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教育整顿 > mooc最终会取代传统教育吗4篇

    mooc最终会取代传统教育吗4篇

    时间:2023-05-02 08:5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篇一:mooc最终会取代传统教育吗

      

      慕课(MOOC)对大学教育影响浅析

      现在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就是信息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但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推动远没有其他领域明显,慕课(MOOC)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像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1何为慕课(MOOC)

      汉语称的慕课是MOOC的音译,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其中,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些开放课程大部分是由全球知名高校制作,然后放置在一定的学习支持平台上,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他对学习者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有一部可以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然后在学习平台上用你的邮箱作为用户ID进行注册,你即成为该学习平台上用户了,可以自由选择平台上提供的课程进行学习,学习完后你可以选择参加考试,成绩可由课程的提供者予以认证得到成绩合格的证书,也可以这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由于MOOC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控学习节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往往要比传统课堂更有效率。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育模式也在许多高校中进行试点。将基本的知识讲解放在线上,让老师省下更多时间与学生当面交流分享,答疑解惑,获得更好地教学实效。

      2慕课(MOOC)的由来及演变

      MOOC出现较晚,在2012年以来才受到人们的瞩目,为此人们将2012年称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元年。但其理念基础深植于信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可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信息交换潮。

      和MOOC有直接渊源的应该是国外的开放式课程和我们国家的精品课程。开放式课程以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麻省理工)为首的美国大学推动较为积极,20021年,麻省理工开始实施开放式课程(OpenCourseWare,简称OCW)计划,逐步地将所有核心课程内容如讲座笔记、思考问题、课程大纲和阅读书目等置于网上供人们免费自由读取。到目前为止,经过6年的发展,麻省理工己经将其全部约1800门核心课程向世界免费开放。美国的开放式课程大多是由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在自己办学理念的支撑下自发的开展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由于开放式课程缺少互动并未在全球大规模推广。

      我们国家的精品课程是政府的自上而下推动的开放式课程计划,政策上,我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优质课程。2003-2006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共计1110门。内容涉及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理学、两课、农学、文史、信息科学、医学以及艺术等学科领域。但国家精品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建设时匆忙,建成后不予更新,更不使用,纯粹为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而制作,共享程度低等。从表现出的问题看出国家精品课程计划并未达到最初的目标。

      2012年开放式课程的后起之秀MOOC纷纷推出,典型的有美国的三大平台包括Udacity,Coursera及edX,在日本、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平台出现,我国以清华、复旦为首分别推出了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两大MOOC平台,还有融合平台MOOC,慕课像星星之火己经呈现出燎原之势。

      3慕课(MOOC)的特点

      MOOC的核心特点即大规模、在线和开放,除此之外,MOOC是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具体和前述开放课程相比MOOC课程大致存在以下特点:1)大多数课程都有特定的上课期间,大约1-3个月左右;2)大部分MOOC课程使用教师引导型的授课方式;3)教学平台大都是自行开发或整合,很少使用一般的LMS(LearningManagementSystem)平台;4)大部分的课程都由大学最优秀的教授来提供;5)教材大都以Video形式呈现,每段视频时间在10分钟左右,很少使用flash动画;6)几乎每门课程都设有老师和学员互动,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讨论交流;7)教师授课的方式除了教材之外,还会设计作业和考试的机制;28)学员来自全球各地;9)后台可以使用大数据对学员的学习行为进行统计分析;10)课程结束后,注册学员大都可以进入课程复习。

      总的来说相对于以前的开放式课程,MOOC的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边际成本大幅度降低,这成为MOOC能够短时间爆发性增长的重要原因。

      4慕课(MOOC)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现在政府还没有大规模介入MOOC的推广,但这种由大学自下而上推动的教育改革己经对大学教育产生了一些影响,而且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1)对学校和学校之间关系的影响,我国的高校像行政区划一样,两个大学之间有严格边界,相互合作的情况比较少,每个大学都是一只麻雀,就开设的课程而言相互之间重复严重,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长期以来,高校与高校之间基本上处于自然的隔绝和封闭状态,相互之间画地为牢,难于沟通,有时即使存在合作,但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而且进展艰难,MOOC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打破高校间的藩篱,每个高校只要在它的强势课程上发力就可以了,高校和高校之间通过课程上的强强联合,可以大大提高全国的教学水平,而且这种合作不因地域差距而产生影响,一旦高校在课程上展开合作,学分互认变得十分自然顺畅,多年推动的学分互认难题将迎刃而解。

      2)对学校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影响,传统高校教师属于高校,教师基本只固定服务于某个具体的高校及该校的学生,学校处于强势地位,它的影响力要远远大过老师。MOOC推广以后,课程内容由老师准备,然后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供全世界的人使用,课程上也许会有学校标示,但人们选择该课程更多考虑它的老师是谁,该课程来自于哪所学校可能不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校和老师在重要性上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通过这种择优机制,在全国会产生出一批顶级教师大佬,他们讲授的课程可以覆盖到全部学科,在国家层面上出台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指南,供学生参考,高校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削弱。

      3)对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影响,传统高校和学生有紧密的关系,在高考之后学生的学习生活便和他的学校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毕业证和学位证上不仅有学生所学的专业,还有他就读的学校名字,而且学生的毕业院校在学生的未来竞争力上起很大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讲985高校、211高校的学生要比普通高校学3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强,那是因为人们因相信学校而相信它的学生,学生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学校烙印,传统高校教学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导致了上面的情况。MOOC推广之后,这种教学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普通学校的学生同样可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未来学生的竞争力更多体现在他自身能力和他的知识结构上,学校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4)对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影响,传统大学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老师的讲解。在MOOC推广之后,首先老师内部要出现一次分化,由于MOOC传播教学内容的效率很高,不可能像传统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当主讲老师,老师会分化成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两大类,主讲老师是全国范围内讲授某门课程最优秀的少数几位老师,绝大部分老师会成为陪同学生学习的某门课程的辅导老师,学生向主讲老师学习知识,有了疑问同辅导老师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5)对老师、学生和课堂关系的影响,传统大学教育,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MOOC推广之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由课上移到了课下,上课前学生己经完成了知识的学习,上课后主要是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场答疑;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启发思路,理解所学内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课堂翻转或翻转课堂。

      5总结

      综上所述,MOOC的发展经历了较漫长前期准备,最近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随着MOOC的深入推广必将对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mooc最终会取代传统教育吗取代传统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