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

    时间:2023-04-09 12:30: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马海燕 滕红华 蒙艺元 韦俊羽 郑欣怡 韦荣杰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

    马海燕 滕红华 蒙艺元 韦俊羽 郑欣怡 韦荣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3000)

    为了解掌握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文章通过研读国内外文献的方法对孕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状况进行综述,对影响产后抑郁发生因素进行归纳。结果显示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社会因素、产妇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为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产后抑郁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Disorder,PPD)是指女性在完成妊娠之后,由于孕期性激素、社会角色改变及身体心理状况变化后等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包括身体、情绪、心理状况等的一系列变化[1]。国外报道显示,国外女性在产后6个月期间抑郁患病率为13%~19%[2]。而我国的产后抑郁平均发生率也高达14.7%[3]。由此可见,产后抑郁的发生概率依旧较高。随着“三胎”政策的实行,我国产妇的数量日益增多,产妇们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产生的心理焦虑等的负面情绪也在加大,而如何做好孕妇的健康指导也成为了重大难题。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不仅会对孕妇个人造成极大危害,还极大影响了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稳定。因此了解产后抑郁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迫在眉睫。故本文对孕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状况进行综述,对影响产后抑郁发生因素进行归纳。为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产后抑郁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1 文化程度

    产妇产后心理抑郁状况与产妇的文化水平相关,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低的产妇越容易陷入抑郁情绪状态[4]。产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越高,所懂得知识越丰富,覆盖面也越广,对社会适应较强,能较快地将自己转换成母亲角色,在怀孕时能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孕期出现的各种生理身体变化也能做到从容面对,同时文化程度高的人对怀孕期间产生的雌激素与孕激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各项生理发生变化时不会引起焦虑与恐慌,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而文化程度低的产妇对生育知识了解较少,对生育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疼痛不适常会感到焦虑,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

    1.2 家庭关系

    王逸芸等[5]研究发现参与家人之间发生激烈矛盾纠纷的频率直接会影响到其产后抑郁心理状况。家庭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妇女产后抑郁,产妇在分娩后都会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调理身体和心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家人对产妇并不是很关心,甚至出现矛盾争吵,便会引起产妇心理的委屈与难过,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女性在生产以及产后修复期间几乎都是由婆婆代为照顾,如果婆媳之间因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不同而出现争吵,也会加大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产妇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产生焦虑与孤独感,增加抑郁的风险,而婆媳关系和睦,相处融洽会让孕妇减少一定的焦虑,产妇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休息进行产后修复,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低情绪的发生。

    1.3 婚姻状况

    韩艳红[6]的一项研究表明婚姻关系状态的不满意很有可能是产妇PPD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后的产妇变得十分敏感与脆弱,此时非常需要丈夫的支持,特别是在分娩期间最需要丈夫的关心呵护与陪伴,但是不少女性认为丈夫在婚前与婚后对待自己的态度有所转变,而在产后表现得更加冷淡。产妇在分娩后不仅要面对身体的恢复问题,还要面对一无所知的抚育宝宝的各种问题,若是得不到丈夫的支持,产妇会产生失落与焦虑感,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相反,若有了丈夫的支持和关心呵护,则可以极大缓解产妇巨大的精神压力,夫妻关系和睦,共同承担抚育宝宝的责任,同时丈夫帮助妻子照顾宝宝,妻子有足够的精神和睡眠时间,也消除了许多不良情绪,从而能够减少很多产后焦虑抑郁情况的发生。

    1.4 经济状况

    家庭收入可能成为一种影响孕妇产后心理抑郁焦虑状态形成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产后焦虑抑郁状态与个人经济条件有关[7]。不同地区的经济、教育程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等存在巨大的差异。新生儿的出生意味着需要更大的花费,面对分娩时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以及新生儿的一系列物资,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人来说,无疑是又多了一份负担,产妇所面对的压力也是日益增加,因此,经济状况差的产妇也增加了抑郁的风险。而收入高的家庭不会被妊娠分娩及抚育新生命的费用所困扰,经济压力较小,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

    1.5 喂养方式

    目前公认对婴儿最为常见的的喂养方式主要有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有研究表明[5],母乳喂养方式会降低产后抑郁发生,是PPD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而人工喂养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最安全的纯天然的,无伤害的最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通过母乳喂养还有利于产妇的产后修复,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然而,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则会影响产后抑郁发生。人工喂养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经济来支持,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人工喂养还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增加婴儿疾病的发生,同时增加母亲的焦虑。

