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研究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研究

    时间:2023-04-25 15:0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挑战及应对措施,重点分析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影响,总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所受到的挑战,以针对性解决措施来减少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课的负面影响,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文章采用问题分析法与文献总结法,收集有关新媒体与高校思政课的文献,归纳总结相关学术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开展的优势与挑战,发现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应用属于一把“双刃剑”,在拓展高校思政课空间、创新思政课堂教育载体、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的同时,也形成学生管理难度增加、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缺失、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缺失、思政课堂环境受到影响等实际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强大学生管理、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媒介素养、借助新媒体提升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等解决措施,旨在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正面价值,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政课;
    优势;
    挑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4-0218-04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新型新媒体平台,加速信息传播,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其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助力形成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育课堂质量。但高校思政课在新媒体环境下同样也受到多种挑战,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冲击学生思想价值观,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威性受到挑战,其自身媒介素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教育质量。因此,需要充分明确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并寻找相关解决对策,使新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

    (一)信息传播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输渠道增多,传输速度增快,这一系列的信息传播变化导致信息传播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状态。首先是传播身份演变,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推动信息传输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单项传输成为多项互动传输,演变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传播方式,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输者与接受者。其次是传播主体多元化,新媒体发展使传统只为大众媒体服务的特权开始被广大公众享用,网络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传播资源,传播大众化的形成使更多受众成为新的信息传播者,借助多元信息传播渠道,发展形成公众媒体与个人媒体,信息传播力度与范围进一步增强扩大[1]。

    (二)信息交互性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与主动化较强,传播主体身份的转变使受众可以进行顺利的信息交互,通过自主参与传播系统,成为信息传输与享用的一分子,借助新媒体平台完成信息的实时接受与回复,影视弹幕、后台评论、回复等功能的出现,正是信息交互性的体现。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简短精练的形式得以存贮于平台上,信息传播较为碎片化,相应的互动效应也比较明显。

    (三)信息共享性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资源作为一种公共信息资源,不受时空、行业等各个因素的限制,用户可以自主下载或上传资源,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新媒体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发现并使用的资源更多,相应的新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另外,新媒体技术推动信息检索与储存技术的完善,软件信息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人们获取网络信息将更加便捷与多样化。

    新媒体基于传播渠道多样化,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共享交互的典型特征,改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与平台,其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优势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拓展高校思政课空间

    新媒体技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所发展形成的新型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传统报纸电视媒介单项信息传输的限制,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更加多样化,交流空间更加密集,因此能够实现对高校思政课交流空间与交流方式的有效拓展。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形式借助新媒体平台由静态转向为动态,由现实空间转变为超时空虚拟空间,课堂教学的开展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空间,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下等空闲碎片化时间段进行思政学习,还能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虚拟仿真与交互技术实现情境化学习,在虚拟的历史场景多媒体数字化呈现中感受时代气息,捕捉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程的重点,有效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创新思政课堂教育载体

    合适的载体在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育质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载体主要指的是用来承载与传递信息的形态,传统高校思政课堂的信息传输载体多为教材与课堂讲述,不仅信息傳输速度慢,信息传输形态单一,同时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本身的政治理念很难形成,进而影响综合学习水平。而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成为高校思政课堂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比如以抖音为载体的短视频平台,都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多样化传播的新型载体。教师根据思政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教材思政教育知识与时政新闻相互结合,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从而将抽象深刻的学习内容具象化、生动化,学生很容易通过视频快速掌握思政教育内涵,捕捉时代思政精神,深切感受并认同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时代内涵。新媒体信息传输平台的出现,实现了信息传输形态、渠道与接收端的良好整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信息载体将形成且被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信息传播当中,为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源源不断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素材,极大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教育质量。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去中心化的多元交流互动信息传输形态,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线性的传播局限,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当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自主地实现信息互动,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每个学生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来进行信息交流,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参与度,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指向性,课堂吸引力与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此外,新媒体技术发展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多,信息形态也呈多样化发展,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以教材与讲述为主的信息传输方式,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信息传输方式,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课堂活跃度进一步增强,学生更加乐于在课堂中发表自身看法,提出疑问。

    从上述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可以知道,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的多元化、交互性与共享性,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多样的信息传输平台,高校辅导员能够借助更多新媒体平台与软件来实施思政教育,且信息交互性的提升,也为师生交流搭建了顺畅的平台,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实现平等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思政教育质量提升[2]。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限制高校思政课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这样几点。

