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软件业往何处去?

    软件业往何处去?

    时间:2020-03-17 12:37: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

    伴随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洽谈会的落幕,本报连续七期的跟踪报道也告一段落。

    在这七大系列报道中,我们发掘了成都软件业成功的基因,感悟了管理者的思辨,体味了成都软件业“三架马车”的创业经历,更回溯了成都迈向世界软件名城的历程。

    希望我们的报道能给中国的软件行业发展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

    4月19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洽谈会在成都落下帷幕。这次以“创新与重构——网络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软件业的思考与抉择”为主题的盛会,既是产业、企业、资本界互动的舞台,更是嘉宾们观点交锋的交流平台。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软件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大趋势?最近几年大热的软件外包真的前景无限美好吗?对于困扰软件业的投资、人才问题,企业应该怎么办?软洽会上的激烈讨论虽然没有标准的回答,却给我们指出了思考的方向。

    转型互联网

    是双刃剑

    如今,没有人会怀疑软件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这个趋势。软件业的老大——微软,2005年就提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创建新的业务,并促进现有业务转型”的发展方向,搭乘这列快车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4月2日,金蝶宣布公司由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型,大力发展在线管理与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管理软件、中间件、友商网共同构成业务发展的“三架马车”。用友软件则在3年前成立了用友移动商务公司,开始提供移动商务业务,试图将ERP与移动平台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认为,企业软件向互联网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产品向互联网转型。“我们决定所有新发展的软件产品都要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第二阶段是服务和交付的转型。很显然,“第二次的转型比上一次产品的转型影响要更巨大、更根本”。

    刚刚提出转型策略的金蝶特别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现在的网络游戏、在线娱乐就是在线提供服务的模式,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在线服务。中国有2.2亿网民,网络基础很好。未来人们使用软件,就会像使用自来水一样,想用时把开关打开就可以使用。”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说。

    然而,我们也尴尬地看到,高喊了几年的SaaS模式并未如预料中的那样大红大紫,关于商业模式的探讨从未停止,到底拐点什么时候会到来?普元软件董事长刘亚东说,软件行业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用在线的方式应用软件,尤其是大型的银行、电信、保险公司等,那么SaaS模式的市场空间主要在哪儿?在软件企业向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转型,而互联网企业也希望涉足在线软件服务的混战中,哪一方会更有优势?

    “硬件已经变成一个可以很容易交付的产品,软件和服务的价值越来越大,在互联网安全性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但是这个转换有多快则很难预测。”红帽大中国区总裁胡伯林说。

    王文京认为,目前软件企业转型互联网时,更多的机会出现在一些低端的、前端的应用里,后台的应用还会在较长时间里延续原来的解决方案模式,而相比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软件企业的优势体现在平台和系统上。

    “关键要看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是向企业提供流程服务,可以肯定的是,拥有软件技术积累的软件企业向互联网服务转型会更具优势。如果是提供别的服务,如B2B的服务,一些互联网公司有先天的优势。”徐少春说。

    外包遭遇

    现实挑战

    2006年,随着中国政府“千百十工程”的推出,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掀起了一轮新高潮。

    目前,外包基地城市已经达到12个,各地也纷纷将服务外包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在吸引发包方的人力、成本、市场和环境四个要素中,中国不仅有充沛的人力供给、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更具有巨大的、极具潜力的内需市场,这恰是印度等国所不具备的。

    咨询机构相当看好中国外包业的潜力。IDC预测,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将超越印度的城市成为全球外包配送业务的首选目的地。

    然而,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却相当冷静,他们在看到光明前景的同时,也看到了一系列阻碍中国外包发展的因素:人才供给的乏力、各种成本的攀升、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中西文化差异等。

    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底刚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董事长兼CEO陈淑宁至今仍记得路演中被频繁问到的两个问题: 一个就是企业的规模; 第二个就是人才培养问题。

    上市时,文思创新已经有4000多人,相比印度大型外包企业人数过10万、年增长近万人的规模,差距太大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外包企业东软也只有1.3万多名员工,“因为规模不够,所以中国的外包业还无法形成从前端的发包到后端的人才储备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中软国际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软资源总裁兼CEO孙秀芳说。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规模之痛将继续存在。

    考虑到中国企业在语言、流程、品牌上不如成熟的印度公司,却拥有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孙秀芳认为,中国外包企业应该两条腿走路,做到国内国外的互动发展,实现双赢。中软国际近年来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些国内的重大项目,就是因为公司曾经承接过国外类似项目的单子、积累了这个行业的经验。“在国内,以行业为基础建立行业专家团队; 对外,则通过接单了解客户的需求、形成良好的流程,建立一个内外互动发展的横向平台。”孙说。

    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厉军特别提到了外包对公司多业务流程控制运营管理的要求,“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流程,我们接到的很多项目甚至从一两个人开始做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单子小就不接,因为客户就像种子一样,能不能长成有多方面因素。”

    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外包企业的利润,东软70%的外包业务都在国内,30%的业务是离岸外包,并且很多是以日元、欧元结算的,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太大。

    但是,一旦碰到结算的问题,东软会与客户共同承担升值带来的损失。信必优集团产品工程交付副总裁黄嘉华因此建议,除了美国的外包市场,中国企业还应该考虑欧洲、日本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外包客户”。

