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探析

    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探析

    时间:2020-03-23 05:17: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本文阐释了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代价值,分析了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的主要原则,提出了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布置准备;学生展示;总结点评。

    【关键词】 山西地方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近年来,引入地方史资源成为诸多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路径之一。山西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充分挖掘省域内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取得了一些教改成果,①开启了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新路径。大体而言,这些成果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一为将高校所在地的历史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固定单一的地域范围便于教师掌控,同时也面临着与学生兴趣、教材内容关联度不强的矛盾。其二为寻找全省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结合点。这虽然扩展了地域范围,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许多措施并不可行。受课程学时、班级规模、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是尽管注意到了地方史资源对提升史纲课程教学效果的突出作用,但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中,地方史资源的选择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以地方史资源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必须从传统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必须科学把握地方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既要深入挖掘本省的近现代史资源,从地方视角提升大学生的历史感知力,又要防止把中国近现代史等同于地方史的错误倾向;必须打造开放式、高效率课堂,真正融合传统课内与课外资源,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代价值

    将山西地方史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是满足大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形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内容的重合性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大学生在中学历史课中已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并且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已按照“背景——经过——原因——意义”的思维模式对170余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尽管受学习能力、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学生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再加上课程“‘红’又‘专’的话语体系类似表面说教而浮于表面”。[1]因此当得知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大学生普遍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还要学习这段历史?

    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心理期待普遍较高。大学生对各类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大学的各类课程同样也不例外。由于和中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理期待往往高于内容全新的课程,并且会以学习中学历史的经历作为参照来评判这门课程及授课教师。倘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仍按照传统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时,大学生难免会得出“还不是老一套”的印象。长此以往,大学生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会自然减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可以有效地满足大学生较高的学习需要。以山西本省历史为切入点呈现中国近现代史会令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增强课程学习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满足大学生追求新奇的思想需求。以山西地方史为切入点展现中国近现代史这种微观叙事风格,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话语表达和认知思维方式。学生自主挖掘自主展示山西地方史资源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行动力,符合大学生喜爱表现自我的突出特点。

    2、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是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了解国史与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產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高度认同。

    为实现上述育人目的,一方面依靠教师从宏大视野中展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则赖于学生的自觉体验。传统讲授教学法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将教师对国史国情的理解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再加上教师“准确传达、重复教材话语,就会导致教学失语与课堂冷漠回应”。[2]以教师为主导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尽管丰富了课程的教学素材,但由于地方史资源并非从学生主体出发,也缺少学生的主观体验。总之,上述两种教学方式在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上仍有不足。

    在注重学生自主体验的背景下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有利于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自主搜集展示山西地方史资源给予了学生主动体验中国近现代史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历史的能力。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中国近现代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历史并不遥远之感。学生能够通过地方这扇窗口近距离地感受与理解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波澜壮阔历程,更能深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3、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3]时代新人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育人的重要一环,课程育人要坚持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并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育人元素极为丰富,同时又有坚实可信的史料支撑,是培育时代新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多方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拼搏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大有裨益。山西高校大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对三晋这片热土具有深厚的感情。史纲课程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更易于激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当他们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来就自于他们家乡时,内心的崇敬与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历史人物瞬间会成为他们的榜样;当得知家鄉的民众饱受战乱贫困之苦,遭受外族凌辱屠杀时,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便会在心底潜滋暗长;当意识到同乡前辈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争创世界一流的先进事迹时,他们拼搏奋斗的先进事迹和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不断升华。

    二、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的主要原则

    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原则,一方面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与学虽然在相对固定的教室内展开,但教与学中的山西地方史资源则来源于课堂之外。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并非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重大历史遗址、纪念馆与博物馆,而是学生足不出校园通过多种形式打通课堂内外间的联系,建构开放性课堂。这些形式主要有:第一,学生可向父母、祖辈了解家乡的史事与史迹,尤其要挖掘他们在相关历史事件中的亲历见闻。第二,学生可通过超星、读秀、知网等学术搜索人物传记、文史资料等文献,了解当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相关事件和人物。第三,以学生个人见闻讲述山西地方史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人与事。

    另一方面,开放性原则也体现在内容融入的常新性。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具体内容并非是事前由两者的相关性或授课教师所确定,而是在大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中实现的。每个学生的经历见闻、家乡所存历史遗迹、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决定了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新颖性。