    (一)学生管理难度增加

    当前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思维敏感,自主意识较强,且对新鲜事物兴趣较大。一方面,大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新媒体设备与软件,可以借助新媒体获取更多思政学习资源与信息,并借助时事新闻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大学生判断能力较弱,面对网络平台中鱼龙混杂的信息,难以进行正确判断,很容易被谣言或不良价值观信息所影响,进而对当前所学思政内容产生怀疑。同时,也会出现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忽略现实人际交往的问题,导致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思政教育课堂秩序难以维持[3]。

    (二)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缺失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强调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育改革,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作为授课主体,自身的媒介素养直接决定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性,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辅导员仍不具备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改革需求的媒介素养与能力。一些辅导员对新媒体思政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在实际课堂开展当中,也只是借助传统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学生兴趣较低,教育质量不高。一些辅导员虽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但自身媒介素养不过关,难以灵活使用多种新媒体软件与设备开展教学,导致思政课堂信息改革难以落实,无法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改变。

    (三)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受到挑战

    传统高校思政课堂中,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教材与辅导员,信息获取路径较少,高校辅导员的授课内容具有较高权威性。而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路径增多,学生能够利用更多软件平台获取课堂教材之外的信息,面对多样化的复杂的信息,大学生尚未形成客观理智的判断方法,大部分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进而对思政课堂与教材内容产生怀疑,使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话语权威性受到挑战。另外,大学生已经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化用词与教育方式,在接触到传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心中难免产生抵抗与厌烦情绪,这也是导致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

    (四)高校思政课堂环境受到影响

    传统媒体形态下的传播源是固定的,这也是思政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与教材权威性保持的重点。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信息传输的方式,导致信息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多元信息传播源使传播主体更加丰富。但也由于此种现象,导致对信息传播主体的监管更加难以进行,在摆脱社会角色与道德限制的情况下,所传输的信息更加妖魔化与消极化,削弱了高校思政课堂可控性,严重影响高校思政课堂的和谐环境。

    (一)加强大学生管理

    00后大学生处于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对新媒体信息设备与软件的了解程度较高,经常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信息互动,但与此同时,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同样冲击大学生的價值观念。西方外来文化入侵,导致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管理与网络使用管理,引导其正确使用新媒体工具,学会用理性客观的思维判断信息,为后续高校思政课堂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

    首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是非对错判断能力,培养形成理性思维。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信息敏感性,面对杂乱的网络信息,大部分学生往往没有经过理性分析调查实证,仅靠自身的个性思维便形成片面言论,因此培养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对防止不良信息的冲击有着较好效果。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理念的传授,引导大学生坚守思政阵地,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搜集正确的思政信息进行学习[4]。高校辅导员可推荐给学生一些有关思政教育与时事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思政教育功能,保证大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能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软件使用熟练度较高,但社会经验的缺乏与片面的个性化思维,导致其难以识别网络信息,受信息不对称与信息误导的影响,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上的热门舆情事件,梳理舆情产生的经过,带领大学生分析其中不良信息的引导机制与过程,使学生养成理性对待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同时高校辅导员应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关注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习惯与规律,在发现存在不良网络使用现象的时候应及时制止。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媒介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授课的主体,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改革的实际需求,自身应围绕时代教育思想,正确对待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入,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学会使用多元化新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增强媒介意识。高校思政课堂环境下的媒介意识指的是对新媒体传播规律与价值作用的深入把握,了解新媒体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是后续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课堂授课的基础前提[5]。媒介素养属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应通过生活与工作时间不断学习积累与总结得来,通过网络平台资源学习认识新媒体,总结新媒体的产生环境与教育价值,并尝试将新媒体引入思政课堂进行使用,在多次亲身实践之后逐渐掌握新媒体的教育精髓。同时也可以通过慕课资源,下载学习其他教师的新媒体思政教育课堂开展方式,结合当前思政课堂实际情况与学生学习需求,灵活创新,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新媒体教育而新媒体教育,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掌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学的方法。新媒体信息传输的交互性与多样化,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新型开展模式,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寻找新媒体软件平台与思政课堂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的兴趣,掌握更多的新媒体思政课堂教育方式[6]。比如利用微博超话社区、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方式开展思政课堂教育,以诙谐有趣的短视频与图片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和谐的思政课堂氛围。

