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苏轼戏谑诗探析】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苏轼戏谑诗探析】

    时间:2019-02-12 05:35: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苏轼 戏谑诗 人生智慧 乐观精神   摘 要:苏轼善谑既是宋人戏谑风尚盛行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他人生智慧和乐观精神的体现。苏轼的戏谑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在戏谑诗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戏谑风尚的盛行培养了文人善谑的性格,而文人善谑的性格反过来又促进了戏谑风尚的盛行。苏轼性格幽默,滑稽善谑,自然也是这种戏谑风尚的必然结果。苏轼的幽默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诸如“东坡善嘲谑”“东坡多雅谑”“东坡滑稽”这样的表述在宋人的记载中就很多,可见对于他的这一特点,是有口皆碑,一致称赞。
      苏轼狂放的个性、睿智的思维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对活跃气氛、改善人际关系起到了很大作用,无怪乎他朋友众多,各阶层都有。不管是顺利通达时,还是贬谪流落时,他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幽默可喜的因素,这也是他人生智慧和乐观精神的体现。苏轼学问广博,才思机敏,戏谑时出口成章,就事吟诗也就成为一种很平常的现象:
      
      东坡谪居齐安时,以文笔游戏三昧。齐安乐籍中李宜者,色艺不下他妓。他妓因燕席中有得诗曲者,宜以语讷,不能有所请,人皆咎之。坡将移临汝,於饮饯处,宜哀鸣力请。坡半酣,笑谓之曰:“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庚溪诗话》卷下)
      
      苏轼的戏谑为诗,妙趣横生,不仅数量多,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戏谑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戏谑诗共有190首{1},根据内容分为四类:自嘲诗、戏言诗、讥谑诗、谑趣诗。
      
      一、自嘲诗
      
      苏轼的自嘲诗共有31首。苏轼的命运升沉起伏、坎坷不平,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他并没有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而总是想方设法去挣脱痛苦,超越苦难。“东坡多雅谑”,谑的意义是淡化苦难意识,用自我解嘲来对抗现实中的苦难,化解生命中的悲哀。试看他的《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部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这首诗写于苏轼因罪被贬,初到黄州,心情无疑是非常痛苦的。然而诗句却写得异常轻松。“自笑平生为口忙”一语双关,既暗示自己祸从口出,因诗获罪,是事业转荒唐的原因;又明指“鱼美”和“笋香”是事业转荒唐的结果。祸从口出,又因祸得口福,而苏轼又岂是只图口福之人?因此说,苏轼的“自笑”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排遣,是苦中寻乐,从不幸中发现可幸的东西。不言而喻,为轻松之谐谑者易,而为深刻之幽默者难。苏轼的幽默就是这样的幽默。当幽默变得更深刻时,而且确实不同于讽刺时,它就转入悲怆的意境,而完全超出了滑稽的领域。再来看他的《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前两句自嘲中深含悲怆之感,后两句戏言中又透出讥刺之意,虽曰“戏作”实则沉重悲凉。
      诗人在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反复体验,领悟了人生的底蕴和真相以后,就能经得住外力的任何打击。试看他的《纵笔三首》: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 吾。
      从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经历了宦海风波和人生坎坷之后,在艰难困苦的磨砺下,已经变成了一个笑傲人世风霜,谈笑于生死之际的乐观旷达、萧散自适的诗人形象,他以“一笑置之”的态度对待人生的缺憾和生命中的挫折,对是非、荣辱、得失已经达到了绝对的超脱。他的诙谐出自于至性深情,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是一种“悲剧的诙谐”和“痛苦的智慧”。虽然这类诗带给我们的只是苦涩的幽默,然而就诗歌的美学价值来看,这种饱含着人生苦涩的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感情的戏谑诗在谐体诗中无疑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二、戏言诗
      
      苏轼的戏言诗共有91首。宋人善谑,戏谑成风,诗至宋代,宛然一变。欧阳修在《礼部唱和诗序》中明确提出礼部唱和诗的内容“多发于奇怪,杂以诙嘲笑谑,”目的在于“宣其底滞而忘其倦怠”,肯定了诗歌“诙嘲笑谑”的娱乐性功能。而宋人以俗为雅,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审美情趣更使戏谑成为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苏轼写了很多这样诙谐幽默、机趣横生的作品。试看他的《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 饷春耕。
      