    1.6 民族

    由于地域以及民族信仰等差异也会造成不同民族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不同。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思想观念也有所差异,若是夫妻间是不同的民族,那么对婴儿的照料以及其他生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无法达成一致的行为和观念也会间接影响到产妇的情绪,导致其失落、委屈、孤独,甚至抑郁。

    1.7 居住环境与地域

    城市户口中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农村[9]。城市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设备良好,医生高超的技术会让产妇产生信任的心理,不会担心分娩会留下后遗症。而农村的医疗技术水平远比不上大城市,产妇对医生缺乏信任,担心会留下后遗症,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对于居住环境状态的不满意也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产妇对居住环境的不适应和不满意很容易引起焦虑心理。产妇在分娩之后需要安静的环境以便得到更好的休息,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愉悦,从而减少许多负面情绪的发生,而吵闹的环境会严重影响产妇睡眠及心情,使产妇无法放松身心,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1 计划分娩与非计划分娩

    有关研究表明,剖宫产、阴道助产等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产生不同的影响,都有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10,11]。在妊娠期间以及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况、生理状态都会发生一定改变。分娩对现代女性来说常常是一种忐忑不安痛苦的体验,虽然近年来产科设备条件不断发展完善,技术能力不断得以提高。但产妇仍然对传统分娩方式、对分娩剧烈疼痛过程感到强烈恐惧,就会由此导致产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等其他一系列异常机体反应变化,影响孕妇子宫强力收缩,使妇女产程继续延长或导致继发性难产,进一步导致加重的焦虑、不安、紧张情绪,诱发患者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2.2 产前或产后并发症

    有研究发现,产科并发症可能会增加产妇患产后情绪抑郁疾病的几率[12]。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有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栓塞、脐带异常等等,其并不仅仅针对于妊娠期、围产期、产褥期等特殊生育时期内的妇女有影响,也有可能对女性未来生育胎儿的心理、生活质量水平都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加剧了产妇对于分娩的不良体验,对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了降低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做到避免产后并发症的再次发生,确保产妇及其胎儿的个人生命安全。

    2.4 产时陪伴与疼痛管理

    孕妇分娩过程中,陪伴能缓解孕妇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13]。从心理学来说陪伴可以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除此之外,陪伴会使产妇得到关爱并增加产妇信心。因此,在产妇的生产过程中有家属或医护人员陪产,可以在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指导与帮助,给予产妇支持,从而稳定产妇的情绪。除此之外,数据[11]表明,接受了膜外镇痛方法的女性,比未接受膜外镇痛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低,这说明孕妇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疼痛以及孕妇在产后对自身疼痛状况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不良的疼痛分娩体验会加剧心理负担带来抑郁情绪从而使产后抑郁发生率提高。因此产前身体锻炼以及缓解痛指导对于有分娩疼痛的产妇帮助极大。

    2.5 不良孕产史

    非计划妊娠,曾经有过流产、早产、死产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则更容易在生产、分娩后发生产后抑郁,不良的孕产史次数与孕妇产后的抑郁发生率是呈现出正比关系[11]。流产、早产以及死产会对产妇的身体状况带来极大影响,且分娩时的疼痛也会给产妇带来不良的分娩体验,从而影响产妇心理状况。除此之外,如果早产的婴儿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极大程度会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不良孕育史对产妇的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再次分娩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

    2.6 产妇年龄

    女性的最适宜可受孕及生育年龄范围为23~30岁。据吴文倩[14]研究表明,产妇因对孩子长时间内的辛勤哺育、照顾工作量的越来越繁重、年龄的逐渐增大而身体健康水平却逐步下降等因素,均可进一步增加产妇对其产后心里上的焦虑及紧张情绪产生恐惧,从而会进一步提高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年龄过小的低龄产妇由于经验不足、心智发育不全对于产期各种身体变化不知所措会造成心理压力。且低龄产妇身体情况不佳难以完成妊娠,对于产后发生妇科疾病的概率更高从而加剧心理压力提高产后抑郁发生概率。

    2.7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形成主要是由于家族的遗传及教育条件的双重影响的基础上,与外界各种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及交互关系影响共同形成发育出来的具有了相对独立比较和谐稳定发展的、独立相对完整性格的另一种重要心理特征模式和主要思维行为方式。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独立完整个性人格发展也将决定及影响着将来他们的对外界事物及变化事物的知觉反应机制和行为态度[15]。不同的人格特质决定了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情况时的不同反应,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会减少心里压力,而悲观、消极和沉闷的态度则会影响其心理状况。李立梅等[16]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00名初产妇患者进行了人格特征问卷调查,发现了情绪起伏波动、焦虑、易怒、冷漠、过度自我等,与某些天性比较乐观、情绪较为平静稳定的正常孕妇相比,前者较易转变为PPD。