    (三)借助新媒体提升高校辅导员话语权

    基于思政教育课堂的高校辅导员话语权,主要指的是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道德引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话语权代表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授课的影响力、引导力与公信力,是保证思政教育质量,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多元信息传播路径的形成,使课堂教材不再成为信息传输的唯一来源,当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积累与时代发展脱节,或多元网络信息对学生影响过深,都会使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提出质疑,难以发挥引领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传播与意识形态冲击,高校辅导员必须尽快转变思路,结合时代发展与思政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话语权的重塑,才能有效把握思政教育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首先,提升学科素养,增强辅导员话语科学性,思政教育是一门系统复杂的政治学科,在辅导员自身专业政治素养过硬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与不良网络信息冲击的对抗,进而确保自身话语权不动摇。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面对复杂的网络形式与多变的学生思维意识,更应强化业务进修,掌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需求,以更加专业的政治素养来提升话语公信力[7]。

    其次,借助网络资源,使辅导员话语更加符合学生兴趣。结合时代环境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权丢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话语形态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对辅导员话语产生怀疑。因此,选择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话语形式,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表达技巧,是提升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灌输与说教理论已经遭到学生的反对与排斥,学生更愿意辅导员以实时新闻结合思政教育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思政教育知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关注热点,深入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未形成反对心理之前巩固自身话语权。比如当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大学生关注热点,高校辅导员可通过网络平台收集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隐性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说教教育方式,选择当前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话语来进行课堂教育,掌握有关网络流行词语与热梗的使用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形成自身人格魅力提升到话语权提升的转换,为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内容扫清障碍,成为高校辅导员传递思政教育知识的桥梁[8]。当前流行的与思政教育有关的网络热词包括:经济价值取向类的“打工人”“尾款人”等;
    政治价值取向类的“中国梦”“逆行者”;
    文化价值取向类的“凡尔赛”“废话文学”;
    社会价值取向类的“内卷”“躺平”“996”等。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对网络热词的接受程度较高,契合其个性发展需求与自我表达需要,因此网络热词对大学生有着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容易被其接受、记忆与传播,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热词,可以快速达到提升话语权的目的,但需要注意对网络热词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不正确使用网络热词导致学生陷入认知误区的情况。

    (四)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

    舆情信息一般是影响高校思政网络环境的主要因素,由于信息传播源头众多,大学生自主判断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校园舆情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監管,净化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环境,从而保证新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作用的良好发挥。在高校内部,建设形成以辅导员或学生管理负责人为组长的舆情工作团队,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制度,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来监控校园热点问题,比如建立微博超话,或校园新闻网络等方式,如果发现网络上存在涉及学校热点问题的时候应及时记录并调查反馈。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了解校园热点问题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动向,以及学生对此热点的态度,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交流动态,一旦发现校园网络舆情中出现谣言或者不正确价值观与言论的时候,应当及时介入处理,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校园网络舆情控制中的作用,重点监测当前特殊时期下学生的思维波动情况,在源头处发挥主导性作用。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信息改革的良好机遇,然而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冲突与挑战。正确认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了解新媒体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掌握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有的放矢,提升思政课堂教育质量。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势必将形成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与软件,高校辅导员应紧跟时代需求,围绕教育改革实际需求与思政教育目标,灵活使用新媒体,紧抓新媒体发展机遇,掌握思政教育主动权,实现思政教育的时代化改革,才能促进思政教育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倩倩.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科教文汇,2022(18):33-35.

    [2] 吴凡.新媒体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J].大众文艺,2022(19):187-189.

    [3] 白丫.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7):100-103.

    [4] 乔伟丽.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J].新闻爱好者,2022(9):121.

    [5] 陈碧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J].安顺学院学报,2022,24(4):59-63.

    [6] 张东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辅出版的转型与发展[J].传播与版权,2022(8):22-24.

    [7] 韩传强,秦晨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22,24(3):128-131.

    [8] 王紫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学生主体性及其提升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作者简介 高丽琴,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辅导。

    猜你喜欢高校思政课应对措施挑战“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9期)2016-10-1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第52Q 迈向新挑战当代体育·扣篮(2014年8期)2014-05-23
    相关热词搜索:应对措施挑战高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