      其中颔颈两联尤为有趣,方回曾说:“青州、乌有一联,既切题;左手、东篱一联,下‘空烦’‘漫绕’四字,见得酒不至也,善戏如此。”{2}皮日休《醉中寄鲁望一壶绝句》云:“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苏轼化用前人诗句中青州从事的典故,对仗工整而又切中送酒而酒不达的题意。善于使事用典,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宋代戏谑诗的一个特点。这首诗因情生谑,进而为谑造情。送酒而酒不达,本是一件憾事,诗人却用自我调侃式的笔调写出,这种遗憾就转化为了一种自娱或娱人的人生乐趣。士大夫在“克己复礼”、“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禁锢之下,也需要娱情悦性、轻松消闲来缓解和释放内在的心理压力。我们再来看他的《客位假寐(因谒凤翔府守陈公弼)》:
      
      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
      据《梅 诗话•卷下》记载:谢安石与王坦之见郄超,久而不出,坦之欲去,安石云:“岂不能为性命忍须臾耶?”以超乃桓温腹心故也。东坡为凤翔府佥判,谒太守陈希亮公弼,久不得见,有《客位假寐》诗云:“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慢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末句用谢公语。此诗写得儒雅风趣,形容准确而语意微妙,在戏谑调侃中反映人生百态,对社会人生作善意的嘲讽。
      苏轼的这类诗写得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对于沟通心灵与感情,改善人际关系起了很大作用。苏轼的朋友众多,交际广泛,不能说不得益于他幽默的智慧。
      
      三、讥谑诗
      
      苏轼的讥谑诗共有17首。苏轼性格刚直有气节,人生浮沉、政治迫害使他心中郁含一种愤慨不平之气,然而乐观旷达的性格使他又能够笑对人生中的矛盾,在戏笑中化解开来。我们看他的《 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诗人称董卓为英雄,是采取正话反说的形式,抓住他肥胖这一特点肆意嘲讽使人们了解到丑之为丑的所在,使人们对这个一代奸雄产生鄙视感和否定情绪,引发自然的微笑。而有的诗却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进行讥讽: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唯诺。(《戏子由》)
      
      诗人用幽默调侃的语言,以漫画式对比夸张的手法描写苏辙的身长与学舍的狭小,突出了“人长屋小”这一有趣的特点。在可笑的生活情境中,称赞苏辙“头虽长低气不屈”的气骨风节,抒发自己不平之气。把苏辙比作东方朔,对“饱死者”和“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唯诺”的不良世风进行嘲笑讥讽,抒发了“居高下者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已”的悲哀。
      
      四、谑趣诗
      
      苏轼的谑趣诗共有51首。清代文艺批评家刘熙载说:“东坡长于趣。”清史震林说:“趣者,生气与灵也。”苏轼的这类诗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的素材,对风景、物态、人情观察入微,刻绘逼真,于常言中蕴含着新意妙趣,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冷斋夜话》卷十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东坡夜宿曹溪,读《传灯录》,灯花堕卷上烧一‘僧’字,即以笔记于窗间曰:‘山堂夜岑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茶毗一个僧。”“茶毗”梵文是火葬之意。“僧”字一语双关,既指被灯花所烧之字,又暗喻僧人。本来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却被诗人写得如此幽默风趣。苏轼也没有很深的用意,只不过是生性诙谐的诗人借此来跟僧人们开一个玩笑而已。我们再来看他的《续丽人行》:
      
      画龙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欲睡。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褰驴破帽随金鞍。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在诗人笔下,杜甫被刻画成一个为了美色而追随于金鞍之后的穷苦困顿的浪子形象,其饥客长寒之眼,却怎么也看不到美人,只能偶尔的一睹项背。褰驴破帽的寒酸与金鞍玉马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滑稽可笑。诗人并非有意讥讽杜甫,只不过是对画中的人物情态进行调侃戏谑,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幽默的因素,寻找可喜可乐的素材以资笑谈,愉悦身心,活跃气氛。
      苏轼的诙谐幽默是率真个性和旷达性格的自然流露与外化实现,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能谐所以能在丑中见出美,在失意中见出安慰,在哀怨中见出欢欣”,因此“谐是人类拿来轻松紧张情景和解脱悲哀与困难的一种清泻剂”{3}。苏轼的戏谑诗出自于至性深情,以戏谑的形式和笔调表达严肃的人生主题,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内庄外谑,富含深意,不仅在宋诗史上自成一家,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在整个诗歌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作者简介:郭慧丽,文学硕士,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白云红,文学硕士,馆陶实验中学教师。
      
      {1} 由于划分标准不同,此数字未免有所出入,若将有戏谑因素的诗歌都包含在内,数量将会更多。
      {2} [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35页。
      {3}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6页。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戏谑苏轼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