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探索宋朝服饰的审美

    探索宋朝服饰的审美

    时间:2023-02-25 17:2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李雪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我国的传统服饰是一种历史更迭的文化象征,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历史上的宋朝被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该阶段的艺术文化和审美对之后的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传统服饰的改变和发展除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还肩负着向世人传达民族精神的重任[1]。

    客观事物的变化因发展趋势而变化,而民俗是民间相传的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人们将其分为物质民俗和非物质民俗。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该阶段的审美特质主要以人为本,比较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通过宋代的人物画可以看到,画上的人大多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的服饰,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混搭风格。

    2.1 端庄之态

    2.1.1 严格的礼服体系

    宋朝服饰的端庄主要表现在外显的服饰形态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典礼的庄重。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礼服作为“礼”的外显形态也有其发展历史。从西周开始,服饰等级制度逐步成熟起来,各类典礼制度也应运而生。礼服是在隆重场所穿戴的服饰,在原始社会,人们敬鬼神时为表示隆重,会穿上颜色艳丽的服饰,这就是中国仪式的雏形。服饰俨然已经完成了实用功能向更高的精神文明层次的转变,体现了人们的内在精神需求,服饰成为仪礼的载体,中国文明也通过灿烂而悠久的服饰文明得以彰显。服饰的严谨与完备表现了中国历来对礼仪文明的重视,不管是在议政朝会、颁诏传制或大型祭祀场典礼中,人们都要身穿礼服以示郑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祭祀,祭祀又必穿礼服[2]。

    2.1.2 隆重的礼乐舞蹈服饰

    礼服制度还与儒家所重视的乐教紧密联系。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思想始终倡导礼乐教化,礼乐文明延续不断,具有美善相乐的审美价值。礼服及其相关制度对礼乐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礼服制度贯穿古人的祭祀、朝会以及各种礼仪活动,上至王公贵族的模范作用,下到平民百姓的效仿,每逢节庆或祭祀活动,古人都要行礼。

    礼服在乐教中也有广泛应用。乐教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颂扬有德行的国君和当朝功德为主的仪式性乐舞,另一种是以民间歌曲、乐舞为主,而乐舞是以美观的礼服为外在形式。在中国传统社会,祭祀和庆祝活动中会伴有庄严或喜庆的音乐,同时人们在参加活动时需行礼,由此可见,礼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礼乐教化在中国古代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是儒家对文质彬彬的君子提出的人格方面的要求。儒家向来注重人伦教化,先秦的周礼提供给孔子对礼乐教化最理想的范本,也是孔子最憧憬的社会模式。儒家美学倡导美善相乐,这种审美理想正是通过外在的礼乐仪式和内在的道德教化实现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可以在我国和韩国的祭孔大典上看到人们伴随着庄严的古乐,身着礼服盛装整齐划一的舞蹈场面[3]。

    礼与乐的结合互为补充、融为一体,成为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美善相乐的传统在宋朝礼服制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传统服饰极具装饰艺术之美,除了具有区别身份和规范言行举止的作用外,褒衣博带的外观尽显优雅、大气与庄重,体现出孕育在中华大地上的礼之厚重和丰富内涵。在古代,人们不仅会在祭祀时穿着礼乐之服,在宫廷庆典和宴会等重大活动中也会穿着隆重而精美的舞蹈服饰进行礼乐表演。舞蹈服饰是具有表演性质的服饰,宋朝乐舞服饰所展现的审美特点具有中国传统仪式和庆典内容的特征,体现出隆重且精美的审美特点。根据舞蹈种类的不同,宋朝舞蹈服饰主要有宫廷舞蹈服饰和民间舞蹈服饰。

    2.2 儒雅之姿

    2.2.1 儒者风范

    最能体现出宋朝服饰儒雅美的便是文人服饰。宋朝向来善待文人,且文人是宋朝极为重要的一个阶层。由于宋朝崇尚以文治国,文人地位较高,他们可以参与各种国家大事的谋划,同时也是推动宋朝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中心人物。此外,他们也引领着时代的审美风尚,宋朝文人士大夫的服饰整体透露出文雅的气息,包括首服在内的整套服饰都彰显出当时文人特有的儒雅风韵。宋朝文人的日常起居和服饰审美特征介于简约淡泊与奢侈华丽之间[4]。

