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时间:2023-02-23 21:3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范弘悦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高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下,应认识到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呈现的问题。此外,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将相对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索方式,充分发挥出教师在育人方面的潜能,从而让学生提升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知程度。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把握住各项原则,全面构建清晰化思路,能够探索出有效策略,推动目标的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教育者就需要先受教育。只有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品行端正才能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学校一般都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两者在发展上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工作的开展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同,两者之间互受影响,整体成效不够突出。本文通过探讨两者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机制,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发展。

    (一)把握平等性原则,做到以学生为本

    为不断在高校的教学引导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内部应制订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在各项策略的落实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思想特征、行为特征,同步要结合考察和调查问卷中征集到的不同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特点,以此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平等性原则,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同步发放教育资源以及受教育的机会,注重情感沟通以及互动氛围构建,以和谐为基调,以平等为原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1]。

    (二)把握针对性原则,注重贴近学生需要

    首先,应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原则,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不同的个人心理状况,也要对学生以往的受教育经历进行了解。全面、整齐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以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2]。

    其次,要重视学生思维活跃状态的考察,对成熟度欠缺、好奇心较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不断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全面贴近学生需要,增强学生认知,解决学生现有实际困难的前提下,让学生减少迷茫情绪。在教师的引领中让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针对性[3]。

    (三)把握实效性原则,落实分层引导方法

    在了解到学生存在生源地差异、教育经历差异、兴趣差异,以及专业能力差异的基础上,高校在落实先进思想,开展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通过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层、分类[4]。

    具体方案是指引各层次、各部分学生学习带有差异性的内容,以此满足其个性化需要。教师以分层为基调,推动时效性的提升,让有效原则恰当推动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化[5]。

    (一)有助于满足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的人才需求

    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会促使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予以针对性帮助,也会促进师生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以此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首先以人为本会给予学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其次有助于和谐校园氛围的构建,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以及情感上的问题,让高校学生在三观正确的基础上完成专业化知识学习,形成乐观态度再次,学生会在思想政治引导的前提下,获取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及进取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道德观,能够让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最后会直接解决高校学生中的“西方热”问题,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会推动学生成为思想上的“巨人”。

    (二)有助于增进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水平

    在传统教育思想中,各高校采用的方法带有强制性和灌输性,使学生形成抗拒心理。部分学生会认为学校强制监管、强制约束自己,因而形成抗拒情绪,叛逆心理较为严重。学生集体抗拒陈旧落后的管理形式和教育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之间呈现对立的状态。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各高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科之间的连贯性,实践与理论知识之间的结合性。在基于学生兴趣、需求的前提下完成道德引导、思想引导和政治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先进思想意识,也会对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环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

    高校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相关方面工作时,应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相关工作,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保障。杜绝传统方法运行中学生为客体,被动参与各项活动、知识学习的错误思想。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创新和自身思想理念的转变,在具体工作中践行先进思想,以此推进思政工作成效的提升。

    具体思政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要在价值观念上认可学生,认识到学生具有进取心,以及一定的上进心。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要调动其主动性,以语言激励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改变现状,对相应内容进行探索学习。教师要平等对待不同学生,平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满足学生在心理上的需要和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教师要注重谈话艺术以及思政工作的开展艺术,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师影响,接受教师建议。例如,交谈中注意同步保持坐姿,以此显示平等。或者,采用询问形式的语言:“针对××事件,你的看法是?”“对解决校园中××问题,你的建议是?”以此,体现教师对学生观点的尊重。凭借以上形式,增进彼此了解,有助于思政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教师能力,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除要以学生为中心之外,同步要强化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突破传统方法中的灌输式路径,要通过学习、互动、交流等不同手段,让教师的个人修养、个人行为得到优化。以此,让教师的言行形成一定的榜样作用,确保高校在思政工作开展环节中,教师的观点行为更具说服力,学生的认可程度得到提升。

    首先,各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的方法,将先进思想、先进模式传播给教师,此模式有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同时有助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其次,教师在具体工作中要关注学生思想动向、行为动向,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以此,在切合学生成长的前提下,让思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最后,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树立良好榜样作用,让工作内容、传递思想行为准则更具说服力。凭借上述路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实践中获取正确价值观。

    (三)运用新颖化形式,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创新化形式的运用是指,教师要善于借助先进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在具体的思政工作开展中杜绝传统模式的陋习,严格杜绝“灌输式”的方法,要以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为主,采用多样化手段,以此丰富教学方法,让思政工作更具吸引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投身于相应知识学习会推进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也会在高校的教学引导中促进学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衍生出的产物,例如,手机、电脑等不同形式促进学生阅读和交流。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功能,在校园内网以及论坛网页中传播先进的思政理念,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和学习。各高校还可以在各班级、各专业中建立内部网,方便学生进行信息的互相分享,加深和拓宽学生眼界,增进学生对思政工作的了解。另外,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传播先进思想意识,也会增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了解,以此借助先进方法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要注重活动氛围的构建,利用讨论方法和情境模式,调动学生激情。基于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在情境中和活动开展中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学生对抽象化思政内容的认知,让思政贯穿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始终。

    (四)不断完善教育内容,让思政工作更加全面化

    各高校在具体落实思政教育内容,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内容和环节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引导,能够更好将复杂知识形象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达到思政引导的效果,让学生形成具体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不同事件进行讨论,有效挖掘学生在思政领域的素质和涵养。

    第一,高校具体在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环节中应主动秉承党的领导以及国家制定的各项大政方针。同时,也要结合国内外发生的热门事件进行相关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结合学习到的思政知识以及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个人观点的发表,能够保障思政工作的全面性。

    第二,融合生活可以培养高校学生具备道德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社会中的疫情情况,对比展示西方国家对疫情的控制、领导者对疫情的反映,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领导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内涵以及“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开展的思政工作,会直接解决目前社会中学生盲目尊崇西方文化的问题,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学生过分认可西方教育的问题,会在“灵魂价值观念”中塑造学生。

    第三,融合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对“神秘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探索,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崇敬之情。例如,《大禹治水》与目前社会中“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观点相吻合,充分显现思政工作与传统思想的息息相通。

    第四,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促使高校学生能够秉承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实践探索精神,增强日后在工作中的竞争能力。

    (五)在教育内容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一致

    高校的学科、专业类型多样,教师和学生都分属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但不管什么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不管是哪一学科、专业,不管教师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根本上都是一致的,不会因为学科、专业之别,教师与学生之别就会在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一致的目标必然需要一致的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国家社会发展中人才储备的有效力量,应践行党和国家提出的基本原则,同时落实教育改革思想下提出的不同制度。以思想政治内容的引导,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把握住有效性原则,在认识到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形式,优化指引路径,能够减少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迷茫情绪;
    通过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清晰自身肩负的责任,能够促使高校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全面强化自身的“羽翼”,为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7期)2021-01-13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