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2017创新社会治理案例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2017创新社会治理案例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时间:2019-01-28 17:53: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进一步创新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其次,重视农民工在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再次,按照“三贴近”原则,搞好农村文化活动;第四,加强对文化馆(站)的建设。
      一、进一步创新农村文化的思路
      1、深化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农村文化发展不能单纯就文化发展文化,而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与发展经济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起来,与建立农村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结合起来,与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结合起来。深化对农村文化的认识,旨在妥善处理三个关系:一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某些文化内容或形式变化较慢,有些变化较快,表现了文化进步中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差异。我们需要推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传统文化中保守部分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尊重和保护。在一定意义上说,越是尊重文化的传统性,越有可能获得文化的现代性。我们需要尊重传统性,增进现代性。二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文化工作的“一元化”是指为贯彻党和政府的意志,倡导和推动某种文化类型的引导行为;文化工作的“多元化”是指多种文化类型共同发展的倾向。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二者关系,使它们彼此协调,相得益彰。政府导向的文化发展有利于保护文化的传统性,实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三是商品性与公共性的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商品化,已开始对农村文化发展发生影响。但农村文化的许多形式具有很强的社区性,并不容易实现专业化和商业化,这使得农村文化活动具有志愿者之间的合作性质。商业化会产生效率,民间化同样会保持效率。政府要在支持专业文化机构的同时,鼓励文化服务志愿者广泛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2、抓好特色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形式。农村文化活动必须突破过于狭隘的文化观,拓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文化建设要突出地域和民族民间特色,以便更好地适应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具体的建议是:大力举办民间艺术节,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正确引导文化活动,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进行体制创新,构建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建立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机制。我们认为,文化建设总是由多部门参与的。把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所有部门整合成一个部门或把所有资源整合到一个部门,既不现实也不适宜,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建立多部门协商平台和协商机制,以确保所有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位置,责任上有安排,资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农村文化。二是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财政对农村文化支出的增长高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投向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的增量向农村倾斜,并不断加大倾斜力度;建立健全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转移支付制度。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能力很弱,为了确保这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央财政对这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率,应至少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率。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应采用项目评估、以奖代补等方法,提高投资效益;采取减免税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4、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具体的建议是:给予参与产业发展的企业一个初试推动力,以拓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打造一批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努力培育一批精明强干的文化管理人才、高素质的农村文化经纪人和相关的技术人才;积极引导农民的文化消费观念。
      二、重视农民工对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随着农民工的大批返乡,农民工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社会群体,他们为城镇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文化生活,尤其是与城镇原有居民相比,可以说是非常贫乏。农民工既需要农村文化的养育,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过年过节还需要返回农村,也需要城镇文化的关照,因为许多人对城市文化未必适应。由于他们工作时间普遍比较长,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如果有一点时间,其娱乐活动也只是看电视或者三五成群地邀约在一起搓麻将。要解决当前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总体上有效供给不足、文化消费意愿不强、供需不对称的现状,必须实现综合治理,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并理清农民工文化生活、用工企业、文化单位资助、政府鼓励和扶持四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必须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下岗工人、老少边贫地区群众等,维护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体现公共文化的人文关怀。从而舒缓压力,娱乐心身,化解矛盾,增进融合,缓解一些农民工产生的失落感和边缘感。为农民工创造舒心的文化环境,让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享受舒心的文化乐趣,这必将对繁荣农村的新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按照“三贴近”原则,搞好农村文化活动
      开展文化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广大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包括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有形文化方面如:历史名人故居、生活旧址、成片的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设施等等。无形文化方面如:历史名人留下的著述、思想以及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精神。
      这些文化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按“三贴近”原则处理它,就可以激发农民爱家、爱乡的感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活动。对农村文化资源一是保护。各地要引导农民制定文物保护的乡规民约,提高农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思想意识。二是挖掘。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挖掘农村优秀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三是整合。对文化资源筛选分类,从内容、形式上赋予其时代特色,变传统为现代。四是利用。一方面要给农村文化资源亮相的舞台;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同时,为满足群众自娱自乐、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吸纳一批具有一定特长和热情的文艺骨干,组建和培育具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业余文艺社团,为社区居民和农民工巡回慰问演出,发挥公益文化单位的主导作用,实现公益文化的社会价值。
      四、加强对农村群文队伍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走进了城市社区和乡里村间,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注意发挥农村文化经纪人的作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农村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基层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通过增加自我创收,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短缺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定会伴随着新型农业的开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出现多元文化的大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势必出现多样化的趋向,并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就迫切需要先进文化发挥导向作用,以共同的理想,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要求、不同社会心理的人群连结和整合起来,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社会协调力,并使全体农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求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进一步繁荣活跃文化市场,使得能够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广泛进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拘一格地培养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留住一批既熟悉艺术规律又懂得市场运作的文化管理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文化之花就像春天的小草,呈现出勃勃生机,社会文化建设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积累了许多问题。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必须时时抓、层层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领导齐努力,各级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创新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