    2.2.2 淑女气质

    除了文人士大夫的服饰外,宋朝女性的服饰也尽显儒雅之姿,中国素有女性注重服饰修饰的历史记载。中国古代女性美的标准一般不注重身体的曲线以及各部位的比例,与文人士大夫的趣味不谋而合。中国女性以婀娜多姿为美,重视和谐适度的体貌修饰,提倡德、色、才、艺的完美统一,推崇气质和风神之美,而服饰对塑造宋朝女性优雅贤淑的气质具有较大作用。

    自唐朝安史之乱一直到宋初,由于与外族的战争,世人逐渐厌弃胡风服饰,重拾本位服饰的审美风尚。这在宋朝女性服饰中有所体现,宽博和短窄特色的服装并存于世。宋朝服饰继承了一部分前朝特色,唐初女性延续了隋朝的风格,裙身比较合体,并不倾向于褒博,更欣赏胡服的紧窄之态。

    从盛唐开始,女性服装样式出现了日益宽大的趋势。到了晚唐时期,宽博之风更加盛行,甚至一度逾越了国家礼制的规范。五代宋初继承了晚唐妇女服饰大袖裙儒的样式,宋朝女性服装的宽博风尚反映了时人想要回归本土文化的心理。宋朝女性的衣着样式比较丰富,不仅沿袭了一部分前朝的着装特色,而且出现了新的衣着样式。在沿袭习俗方面,宋朝妇女的服装仍以衣、襦、袍等居多,形制上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的服饰风格,特别是中贵妇人的服装,与中国晚唐莫高窟壁画中所绘供养人的服装相同[5]。

    宋朝女性同唐朝一样喜欢穿衫,有人穿着大袖对襟衫,将其罩在内穿的衣服之外,不用束在裙内;
    也有人穿着交领大衫,将其束在裙内,并于裙腰处系带,这种外穿的大衫可以长及臀部或脚踝。另外,襦是在宋朝妇女中流传最广泛的服饰形式,其结构形式也相对简单,分为交领大襟与对襟,交领时将衣襟向右掩,而对襟时则不用纽带,将褶线部分束在裙子中,延续唐朝遗风。宋朝女子有时还会佩戴披帛,披帛是长条形状的带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搭置于肩膀,缠绕在背部,一般都是用轻薄的丝织品制成,上面点缀或绣有花纹。这种缠绕在身躯之上的长条状带子更加凸显了女性服装的飘逸动感。

    3.1 流动的线条

    宋朝的织绣水平较高,服装面料以丝织物居多,主要品种有织锦、纱、罗等。丝和绵都是很轻柔的布料,特别是蚕丝类,由于具有柔韧和轻薄的特点,会随着人体各个部位姿态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中国传统服装的剪裁不注重肩部和胸背部的挺括性,开始使用平面剪裁、量体裁衣法,以身体局部尺寸为基础点,通过层叠、切割等方式缝合而成。这种剪裁方法可以使服装的形制更加得体,让穿着者毫无拘束之感,虽然平展开来并不特别,但是穿在身上可以让人感受到服装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呈现出优美的流线,衣袖、裙角和飘带会随着气流不停地运动和变化[6]。

    气韵在宽博的衣袖间贯通周身,表现出飘逸、自由和生动的美感,衣裙广袖的飘逸能很好地表现出穿着者内在的韵味,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富有生气。宽博与飘逸的服装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虚实相生、有无统一的艺术境界。从当下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褙子为着装者提供了舒适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人不受束缚且身心舒畅。这类服装非常适合休闲日常的场合,而宋朝的男女老少、不论尊卑贵贱都喜欢穿着褙子。褙子优雅、恬淡的外形也彰显着清逸的审美文化内涵,突出了着装者的含蓄内敛与淡泊宁静之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内省的、更为深邃的精神空间,表达了宋朝人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崇尚清逸的美学智慧。

