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问题:临海图书馆农家书屋招标

    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问题:临海图书馆农家书屋招标

    时间:2019-01-29 05:42: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的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其目的在于增强农村文化生活,改善服务方式,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接受更先进的文化教育。现今,“农家书屋”的建设热潮在全国农村范围,县级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分支,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因而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必然肩负其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一、 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优势及作用
      县级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存储、传递和开发的服务机构,它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省、市与乡村农民的纽带,县级图书馆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优势。
      1、专业人才优势
       图书馆拥有专业人才,他们除了掌握图书分类方法、熟悉图书馆管理系统。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具有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并具有全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道德操守,他们肩负着乡镇、村图书馆管理业务指导工作。
      2、图书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网上资源,包括各类农业科学技术和支付信息,县图书馆应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免费发放馆编科普资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开展读书日、等活动,解答农民的咨询;免费发放科技类电子光盘及举办农业知识讲座,让农民群众广泛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增长科技知识和提高生产技能。
      3、县级图书馆作为“农家书屋”引领者的作用
       “农家书屋”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促使管理员业务能力提升,才能使其持续地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县级图书馆的规范和制度可以成为“农家书屋”的范例。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是“农家书屋”实施规范化管理、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都是村干部兼任,其基本不具备图书馆室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其培训知识基本上是由县级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对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就图书的采编、上架、保管、流通等进行具体指导,增加他们的业务知识。
      4、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资源配送中的作用
       根据中央的部署,每个农家书屋最少具备图书1500册,30种以上报刊、100种以上音像制品,其藏书量依然较少,更新较慢以及信息化装备较少。而县级图书馆藏书都有数十万册,能够定期地进行添置更新;同时,县级图书馆还拥有计算机、网络,数字图书等众多资源,县级图书馆应做好“农家书屋”资源的配送与补给工作。县级图书馆图书利用率较高,其更新速度快,定期下架大量的图书、杂志等、可以放置到“农家书屋”中去,从而保证“农家书屋”的藏书量。另外,人力资源的补给也相当重要,县图书管理员应该发挥对“农家书屋”传、帮、带的作用,定期帮助“农家书屋”人员培训,增添其活力。
      县级图书馆承接着“农家书屋”建设的辅助作用,其优势明显,无论是在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制度制定的参照还是在整体资源配送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上热下冷,参与协调不够。
       乡村干部重视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70%的村干部认为:“农家书屋”属于公共文化事业,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过来还要投入经费购买书刊,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还有一些村干部对“农家书屋”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把它作为村里的形象工程摆在那里,在建设初期热闹一阵之后,逐渐冷清了下来,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
      2、文献资源较少,后继没有来源。
       “农家书屋”文献资源的来源,是由政府出资一次性从新闻出版部门所属的新华书店采购,另外还有社会团体、个人的捐赠,这些文献资源,虽然解决了农民有书可读的问题,但图书数量较少,品种单一,捐赠的图书内容陈旧,复本较多,与农民读者阅读需求不相适应,发挥作用有限。特别是后期没有新的文献补充,如我县第一批32个农家书屋,2008年有政府采购配发30种报刊,2009年不配发了,第二批40个农家书屋,2009年配发了30种报刊,2010年也就没有了新的报刊杂志,农家书屋除了配发的1500册图书外,没有一个村为“农家书屋”购买过一本新书。
      3、人员素质不高,业务管理混乱。
       “农家书屋”实行自主管理,没有正常的开放时间,管理员有村干部兼任。县级图书馆的缺位,给业务培训带来很多不便。譬如在图书分类上,新闻出版署专门出台了《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按照他们规定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艺术类、少儿类等,与国家标准的《中图法》难以衔接。在与管理员接触中还了解到,由于大多是村干部兼任,更多的是义务劳动,开始热情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放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借阅制度不健全,借出的图书按期归还的不到50%等等。
      4、是读者群体脆弱,作用发挥受限。
       “农家书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长,但真正拥有的读者并不多。这是因为农村外出打工者众多,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本身读者就少,虽然“农家书屋”兴办初期,农民读者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农民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不够,文献资源匮乏,“农家书屋”读者在热闹一阵后有萎缩的趋势。
      综上所述,县级图书馆是促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添“农家书屋”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县级图书馆应加强与各乡、镇、村之间的协作,以主人翁的姿态担负起责任,从而解决“农家书屋”建设中的各项问题,促进“农家书屋”的持续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泽文.县级图书馆如何推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9(7):10-12.
      [2]罗梅.“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D]. 北京印刷学院,2008年.
      [3]赵桂红.县级图书馆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J].图书馆论坛,2010(04).
      
      (作者简介:张蕊,河南省固始县图书馆,助理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县级农家书屋图书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