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趋势及原因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趋势及原因

    时间:2020-03-17 12:29: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信息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其内在推动力就在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实现了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成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推动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的重要的内在原因。

    一、信息产业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增趋势

    关于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可以从硬件、软件和网络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1.信息产业硬件业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增趋势。信息产业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认为计算机硅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而价格则相应地下降一半,由此显示了一条不断下降的边际成本曲线,并带动计算机乃至整个信息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呈现出边际成本下降的趋势。由于信息产业实行的是模块专业化生产,企业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生产。随着产出的增加,厂商不断改进它的生产,结果单一产品的成本不断下降。显然,边际成本递减在IT的硬件业中发挥巨大作用,这是形成IT硬件产业收益递增的内在原因。所以,IT硬件业的发展趋势符合信息产业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2.软件业发展中的边际收益递增。软件业的发展也遵循边际收益递增规则。因为一个软件程序一旦编写成功后,它的复制几乎不需再花费什么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如微软公司为了生产第一张Windows95光盘支出了2亿美元。但从第二张光盘开始,每张支付的成本仅为50美分。在第一单位软件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生产该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仅有少量的拷贝成本和载体成本)。因此,随着生产的软件产品数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呈下降趋势,出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

    就软件业的市场开发而言,更体现出软件业的边际收益递增。在传统产业中,要想占有最后百分之十的市场所花费的成本巨大,而且是越到后面越大,这是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喜爱同一种产品,最后剩下的都是非常不喜欢这种产品的人,要想让这些人购买产品所花费的成本自然就大。相反,微软的视窗系统要占领最后的百分之十的市场几乎不需花费什么成本,即边际成本为零,因为微软的产品已经成为标准,独占市场,而且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消费路径依赖。

    3.网络经济中的边际收益递增。信息网络的成本并非传统的厂商理论中描述的制造业成本那样,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记为C1;二是信息传递成本,记为C2;三是信息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记为C3。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及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因此,C1和C2的边际成本(MC1、MC2)为零。平均成本(AC1、AC2)都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只有C3与入网人数正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都呈下降趋势。把这三部分成本综合起来可知,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AC)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由于每新增一个用户的成本,并不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投入,并且可以分摊原有投资成本,因此,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二、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的原因

    导致信息产业发展出现边际收益递增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知识的特性决定了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的性质。信息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作为生产投入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知识如同其它一般商品一样,在给定一定时点上的知识存量,研究投入的倍增不会取得倍增的知识;但知识具有不同与普通商品的特性,它既不是传统的私人经济产品,也不是公共品,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非竞争性的、部分排他性的产品。由于知识不能享有完全的专利和保密,一个厂商创造的新知识对其他厂商的生产具有正的外在性,使作为知识存量和其它投入函数的消费品生产具有递增收益。因此,知识可以具有递增的边际产出。

    知识不仅自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会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收益递增,并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产生出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一个“收益递增的增长模式”。而且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使知识能在不追加投资的基础上反复利用,减轻了资本稀缺性的约束压力。

    由于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使用、可低成本复制、可发展等特点,对其使用和改进越多,其创造的价值越大。而且,知识作为资本要素投入,通过与其它要素的有机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入要素的边际效用,最终导致效益递增。

    此外,在有关可数字化产品或服务的进入成本中,大部分是知识成本。这一块成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别的可数字化产品的投入。例如,一个软件公司投入资金研制开发一种软件。尽管这种软件在发行后销路不佳,但由于初始投资很大程度上用于智力投资,所以他们可以较容易的转而开发其他软件。这样,在第二件、第三件…软件产品开发中初始投入的智力成本也会呈现递减趋势。

    2.需求方规模经济造就了信息产业的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需求方规模经济指的是需求个体的效用随着需求方数量的增多而增大。而能够产生需求曲线向上效果的产品,除了毒品之外,多是创意产品和精神产品。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信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好的想法和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性,即非常丰富且能以极低的成本复制,因而产生“边际效益递增”。

    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是生产方规模经济,其经济模式是需求驱动产业。而信息产业的特点在于需求方规模经济,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上的曲线。通俗地讲,就是东西消费的越多就越买。

    需求方规模经济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邮件,这使得最初的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用随着后续使用的人的增多而增大。因为他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和更多的人交换信息。而需求方的数量增多,这会使得供给方增加产量的供给,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由于供给方数量的增多,使得需求方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这时,由于某种产品某种原因先占领了市场的较大份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这一类型的产品,这样,生产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就会增加产量。最终,形成了供给方与需求方相互促进的态势。需求方的增长既减少了供给方的成本,又使得供给方产品对其它用户更具有吸引力,这样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了需求的增长,结果是极强的边际收益递增效应。

    3.创新是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的不竭动力。速度和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实际上,创新已经成为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的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需要巨大的沉淀成本(一旦支出就难以收回的一种成本),而沉淀成本是一笔固定的支出。沉淀成本一般表现为初始巨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它不会随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如果实现了创新,它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与传统的物质原料生产相比,沉淀成本对于信息产业更为重要。物质生产依赖较多的物质原料和少量的技术投入,而信息产品则依靠很少的物质投入,生产过程中追加投入的成本与沉淀成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说IT企业生产的第一件产品支付的成本等于沉淀成本,则从第二件开始只须支付很少的成本。因此,一旦生产过程开始,IT企业面临的是一条下降的成本曲线,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分摊了沉淀成本,并使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因此,IT企业获得了递增的规模收益。

    4.网络经济本身的发展造就边际收益递增。在网络经济中,网络信息在使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的来源就会变成自发生成或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是一种特殊的系统:每一个使用网络、接触网络的行为,都会被自动记载、自动归类整理、自动存储进入数据库。这样,信息网络的规模越大,自动生成的信息就越多,信息成本就越低,从而网络产生的规模效应就越大。信息系统的自我增强,造成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增。

    此外,对信息的连续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回报,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殖报酬。正是这种累积增殖效应,为信息咨询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的传递表现在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这就是说,在信息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信息的使用规模的不断加大可以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这种累积增殖和传递效应也使网络经济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正在以少量的物质资源凝结必要的知识获得产品,它所遵循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在网络世界中的产品,只要到网上下载即可,对企业来说,则几乎没有边际成本。而传统实物产品的生产受物质世界资源稀缺性的影响,必然是有成本的,而且是边际成本递增的。对软件业而言,软件产品的复制是信息本身的复制,它不依赖物质世界稀缺的资源,也是没有什么成本的。在传统的实物经济中,由于受企业规模的限制,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不能很好的同时发生变化,边际成本曲线必然在某个产出点之后呈上升之势,从而导致企业边际收益递减,在边际收益为零之后,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则导致总收益递减。由此可见,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遵循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的。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边际递增信息产业收益趋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