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国产战争惊险电影的情境与情节建构

    国产战争惊险电影的情境与情节建构

    时间:2020-03-24 05:14: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对战争惊险电影的需求很多,很多优秀的导演结合了本国与外国电影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战争题材影片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就意图通过一些经典的战争电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惊险电影的现状、情境设置、情节构建等方面分析我国战争惊险电影的发展道路,以期找到这类影片的具体特点以及风格。对于战争惊险电影中主人公英雄主义的形象表现,本文也通过了几部影片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些也从某种程度上使该类型的影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关键词] 战争惊险片;情境;人物;情节;剧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内对战争题材影视片的需求增多,很多电影创作者结合了一些外国影视片的创作经验,对国产战争题材的电影在表现样式和题材等很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创作,观赏水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电影类型之一,战争惊险片以新的样式和题材收到了观众们的喜爱。虽然,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却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国惊险电影的大发展,很多影片的尝试也使国产惊险片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产战争惊险电影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中,具有典型而生动的影片较少,很多影片几乎就是平淡无奇的叙事影片,缺乏一定程度的激情和热烈,在政治上一般都是保持正确的舆论走向就行了,但却少了很多的影片样式,特点不鲜明。如何生产出好的电影作品,表现电影的魅力是中国电影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之一,因此,创作群众需要和喜爱的电影,努力改善电影的形式是新中国电影人努力的方向。当时,国产电影参照了诸如《锄奸计》《短剑》《不速之客》《逃兵》和《秘密档案》等很多的外国优秀战争惊险电影,吸收了一些创作形式和情节,拍摄了将近二十几部的优秀影片。例如《智取华山》《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永不消逝的电波》《奇袭》和《沙漠追匪记》等电影。这些电影一些是反映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徒战斗的故事情节,还有就是表现战争年代敌我战斗的残酷惊险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一般都具有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营造了一些虚构的人物和情感,使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这些影片的惊险刺激和特殊的场景,这些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除了一些战争片以外,一些反特的情节的电影也出现在了当时的银幕上,如《草原上的人们》《天罗地网》《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羊城暗哨》《古刹钟声》等,这些影片针对建国初期的一些反特的故事进行叙述,将解放军与敌特进行战斗的故事进行了拍摄,很多取材于当时的历史事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背景造就的。这些影片接近当时的历史背景,但在影片的情节表现和惊险程度等方面都很难做到艺术魅力的完全展示。例如影片《徐秋影案件》这部影片,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主题和意义有很多不解,对该片的指导思想有很多意见。因此,很多反特电影在题材和情节表现上步履维艰,都表现为一部历史正剧,只有部分电影反映出了战争惊险片的典型特征。还有一些影片表现了灾难和突发事件,这些影片也具有一定的惊险成分,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影片对情节等的把握较为肤浅。

    二、战争惊险影片创作的典型情境

    战争惊险电影一般具有英雄事迹,这样的情境具有独特性。这些情境在影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也是导演可以安排的环节。很多虚构的故事情境都表现了电影故事的细腻之处,同时也反映出了该片的价值高低,因此,好的情境表现是战争惊险电影的重要环节。战争惊险电影的情境是指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表现,一些情节的安排会调动观影者的情绪和紧张状态,使观众受到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影片恰当地展现了这样的作用。

    例如《智取华山》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片创作之初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托的,这也是中国惊险电影创作的初步尝试。作为一部不一样的战争片,该片以解放军要按照既定时间拿下华山和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魔咒为叙事的重点要素,将这些虚构的因素有效地表现出来。这些紧张因素的表现通过了电影创作中的环境展现、音响效果的表达、巧妙的电影摄像和剪辑等手段,创造出了华山上解放军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战争场景。尤其是在表现侦查华山的过程中,影片将不同镜头的推拉摇移巧妙地进行,渲染了华山的惊险以及解放军小分队的英勇,在表现华山上的铁链和石阶的时候,镜头慢慢升高,转向了一线天的洞口,同时配音,客观表现了华山环境的险峻,通过极少的篇幅,电影将华山的险峻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性。这些特定环境的表现和敌我双方的叙述描写,吸引了观影者的目光,成为纵观整部影片的重要因素。一些特定设计的情节,如当解放军小分队在侦查的时候,来到了天井,战士小杨不慎滚落峭壁,虽然被救却受重伤。镜头再一次对华山的峭壁进行推拉拍摄,观众随着这些情节有了紧张的心情体验,当解放军小分队来到了天桥的时候,镜头拍摄了一段大的场景,将华山的全貌展现出来,十分惊险。暂时舒缓的情节再次紧张起来,战士们一个个用绳索过了天桥,最后的战士却险些掉落下去,这样的情节展现了整个故事的紧张与刺激,用了一些特写镜头重点拍摄了枯朽松树滑落山崖的片段,这样的剪辑增加了影片的刺激成分,有效地渲染了当时的惊险。《智取华山》运用的这些拍摄手法和情境设置,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较为难得的战争惊险电影,作为一个良好的开始,该片在惊险刺激情境的处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谓第一部惊险片。同时,该片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多奖项。