    2、典型性原则

    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科学把握两者关系,这是理解典型性原则的锁钥。从历史学科角度看,山西近现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历史事件发生在山西,山西近现代史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看,二者则是体用关系。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论证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极富争议性问题,探求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历史规律。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习中引入山西地方史坚持典型性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坚持以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内容作为引入山西地方史资源的标准与方向,避免不顾中国近现代史学习要求,学习山西地方史的错误倾向。其次,充分挖掘山西地方史中与中国近现代课程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典型案例,防止专注于寻找山西地方史的犄角旮旯无视相关性的倾向。最后,始终牢记展示山西地方史的相关史实并非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内容,而是增强中国近现代史课堂实效的手段与工具。

    3、主体性原则

    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即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相较于其他类似教改课程的最大不同之处。山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必须走出传统教师主导唱主角、学生被动无回应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改革只不过是变相增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难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在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求授课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海量信息时代授课教师要主动放下唯一知识权威的地位,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其次,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并非由教师事先主观想定,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系别、兴趣爱好、籍贯家乡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后,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有明确自身定位。教师只是引导者与协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重在“导”与“点”,不在“讲”,更不能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体验。总之,教师要敢于放手,切实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三、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不仅要深刻了解山西省丰富的历史资源,而且要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为重任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围绕学生聚焦课堂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布置准备

    与传统习题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型模式相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山西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具有很大差别。教师在学期授课前要通过学院详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籍贯情况并详细备案,划分展示小组,据此设计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中的讲授部分与山西地方史资源的展示部分,确定展示山西地方史的具体安排。在学期授课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学设计进行微调。

    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教学设计向学生布置搜集山西地方历史资料任务。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只规定主题与方向,不做具体限定。学生要主动适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摒弃“等要靠”等传统学习方法,可根据自身兴趣以多种方式自主展开资料搜索。教师授课前与展示小组和展示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准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发生于山西的重大历史事件由当地学生或对此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展示。如学习辛亥革命、红军东征、平型关战役、阳明堡大捷、忻口会战、晋西事变、上党战役、长治老区互助合作、农业学大寨等知识点时,可由学生展示中国近现代史中发生在三晋大地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是以山西典型人物案例来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可展示山西优秀分子杨深秀的爱国事迹,讲述甲午战后变法图存成为一时热潮,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迅速失败。学生可展示阎锡山统治山西的诸多政策认识了解军阀专制统治的本质。学生通过展示高君宇、贺昌等知識分子的思想转变过程加深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的理解。学生通过展示徐向前将军的战斗生涯了解黄埔军校、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八路军开展游击战争反击国民党反共磨擦等历史事件。学生通过展示彭真的革命生涯有助于了解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八路军进军东北、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等历史事件。

    三是对重大事件在山西各地的施行情况则采取组内交流加小组汇报的展示形式。在学习第七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设计“抗日战争在家乡”展示活动,让学生相互间交流搜集到的家乡抗战故事、家乡抗战旧址、日军在各地的暴行,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等,重温抗战历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珍惜和平的思想情操。在学习第八、九章时学生可以就恢复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等在家乡的实施情况进行组内、组间交流并进行现场展示,通过展现诸如新绛红薯放卫星等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

    四是针对中国近现代史某些具有争议性的重大问题开展小组辩论。如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军队的抗战作用问题。授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国共两党部队在山西抗战的具体作为进行比较辩论。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众日常生活的历史遗物和口述史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同观点之间进行争论辩论,以真凭实据来驳斥某些错误言论。

    3、总结点评

    授课教师总结点评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将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学生展示后,授课教师要及时把学生从地方史展示拉回到课程内容中,通过学生概括历史事件、总结辩论观点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将学习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展示山西地方史相关史实不仅是为了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知识,把握近现代史中国发展的规律,同时教师也要挖掘学生展示中的育人元素,积极回应学生的疑问,纠正某些史实性错误,澄清某些错误思想言论。趁势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将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结合起来。学生展示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锻炼能力的统一。教师在制定展示评分细则时,不仅要看学生展示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且要看学生搜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质疑能力等。对表现突出、名列前茅的小组与个人要给以奖励。另外教师也要注意比较内向、参与性不高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细微进步要积极肯定,对其不足与错误应注意方式方法,不可讽刺打击。

    四、结语

    山西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主人翁的主体地位,切实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育人实效,同时对授课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展示山西地方史资源不仅可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可解决极富争议性的重大问题,不失为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可取路径。

    【注 释】

    ① 代表性成果有:赵改萍:《浅论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晋南地区史料为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3;张慧玲:《山西区域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价值和路径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韩秀丽:《山西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1.

    【参考文献】

    [1] 李来容.史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功能探讨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8(1)99.

    [2] 艾萍.地方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话语体系的创新——以上海地方史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8)75.

    [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3).

    [4]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

    杨海亮(1987—)男,河南安阳人,法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近现代史探析山西纲要中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