    3.2 隐逸的情怀

    宋朝服饰的飘逸还可以从宋朝的隐士服饰中得以体现,彰显了时人隐逸的情怀。古代文人学士们从小便习读四书五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们逐渐产生了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主张学而优则仕。同时,道家思想也对宋代文人阶层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宋代统治阶级也非常崇尚道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逐渐产生了不分仕则隐、非隐则仕的新生活方式。当时士大夫们对儒家观点产生了质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超脱,避开了政治是非之地,而道家则强调观念的解脱、人文精神的觉醒,注重个性的自由。但道家思想却认为,入仕若追名逐利,会造成伤生害性,忽视了个人生活和自然之间的调和关系。

    宋朝美学受到一部分理学的影响,崇尚平淡天真的质朴风尚,使宋朝人的个性更加内省。宋朝的文人雅士们推崇隐逸的风范,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投入山林之趣中,重视精神乐园的构建。宋朝具有隐逸心态的文人,其隐逸方式是先隐后仕再终隐,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境界,看似着装随意,实则非常注重个人形象,在服饰审美上追求自然清新、质朴脱俗之美,他们褒衣博带,风度潇洒超脱。中国人对天地充满兴趣,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尤其是文人雅士,希望与天地日月同辉,与天地日月同在。

    4.1 质朴的服饰色彩

    色彩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复杂且多样的。色彩是生命的现象之一,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通过视觉感知未知的世界。人们通过视觉感受着世界上美与丑的各种形式,形成对自身的美育过程,然后通过色彩来美化这个世界。

    4.2 自然的服饰

    花纹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人们自我修饰的普遍习惯。人类学家认为服饰象征某种动作,而饰物则强调了形态变化的艺术意义。服饰本身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是时代和民族审美风尚的象征,也是文化与文明的象征之一。因此,服饰设计要注意民族文化的特点,相关纹饰也可以借鉴传统元素。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体现在对服饰花纹的审美偏好中,因此,宋朝人喜欢用自然事物装点服饰。宋代织锦花纹纷繁多样,大部分取材于自然。宋朝服饰纹样的构思通常来自常见的果木、动物、风景、器物等图案,这些图案写实又简练,体裁广泛且富有文化内涵,被人们普遍遵循和喜爱,成为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思维,同时渗透在服饰制作中[7]。

    我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一的哲理,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我国地处东亚,东南部有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以及诸多近海海域,但只有渤海深入内陆,所以我国早期的文明无法从海洋中受益。黄河流域的可耕地面积比较广阔,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我国早期的农业文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谷物品类丰富,兼自给自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降水较少且不均衡,旱涝灾害较多,但是土质适宜种植,冬冷夏热,温差较大,自然条件整体比较艰苦。我国先民们就在这样不太优越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勤奋地耕作,从土地上获取他们的生存资料。因为以农业为本,而农业又靠天发展,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同自然建立起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他们敬畏自然又热爱自然,这一点体现在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人类社会的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发展过程中,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搜索宋朝服饰的审美是从历史阶段的服饰展开了解,寻求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整体体系的改变。对宋朝服装的美学研究,对继承我国传统服装美学文化、为中国现代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等均有积极意义,特别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传统服饰审美可以使优秀的服饰审美文化与当今国家文明发展乃至国家形象相结合。现代人热衷于文化产业的目的在于发展经济,还有人认为文化产业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整体国家形象,并将此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但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审美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文化产业得以繁荣、国民精神面貌得以美化、国家形象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礼乐礼服文人 动物身穿白礼服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7期)2022-09-20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齐鲁艺苑(2022年1期)2022-04-19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齐鲁艺苑(2022年1期)2022-04-19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5期)2021-05-18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皇帝的礼服幼儿画刊(2020年5期)2020-07-24蝴蝶礼服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文人吃蛙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朱绍田的授衔礼服湘潮(上半月)(2019年4期)2019-05-22
    相关热词搜索:宋朝审美探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