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贤子峪村:又见柿子红

    贤子峪村:又见柿子红

    时间:2020-03-23 05:22: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喜欢旅游,每到一地总喜欢到处走走,一是看看自然风景,再就是顺便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喜欢探访史志上记载的一些名胜古迹。这些年来,虽说名山大川没去过多少,但周边的景致几乎被我游了个遍。最近,趁着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又骑上自行车开始了我的绿色之行,这次去的地方是离阴县县城不远的一处明清古村落。

    据资料记载,贤子峪村始建于明代,村中石屋、院落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风格,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古村落之一。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依据该村的历史和自然优势,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对道路、景观进行了修复改造,搞起了乡村旅游。经过几年的发展,前来观光的游客逐渐增多,再加上有几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过外景,使昔日闭塞的小山村更是名声在外了。

    对于这个村子,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多年前我就到访过,而且之后每年都来游玩几次,这次去古村算是故地重游了。进村的道路有两条,我选择从后山的皂角峪前去。这里三面环山,植被茂盛,鸟语花香,风景宜人,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现在的时节秋意正浓,后山已是层林尽染。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半山腰上栽植了不少柿子树,每棵树上都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那一串串红红的柿子,就像一盏盏红红的灯笼,那一片片的红柿叶,在秋风中摇曳,犹如一面面小红旗,迎风招展。“灯笼”和“红旗”相辉映,柿子和柿叶相配衬,分外俏丽。我一边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慢慢向上行走,一边欣赏着路两边美丽如画的风景,陶醉在这迷人的秋色里。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山顶。放眼一望,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展现在我的面前。

    俯视整个山峪,状如簸萁,坐北朝南,古村就位居在簸箕的中心。一个个院落,依地势而建,北高南低,就地取石,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院落的院墙和屋墙,均系石砌干垒,石头的棱角分明,厚薄一致,似刀切斧劈。虽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仍身型如故。村里所有的建筑物均系依山取材,窗子是石头做的,屋顶是石板盖的,街道是石头铺的,厕所是石头垒的,就连不少农具也是用石头做成的,如:石磨、石碾、石磙子等。如今,它们已被放置于院内或石街不显眼的某个角落。可以说,整个小山村简直就是一个石头的博物馆。

    沿着下山的石板路,我来到村口。忽然之间,看到了黑压压的人群,听到了村东头山那边枪声、炮声的轰响,望见了腾起的黑色的浓浓的烟雾。一打听,原来正赶上有个剧组在这里拍摄战争片。看来,“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这里上演”。摄制组到来后,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进行了造景、布景,仿佛把时空穿越到久远的抗战时期。村子里处处可见石墙上刷满了抗日救国的口号,老乡家驻扎着后方机关,树丛中掩映着绿林好汉的聚义厅,一个拍摄基地的雏形展现在眼前。游客们闻讯后纷至沓来,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满了并不宽绰的村路两旁,人流在村子里穿梭流动,犹如逛集市一般,给过去人迹罕至的古老村庄带来了许多人气。

    眼前的情景使我不敢想象古村从前的景象,那时的小山村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交通闭塞、贫穷落后是它的代名词。为了谋生,耐不住贫穷和寂寞的村民们,陆续走出故土,到繁华的都市里去讨生活。据了解,村中人口原有200余人,现在大多数已迁至山外,只有少数几户人家继续留在村中。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和对外推介,特别是被辟为影视基地以来,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一时名声大震,焕发了青春活力,也迎来了难得的商机和发展机遇。过去到外面闯世界的村民们陆续回归故里,其中一些有经商头脑的人办起了“农家乐”,大部分人则经营起了本地的土特产,生意很是兴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部分村民还被剧组吸纳为群众演员,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更是过了一把演员瘾。

    好像冥冥之中就有的一样,这个秋天,注定是古村历史上最美的季节,也是书写小山村新篇章的开始。山上的柿子又一次红了,剧组来了,古村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更宽了。

    相关热词搜索:柿子又见贤子峪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