗体 (SAB4500963) 和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TTX) 购买于sigma;
    CNQX和DAP-5购买于爱必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Y3和Alexa Fluor 488 标记的荧光二抗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均购买于Abcam。

    1.3 主要方法

    1.3.1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的制备 手术器械和手术台面消毒完成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 (45~60 mg·kg-1) 麻醉成年小鼠,乙醚辅助麻醉。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充分暴露坐骨神经及其分支 (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
    玻璃分针慢慢分离腓肠神经,结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在离结扎处2 mm的位置将神经剪断;
    对肌肉和皮肤依次缝合,术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对照侧暴露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进行结扎手术。确保造模成功后即可进行实验。

    1.3.2行为学测试

    1.3.2.150%机械缩足阈值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检测 实验采用“Up-Down”法测试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测试前将小鼠放置于底部有铁丝网的行为笼中,适应30 min,待小鼠处于安静状态(停止探索行为及梳理毛发)后。用von Frey纤维垂直刺向小鼠足底掌心区域,使其弯曲至30°,单次刺激时间控制在3~5 s,间隔应不少于2 min。观察小鼠的反应,若小鼠出现缩足、舔足或甩腿反应,记为阳性反应;
    反之,则记为阴性反应。通过以下公式计算50%缩足阈值 (PWT):50% PWT=10[Xf+Kδ]/10 000。xf为最后一个使用的Von Frey纤维的力度值,k值查表可得,δ为0.26。

    1.3.2.2热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s) 检测 实验前将小鼠置于仪器的透明玻璃板上方,适应30 min。测试时,将热刺痛仪上的“十”字形标记置于小鼠后足足底掌心,记录从开始照射到小鼠出现缩足回避的时间,单次测试时间上限为10 s,以免出现组织损伤。重复实验3次,求平均值作为小鼠的PWLs,测量间隔为5 min。测试期间及时清理小鼠在玻璃板上的排泄物,防止其影响实验结果。

    1.3.3鞘内转染 首先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背部朝上,稳定小鼠脊椎,手持25 μL 微量进样器从小鼠L5~L6棘突间隙进针,以空洞感及小鼠甩尾视为针尖到达蛛网膜下腔处。缓慢推注shRNA,待推注完后,针头稍作停留缓慢拔出,防止渗出。

    1.3.4Western blot实验 实验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 (80 mg·kg-1)。待小鼠麻醉后,行椎板切开术,分离L4~L5节段脊髓,转移至预冷的蛋白裂解液裂解30 min。离心 (14 000 r·min-1,4 ℃,10 min) 后,取上清,加入4×Sample Buffer,振荡混匀、煮沸3 min,冷却上样。蛋白样品经SDS-PAGE凝胶电泳后转移到PVDF膜上,5%脱脂牛奶封闭30 min,一抗4 ℃孵育过夜。d2,再用相对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1 h,ECL化学发光试剂盒显色。最后使用ImageJ软件对图像进行灰度分析。

    1.3.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验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 (80 mg·kg-1)。待小鼠麻醉后,暴露心脏,经左心室灌流20 mL含肝素钠生理盐水,10 mL 4%多聚甲醛。分离小鼠脊髓转移4%多聚甲醛中后固定2 h,再移至30%蔗糖溶液脱水过夜。d2,冰冻切片机 (CM1860,Lecia) 切取厚40 μm的脊髓片。脊髓片转移至包含0.25% Triton X-100和10%山羊血清 (normal goat serum,NGS) 的PBS中封闭过夜。一抗孵育脊髓片24 h。PBS 溶液清洗脊髓片5次,每次20 min。脊髓片与相对应的荧光二抗室温避光孵育2 h。PBS 清洗脊髓片切片 5次,每次20 min。PVP封片液封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图像。

    1.3.6电生理记录 实验小鼠麻醉后,行椎板切开术,分离脊髓快速转移至切片液中。剥离脊髓软硬脊膜后,利用震动切片机切取厚400 μm的脊髓片。电生理记录前先将脊髓片置于切片液中室温孵育至少1 h,持续通入95% O2和5% CO2恢复细胞状态。将脊髓片转移至操作台上,持续灌流氧饱和的人工脑脊液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以维持细胞的活性。在显微镜下挑选健康的II板层外侧神经元,记录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记录过程中电压钳制在0 mv。在ACSF中加入10 μmol·L-1CNQX和50 μmol·L-1DAP-5、以阻断兴奋性突触传递,加入1 mol·L-1TTX、以阻断钠通道电流。

    2.1 Collybistin表达于脊髓神经元中为了观察collybistin在脊髓中的表达情况,我们进行了Western blot实验。Fig 1A显示,抗Collybistin抗体在小鼠脊髓裂解液中发现了明显的信号,说明collybistin分布在脊髓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ollybistin是否分布在脊髓神经元中。如Fig 1B所示,神经元标志物NeuN与collybistin共染,表明脊髓神经元中表达collybistin。

    2.2 外周神经损伤减少脊髓collybistin的蛋白表达为了明确外周神经损伤对脊髓collybistin表达的影响,我们选取成年小鼠,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 (spared nerve injury,SNI) 模型,14 d后,进行Western blot。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NI明显降低了小鼠的机械性缩足阈值 (Fig 2A),说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成功建立;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SNI明显降低了脊髓中collybistin的蛋白表达 (Fig 2B)。

