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为新中国培育音乐天才]重生国防科技天才

    [为新中国培育音乐天才]重生国防科技天才

    时间:2019-02-18 05:30: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央音乐学院陈贻鑫教授最近将他珍藏了近63年的周恩来、叶剑英、邓颖超及苏联塔斯社的记者们的题词原件,捐献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32开白道林纸的题词虽然有些褪色,但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这组珍贵的题词,见证了初建抗建堂时举行的首次儿童音乐会的演出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音乐界的鼓励和殷切期望。
      1939年7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由生活教育社出面创办了育才学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出任校长。陶行知校长为了向重庆各方面人士介绍育才学校,于1940年12月26日由音乐组在抗建堂举行了首次儿童音乐会的演出。
      当时育才学校音乐组的主任是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第二任主任为李凌),教师有任虹、姚牧、任光、范继森、贺绿汀的夫人姜瑞芝(教钢琴)和青年教师庄严等。音乐组的学生24人(以后为18人),年龄都在10―14岁,一名10岁的小同学在台上表演钢琴独奏时,连脚都挨不着地。在这次首演音乐会上,育才的同学几乎每个都上台表演。同学们演出了合唱、女声独唱、二重唱、钢琴独奏、钢琴四手联弹等节目。其中许多节目是音乐组师生创作的,如《手脑相长歌》、《变啊变》就由陶校长作词,贺绿汀作曲;合唱《山林果》是庄严老师作曲。由于大家的努力,首演获得成功,受到重庆各方面人士的热烈欢迎。
      出席观看这次演出的有很多政界要人,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军委会副总参谋长何应钦等,我党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邓颖超,苏联大使及使馆的一些官员、塔斯社的记者。晚会盛大而隆重。在演出开始前,廖意林老师用白道林纸订成一个32开的小本子,找了两名最小的女同学,在演出休息时,请出席晚会的各界知名人士题词留念。现在保存的仅剩下3页5个人的题词,其他的题词已散失。
      1页为叶剑英、邓颖超的题词:“为世界而工作,为工作而学习”,“以歌声唤起大众”。1页为周恩来和塔斯社M・雅克沙明的题词。周恩来用他那刚劲有力的笔迹写下了“为新中国培育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的题词,表达了他对音乐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提出了育才音乐组办学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M・雅克沙明的题词是:“向中国儿童们致敬,他们正积极和大人们一道为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而战斗!”1页为苏联记者C・安德烈耶夫的题词:“你们的歌曲给人留下了最愉快的印象。你们的歌曲非常有益于伟大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祝你们在创造性工作中获得成功!”
      演出结束后,师生们争相传看这些珍贵的题词,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温暖和力量。
      陶行知校长为了使音乐组的同学们能得到更多校外音乐家的指导和帮助。1941年将音乐组从比较偏僻的合川草街子搬迁到中央交响乐团、国立音乐学院等驻地――江北相国寺附近(今江北观音桥),由陶校长聘请国立音乐学院、中央交响乐团、抗敌歌咏团的一些知名音乐家如黎国荃(中央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并兼指挥)、钢琴家吴玉洲等组成一个委员会,请他们方便的时候给同学们上课、辅导。由于教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乐理的老师经常到校上课、辅导,使同学们比较系统地学了许多专业课程,进步很快。
      同时,陶行知校长还规定音乐组每个月都到上清寺广播大厦开一场专题音乐会,每场音乐会的节目都不相同。通过音乐会介绍育才学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同时利用音乐会向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筹集一些经费,支援学校。每个月一次音乐会的不同节目,后来就演变成演奏、演唱世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的作品,一般有钢琴独奏,小提琴、大提琴独奏,四重奏、小合奏等,还有一个小的弦乐队,再加上合唱,音乐组的同学每个人都参加。有一次冯玉祥将军也参加过他们的演出,他当时唱一首保定民歌,内容是鼓励打柴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抗战胜利前后,陈贻鑫、杨秉荪同学还参加了由《新华日报》馆内职工组成的乐队,排演秧歌剧,导演是荣高棠,而乐队的指挥是《新华日报》馆秘书长徐迈进。
      音乐组的同学们在贺绿汀、李凌主任指导下,安排了许多很好曲目的音乐会演出,既宣传了陶行知校长办育才学校的成绩,又丰富了他们的舞台实践,对同学们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当时很多歌曲,都是通过音乐会的演唱才第一次在重庆介绍出来的,如《茶馆小调》、《你这个坏东西》、《古怪歌》等,这些歌曲对当时重庆的民主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同学们,在全组仅有3架钢琴、5人一把小提琴的艰苦条件下,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终于不负众望,许多同学成长为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如四重奏成员之一的杨秉荪,成为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家;另一位成员杜鸣心,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另一位成员、弦乐队演出的指挥陈贻鑫,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音乐组年龄最小、学钢琴的刘幼雪,后来是中央歌舞剧院的党委书记……60多年过去了,当年音乐组的同学都已年逾古稀,但在他们心中,却始终铭记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他们的鼓励和殷切的期望,铭记着培育他们成长的陶校长、老师和育才学校,铭记着那些曾教育、辅导过他们成长的音乐界老前辈、专家们,而他们自己也在为新中国培育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新中国培育天才音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