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4-24 17:1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董静尹 方 洁 李珊珊

    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浙江省杭州市 310015

    高校是人才培养重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如何高效完成思政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上下,所有任课教师积极参与。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大部分学生未来将救死扶伤,医德与医技缺一不可。然而,目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同时,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沉迷网络虚拟世界;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迫使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关注现实和物质层面;
    加上医学生学业繁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容易产生厌学和不平衡心理情绪,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塑型期的医学生,加强其思政教育,培养三观正,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而言意义重大[2]。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学生“德”的实践活动[3]。“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系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4]。因此,医学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我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积极推进专业课思政建设,要求专业课教师转变以往重专业知识传授而轻思政的观念,挖掘专业课潜在的思政资源,使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学齐头并进,努力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就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和实践做简要阐述。

    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在医学内涵的要求。然而在医学生德育培养环节存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的问题[5]。因此,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课程思政”成为当代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要素。研究显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试点实施效果良好,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60%~80%[6]。因此,作为医学生接触的第一批桥梁课,病理学需责无旁贷地深化责任意识,将病理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病理学“思政课程”体系,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并进,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病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转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和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理论与实验的融会贯通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辨别各种疾病的病变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病理学理论知识背后承载着一批肩负使命的病理学家的奋斗史,饱含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敬业奉献的高尚风格。这是当代医生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需要系统设计并融入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全过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学业负担重,培育周期长,成才之路可谓艰辛,病理学需要不断将理论知识及蕴含的精神财富承载于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求是创新的意识。因此,实施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使病理学教学深入而厚重,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完美契合,利于高素质全方位医学人才的培养。

    病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医生。在病理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病理学中医生职业道德相结合,让学生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来探讨问题,以人为本,关爱患者,敬业爱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1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高校育人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7],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既要精于授业,更要以传道为根本任务。教师应意识到思政教育是所有教师分内职责,加上专业课多为小班上课,相对而言学生对于专业课教师更为熟悉和信任,因此在教师群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可否认,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受以往教育经历所限,普遍存在重视授业和解惑,忽视传道育人的观念。因此,在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授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培育思政理念,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和教学艺术。

    基于此,定期举行党建活动、“思政课程”专题学习、讲座和授课竞赛等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完善思政知识结构,以全面提升思政综合素养水平。其次,通过集体备课,挖掘病理课隐含的思政元素,凝聚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思想和教学经验,按照教学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自然渗透。同时,学院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修身立德,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并在教师资格认定、评优和职称晋升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2.2 强化病理学课程建设管理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7]。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高校党委、思政教师在学生思政教学中承担着重要引领作用,但作为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主体,专业课教师所在的教学单位亦需承担诸多职责,在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建设和管理举措,协力将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落实到位。具体而言,医学院所辖教学办、临床医学系在修订教学大纲时督促专业课教学团队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中,目前笔者所在院校业已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立项;
    另外,在学评教、学院督导组听课等课程评价标准中对于德育效果也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2.3 挖掘病理学思政元素,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病理学涉及疾病形态学变化复杂多样,专业术语抽象且枯燥。授课教师通过巧妙应用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相关知识点讲授更加生动有趣,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绪论教学中,提到病理学研究方法的尸体解剖时,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及其著作《洗冤集录》,让学生客观感受到其不畏艰辛、一丝不苟、尊重事实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介绍病理学发展史,我国优秀病理学家,如20世纪以来,涌现出如胡正祥、 梁伯强、李佩林等一大批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为我国病理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上述讲解,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在讲到死亡概念时,引导学生理解死亡的必然性,由于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某些疾病,就算现在技术多么精湛,也无法阻止患者死亡。因此,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的技能,还要学会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开导、安慰、关心和同情,应具备帮助患者积极乐观应对现实的“软实力”。在各系统疾病的教学中,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与患者之间并非单一的技术服务关系,若不加强提升人文素养,不重视培养仁爱情怀,则易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事故[9],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自觉提升人文素养。病理学各论讲到不同疾病临床表现和预后时,学生都会面露同情和惋惜的表情,借此教育学生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身心痛苦,“先病人之忧而忧”,增强学生责任感,提升作为白衣战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因此,师者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似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等渗入到教学过程中。

    2.4 创新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直接讲解枯燥的思政原理或道理,也不是简单拼凑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而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析临床病例、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情景融入式教学、问题导入式、临床病理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融入契合,使课堂教学既保持专业性和系统性,又可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般传递思政内涵,使专业课和思政教学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0]。此举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兴趣,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认同。

    2.4.1 情景融入式教学法。搜集时事热点,巧妙引入教学内容,再进行专业知识点的讲解,融入思政内容。如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导入硅肺内容讲解;
    引导学生树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职业生涯中每一步的谨慎和认真,均是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讲授肾小球肾炎开篇以“为买苹果手机和平板,高中生卖肾”的话题导入,结尾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通过孕妇产后一声呛咳,捕捉到产妇可能发生羊水栓塞的危险信号,成功抢救即刻命悬一线的产妇”为切入点,讲解产科罕见并发症:羊水栓塞。借此,学生深刻体会到技术精湛和高度责任感是优秀临床医生的必备条件。

    2.4.2 问题导入式教学。设计知识点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专业知识点,同时寻找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讲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时,可将外伤后长期卧床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肺动脉栓塞引起死亡的病例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什么部位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尸检时可能有哪些病变发生?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如何?作为临床医生如何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演讲,学生像当医生一样,运用专业知识不断鉴别诊断、去伪存真,直至找到问题答案,理清事情的真相。并意识到作为医生的重要职责,要能够用专业知识预判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结合专业知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引入的案例教学中,务必删除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使学生明确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中,医务工作者一定要维护患者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等权利,要清晰自己在诊疗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依法依规处理好医患关系,此类问题折射出加强医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4.3 临床病理讨论。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是对尸体进行解剖的基础上,由临床和病理医师联合召开的讨论会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死亡原因。CPC作为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生来说,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病理联系临床,巩固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部分案例中涉及诊治不当问题,可引发学生关于生命至上的共鸣,体会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维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5 充分运用第二课堂 “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在学生,要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思政教育,调查研究表明最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参观考察、志愿活动或调查研究[11]。因此,病理学“课堂思政”也需借助第二课堂,实现课内课外的融会贯通,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率,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教学工作可以借助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团队等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指导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笔者所在院系每年组织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到社区、敬老院进行义诊、到艾滋病高发的河南乡村进行“红丝带协会”志愿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大众,自然而然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救死扶伤、回报社会的志向,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和具有社会人文精神素质的医务工作者重任,因此培养医学生的方式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师责无旁贷肩负教书育人使命,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根本所在。我校病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但“课程思政”的建设,包括师资的培训和再教育、蕴含德育要素的教学内容整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健全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研究出适合当代医学生的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病理学专业课医学生“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上海农业学报(2017年4期)2017-04-10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17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6期)2015-07-01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4期)2014-05-16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2期)2014-05-16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5期)2014-03-01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2014-03-01
    相关热词搜索:病理学融入探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