    Fig 1 Collybistin expressed in spinal cord of mice

    2.3 敲低脊髓collybistin的表达导致痛觉敏化为了探究collybistin在痛觉调控中的作用,我们首先构建了针对collybistin的shRNA (shRNA-collybistin),通过抑制内源性collybistin蛋白的表达验证这一实验目的。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RNA-collybistin明显降低了collybistin的蛋白表达,而scrambled shRNA 组无明显变化 (Fig 3A)。接着我们进行了行为学测试,如Fig 3B和3C显示,与scrambled shRNA组相比,鞘内转染shRNA-collybistin明显降低了小鼠的缩足阈值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 和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s),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

    2.4 脊髓过表达collybistin缓解痛觉敏化Fig 4结果显示,SNI模型小鼠的PWTs和PWLs值明显降低;
    与GFP组相比,鞘内转染collybistin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的PWTs (Fig 4A) 和PWLs值 (Fig 4B),说明过表达collybistin可缓解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

    2.5 敲低脊髓collybistin降低抑制性突触传递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与基础值相比,collybistin抗体明显降低脊髓背角神经元中的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 的幅值和频率 (Fig 5A),说明collybistin能够维持正常的抑制性突触传递。为了再次验证这一现象,我们在小鼠鞘内转染shRNA-collybistin后,记录mIPSCs。结果显示,与scrambled shRNA组相比,鞘内转染shRNA-collybistin同样明显降低了mIPSCs的幅值和频率 (Fig 5B)。

    2.6 过表达collybistin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抑制性突触传递Fig 5表明,collybistin在维持正常的抑制性突触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我们猜测,过表达collybistin可缓解外周神经损伤对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减弱作用。Fig 6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NI模型组小鼠的mIPSCs的幅值和频率明显降低;
    与SNI模型组相比,过表达collybistin能够明显提高SNI模型组小鼠mIPSCs的幅值和频率 (Fig 6A)。

    本实验发现,collybistin表达于脊髓神经元中,外周神经损伤可明显降低脊髓collybistin的蛋白表达。结果提示,collybistin可能在痛觉调控中发挥作用。接着,行为学测试观察collybistin对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collybistin可诱发正常小鼠的痛觉敏化。最后,全细胞电记录结果表明,collybistin在维持正常小鼠的抑制性突触传递中发挥核心作用。

    Fig 2 The reduced expression of collybistin observed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e

    Fig 3 Knockdown of collybistin in spinal cord of mice induced pain n=6)

    Fig 4 Spinal overexpression of collybistin attenuated neuropathic n=6)

    文献报道,collybistin分布在海马和皮质神经元中,与突触传递以及可塑性密切相关,参与癫痫、焦虑等神经退行性疾病[9,11]。大量资料已经证明,脊髓背角是传递、整合痛觉信息的初级中枢[12]。我们的研究显示,collybistin大量表达在脊髓神经元中;
    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collybistin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这一结果提示,collybistin可能参与痛觉突触传递。然而,collybistin在脊髓中分布的细胞类型以及是否在外周神经系统中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Fig 5 Collybistin regulated inhibitory synapse n=6)

    Fig 6 Spinal overexpression of collybistin prevented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from decreasing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n=6)

    在成年哺乳动物脊髓中,抑制性突触传递能够门控外周伤害性信息向脑区的传递[2,3,13]。鞘内给予化学抑制剂阻断抑制性受体、或利用基因技术沉默受体,都可诱发正常小鼠的痛觉中枢敏化[3,14]。最近的研究表明,collybistin可与抑制性突触支架蛋白gephyrin相互结合,维持抑制性受体在突触的聚集。结果显示,鞘内转染shRNA-collybistin,诱发正常小鼠的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同时,我们利用collybistin的特异性抗体、或shRNA-collybistin拮抗细胞内collybistin功能之后,发现脊髓背角神经元中的抑制性突触传递明显降低。有研究表明,collybistin还可能通过与GABAAR α2亚基和甘氨酸受体α1亚基的相互作用,增加抑制性受体的突触表达[9-10]。

    当小鼠发生外周神经损伤之后,GABAAR和甘氨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功能受损,表现出痛觉敏化[4,15]。然而,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能够缓解小鼠的痛敏症状[3]。我们发现,脊髓过表达collybistin,可明显缓解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痛觉敏化。此外,还能恢复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去抑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collybistin在痛觉调控中的作用,为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提供相应依据,这一研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抑制性明显降低神经病 抑制性建言影响因素研究评述与展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年19期)2022-12-22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11期)2021-12-20吐哈油田神泉8区块有机盐钻井液技术现场实践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6期)2019-10-21夏季养生好方法:以热除热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年6期)2019-07-08李克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中外管理(2018年10期)2018-11-19荔枝吃多了当心低血糖家庭科学·新健康(2018年7期)2018-09-17小乒乓 大快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7年35期)2018-02-28钻井液及油气层保护技术科学与财富(2016年38期)2017-05-23越测越开心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2017年4期)2017-04-06
    相关热词搜索:神经病调控理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