    “日韩在全球外包市场中的份额非常小,要想快速占有更大的份额,必须要开拓欧美市场,但是我们也在尝试中遇到了来自文化甚至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我们找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托日韩的优势,来撬动欧美。”厉军说。

    简柏特全球集团高级副总裁赵成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整合周围的资源,包括市场、人才以及政府的扶持。

    借力资本

    软件业走上快速道

    成都本土某知名软件企业3年前遭遇资金困境,苦苦支撑。当时成都难觅投资人身影,该公司老总只好远赴北京,奔走几个月,最后丧气而归,没有拿到一点投资。这位老总没有方法,最后只能与其他平台合作,共享分成。

    现在该公司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回顾那段辛酸的往事,那位老总感叹地说: “成都的投融资环境还有待加强。”

    上述故事并不是个例,这就很容易理解在软洽会期间举办的“2008中国软件与现代服务业投资年会”人满为患了。来自国内一流的投资人从多个角度向成都的创业者们分享了他们投融资的思考。软银赛富亚州投资基金的首席合伙人阎焱、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夏、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苏维洲、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炯等向与会的创业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据了解,上述公司和投资人已经成功投资了阿里巴巴、携程、百度、新浪、腾讯、金蝶等知名企业,投资项目数百个,投资总额更高达到几十亿美元。

    夏在演讲中抛出了好几个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比如“创业企业什么时候适合引入VC投资?”“做什么买卖来实现公司的价值?”等问题。他认为,VC在投资时,会思考该企业的“市场规模和规模化时间”是否确定,会验证技术可行性和商业模式等。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炯曾在雅虎、阿里巴巴工作过,他跟创业者们分享了几年前阿里巴巴获得软银孙正义投资的经过,话题引人入胜。

    有意思的是,在4月18日下午,4名知名的投资人与获得了“成都最具投资价值的软件十强”称号的众软件企业代表,进行了“相亲大会”。

    获奖企业登台介绍自己的公司和业务,投资人提出问题和并给予建议,而且当场就有投资人表示对某企业有兴趣,希望能深入了解。即使暂时不缺钱的企业,也认为能得到这么多国内一流的投资人的建议,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很有帮助。

    而在之前的高峰论坛上,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及IDG中国媒体基金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则指出,全球投资的分配一般是硬件、软件、服务各占1/3。2007年,中国软件投资占了不到11%,服务只占了15.7%。可见,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大。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 2001年以来,成都软件业年均增速保持40 %以上,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成都软件企业实力不断的提高,产值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实现经济收入310亿元。

    在成都政府的计划里,2008年成都软件出口将超过3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15.5万人。通过CMI3认证以上的企业将达到45家;2010年,成都软件产业产值实现800亿~1000亿元人民币,增幅53%,软件及软件外包销售收入5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通过SIM3以上的认证的达到70家;到2015年以前,力争实现软件出口超过15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通过认证以上的企业超过200家。来自资本等各方面的力量将有助于成都软件业快速发展。

    链接一

    中国软件应用服务大会受关注

    由成都市经委、科技局、信息办、高新区、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承办的“2008中国软件应用及服务大会”是本届软洽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会议围绕“IT和企业竞争力”专题,探讨了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大会邀请太极公司总裁刘淮松等以及知名上市公司CIO、国际知名IT企业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同时,CEO与CIO进行了对话交流,围绕“IT与企业竞争力”,讨论了信息化在大型企业实现跨越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展示大型企业是如何打造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的。

    链接二

    项目洽谈合作成果显著

    第六届软洽会中外软件企业对口洽谈会上,75家成都本土软件企业与50多家海外企业进行了近百场面对面的对口洽谈。

    在“中外软件企业对口洽谈会”上,来自日本、印度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参会软件商逐一对接。记者看到,宽大的会场内,一共设置有几十张洽谈桌,通过前期选配的中外双方企业代表则带着自己准备好的项目资料进入现场。据了解,双方洽谈的合作项目主要涉及手机软件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数字娱乐、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

    同时举行的中日软件与服务外包交流洽谈会上,来自成都市的40多家成都对日外包企业则与日本信息业界进行了深入交流。

    由18家加拿大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团队在成都有所收获,Bug Tracker(加拿大国际数媒测试有限公司)在成都专门设立办事处,Xalles顾问公司与成都颠峰软件签订了软件外包合作战略协议。

    链接三

    《2008中国软件研发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

    本次软洽会上,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还发布了《2008中国软件研发竞争力研究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对软件研发竞争力进行综合度量和评估的研究。该研究建立了企业软件研发能力的钻石模型,指出软件研发竞争力要素包括研发资源与环境要素、研发投入要素、研发产出要素、研发活动要素四大关键要素和政府要素、市场要素两个辅助要素。根据这些要素标准,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评出了“2008中国软件研发竞争力十强企业”和“2008中国软件外包研发竞争力十强企业”。

    2008中国软件研发竞争力十强企业:

    1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2北大方正集团

    3用友集团

    4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5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金山软件有限公司

    8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中软国际有限公司

    10北京瑞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8中国软件外包研发竞争力十强企业:

    1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2海辉软件(国际)集团

    3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日电卓越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5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6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大展集团

    8博彦科技集团

    9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0中软国际有限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软件业何处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