    2.8 遗传

    遗传是发生产后抑郁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数据表明,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产妇[17]。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妇会患产后抑郁的概率。产后抑郁症的遗传,家族的遗传加大了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及个性,假如直系亲属曾经出现过产后抑郁症,那么后代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因此,对于患有产后抑郁家族史的产妇来说,关注其妊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必要措施保持产妇心情愉悦缓解产妇压力极为重要。

    3.1 新生儿健康状况

    新生儿的先天性发育与健康情况成为引发产妇产后心理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18]。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产妇的饮食情况、以及居住环境和药物的使用,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带来一定的隐患。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都会对胎儿本身以及家庭带来巨大危害。大部分的产妇都较为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婴儿的健康影响到孩子自身未来发展以及未来的家庭的和睦,无形中带来了生活上、经济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当新生儿出生便生病时,其母亲会有过度的担心,从而导致产生悲伤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过度焦虑,增加抑郁的风险。

    3.2 新生儿性别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部分家庭依旧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从而使部分产妇格外期行新生儿的性别为男孩。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性别会影响家庭亲密度从而影响产妇的心理状况[19]。新生儿的性别不能与理想中的相吻合,则给家庭以及产妇带来心理压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高彩礼”“高首付”影响,部分家庭也对女婴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家里一直生男孩的家庭。由此可见,婴儿的性别与家庭期待不一样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3.3 产假时间

    产妇在分娩之后,其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身体方面会出现腰腿疼痛、尿失禁以及产后乳房变化所延伸出的一系列问题。心理方面产妇产后体内部分激素急剧减少,导致脑内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其高级脑活动素质,再加上对婴儿的哺育,精神上处于极致的转换期。而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假时间让产妇充分休息,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受到的痛苦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从而产生焦虑,增加抑郁的风险。而一段较长时间的产假可以确保产妇可以得到相对充足时间来进行产后休息护理,使身体能够得到更好恢复,以帮助降低了她们产后患上产后抑郁症疾病的风险。章婕等[20]通过问卷调查分别对651名产妇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结果也显示产假较短可能会促进产后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现如今产后抑郁平均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繁多而复杂。目前我国对于产后抑郁研究大多是基于单因素影响分析,而产后抑郁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对于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加强。影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因素是多样性地贯穿整个生产阶段的,因此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对孕产妇从备孕到产后身体恢复整个过程采取抑郁防控措施,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1]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O"HARA M W, McCABE J E. Postpartum depress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13, 9(9): 379-407.

    [3]钱耀荣,晏晓颖. 中国产后抑郁发生率的系统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2): 1-3.

    [4]GUPTA S, KISHORE J, MALA Y M, et 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north Indian wome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of India, 2013, 63(4): 223-229.

    [5]王逸芸,高丽燕,孙一丹,等. 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1,19(30): 4310-4314.

    [6]韩艳红. 孕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1): 111-113.

    [7]SAYIN A A, ANNAGUR B B, ANNAGUR A.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 European Psychiatry, 2017, 41(1): S363-S364.

    [8]孙钦,刘明秀. 汉族和维族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3): 297-301.

    [9]李禾,沈汝,杨惠娟,等.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3): 690-692.

    [10] 方秀新,刘骙骙,宋海英.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综述[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2): 107-108.

    [11] 刘珊,柳娜娜,成晶,等.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9): 6-9.

    [12] 徐佳军,段鑫,杨彦春. 产科并发症和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6): 390-391.

    [13] 张宇. 孕期心理干预联合导乐式分娩对产妇产程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 170-171.

    [14] 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等. 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6): 421-424.

    [15] 尹航,刘清,付冰,等. 根据产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预测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 405-409.

    [16] 李立梅,邓寒羽. 北京市初产妇人格特征与产后抑郁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 760-763.

    [17] 崔艳杰,孙秀发.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概况[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4(4): 166-169.

    [18] 章宝丹,许亮文,翁嘉,等. 领悟社会支持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4): 241-245.

    [19] 谢小华,洪普,莫海燕,等.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产后康复影响的研究[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4): 238-241.

    [20] 章婕,王敏慧,王海燕. 产假时间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9): 103-106.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 and women by study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mainly including social factors, maternal personal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scholars to further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social factors

    R71

    A

    1008-1151(2022)12-0084-03

    2022-10-09

    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南宁市少数民族妇女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调查研究”(s20210600066)。

    马海燕(1999-),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女性健康。

    猜你喜欢 产后产妇因素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6期)2020-12-09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7期)2020-11-16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基层中医药(2020年12期)2020-07-22解石三大因素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6期)2018-11-06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产后抑郁因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