    之后,一些电影都出现了惊险情节,《国庆十点钟》也是另外一部紧张刺激的惊险电影,该片始终以马蹄表为特定的惊险物品,可以说,它与《智取环山》是不一样的惊险样式表现的。观影者对马蹄表的关注是该片自始至终的情境设置表现。影片通过表现国民党敌特将微型炸弹放到了马蹄表中定时爆炸为故事情节,强调了故事情节的紧迫感。首个场景,顾群在办公室看了马蹄表的时间为9月23日,该表指针6点整,局长指示他要破获一个信件案,这是第一次强调时间。其次,强调时间在小淘气拿着马蹄表在窗台玩耍,指针在7点27分的时候。第三次也是在办公室,台历展现了9月29日,小宇与顾群的谈话,台历也叙述了8点向局长汇报的文字。第四次在汽车发生事故后,顾群与小宇探讨案情,指针指向了5点35分,同时也反映了小淘气玩耍马蹄表的情境。第五次表现了小淘气与小朋友们一起踢球,特务拿到了马蹄表,此时,马蹄表的时间为6点40分。第六次在顾群与小余开车的时候,飞快的车轮和顾群打电话的场景都展现了手表的画面。第七次,顾群在家中,听到了外面的钟声,他担心最后一天了,对犯罪分子的抓捕没有头绪,然后他和小余进行电话交谈,时间显示为9月30日。第八次,顾群去白松亭家,白松亭将马蹄表藏匿了起来,顾群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第九次,特务们改装马蹄表,将炸弹放入马蹄表中,准备在国庆的十点钟制造一起爆炸事件。第十次,白松亭将装有炸弹的马蹄表还给了小淘气,马蹄表也被放到了桌子上,时间显示为5点54分。影片通过这十次时间的穿插,将时间的紧迫性进行了特意的安排,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发展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惊险的段落也在最后展现出来。在公安局的审讯室,影片的紧张达到了高潮,白松亭交代了国庆十点钟要发生爆炸的预谋,而此刻小淘气一家正在等待国庆十点钟的欢庆活动,审讯室的何占彪拼死抵抗,不说马蹄表的下落,眼看着十点钟即将到来,顾群拿出了马蹄表,何占魁吓得大惊失色!此时,配合音乐响起,礼花在广场轰鸣,炸弹并没有发生爆炸,导演运用这种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将紧张的故事情节渲染出来,观众随着紧张的情节情绪达到了极点。

    前面提到的《智取华山》和《国庆十点钟》都是惊险电影的代表,此外,还有一部电影也具有情境创设的意味,那就是《沙漠追匪记》,这也具有一定的特点。《沙漠追匪记》将特定的故事情境设置在沙漠中,本片围绕着追匪进行了紧张刺激的叙事手法。也是较为典型的战争惊险片的代表。本片将自然环境的险恶拍摄出来,同时也展现出了匪徒与解放军战士周旋的故事情节。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与自然环境抗争,一边去追寻匪徒的踪迹。最后,影片成功地叙述了战士们抓住了匪徒,战胜了自然环境。虽然该片的人物很少,但是情节却异常紧张刺激,该片自始至终都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三、战争惊险影片创作的情节构建

    战争惊险电影具有非同一般的情节,它的构建是建立在曲折紧张的脉络上的。对于情节的构建,影片一般都会创造出波澜与悬念,结合英雄人物的出现,达到一种影片特殊的艺术效果。也正是因为影片具有的惊险特性和情节,才能进一步吸引观众,创造影片富含的挑战的精神特质,作为一种宣传的手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在构建上不是十分自由的,这些都需要突出主题思想,导演对影片的很多情节构建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战争惊险电影的出现,才使得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成为一种创作手段。

    很多取材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情节的构建尤其注重对革命者在革命年代的一些战斗情节和剿匪故事的描写,此外,对革命英雄主义的推崇也可以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精神,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思想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那时期,例如《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智取华山》《林海雪原》《51号兵站》《羊城暗哨》等很多影片都会出现十分惊险的情节表现,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影片中的主人公以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表现了环境的艰险,突出了影片的惊险性。其中不少情节表现的是深入敌人内部进行战斗的故事,诸如《林海雪原》《51号兵站》等,影片一般对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塑造方面保持了特有的创作手法,对于《51号兵站》的主人公梁鸿来说,他犹如英雄孤胆,以小老大的名义深入了上海敌后,成功地完成了军用物资的运输,影片中不少的故事情节险象环生,梁鸿也每次都用智慧完成了使命,影片的惊险程度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

    [1] 李道新.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 吕益都.中国经典战争影片与名片审美探研[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3] 王晓玉.中国电影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 陈林侠.中国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及其跨文化比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 季伟,李姝林.中国电影制片史别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6] 吴筑清,张岱.中国电影的丰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 顾峥.新时期中国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8] 姜丰.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纪实现实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郑颖(1977— ),女,河北唐山人,文学硕士,衡水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赵文昊(1985— ),女,河北涿州人,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衡水学院音乐学院助教,河北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相关热词搜索:建构情境惊险情节战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