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合肥彩虹“褪色”谜团

    合肥彩虹“褪色”谜团

    时间:2020-03-30 05:18: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与位于合肥城南经开区的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熔安动力、城西高新区的光伏“龙头”合肥赛维相似的是,城北新站区的彩虹“军团”也无法摆脱行业颓势的波及,环绕其身的光环在这个制造业“严冬”中悉数褪尽。

    “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的厂房租给物流公司做了仓库……”2013年6月初,这个重磅消息的传出揭开了合肥市一段“辛酸”往事:至少目前来看,引进彩虹光伏并建设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的夙愿已幻化成泡影。

    2010年11月16日,号称一期投资19.8亿元的彩虹(合肥)光伏玻璃项目在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正式开工。彼时关于该公司的信息显示,项目将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事实上,项目不仅延迟一年才建成,更未能如期投产。

    在此之前,彩虹集团已频繁在合肥新站区“跑马圈地”,陆续上马建设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平板电视整机组装、LED产业外延及芯片制造等三大项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来看,“倒下”的不仅仅是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合肥彩虹光伏”)一家。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合肥,彩虹集团围绕“平板显示基地”打造的其他业务也未能“独善其身”,“作为京东方的上游配套企业,彩虹的表现不算好,由于质量问题,京东方实际上对其基板玻璃采购量很少,只占到年采购量的个位数比例。”

    与位于合肥城南经开区的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熔安动力、城西高新区的光伏“龙头”合肥赛维相似的是,城北新站区的彩虹“军团”也无法摆脱行业颓势的波及,环绕其身的光环在这个制造业“严冬”中悉数褪尽。

    光伏基地梦灭

    6月25日上午11时,合肥市新站区万罗山路与奎子河路交叉口,合肥彩虹光伏正坐落于此。临近中午下班时间,偌大的厂区内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只有厂门口徘徊着三四名保安人员。他们警惕地看着记者,在得知记者来意之后,拒绝了记者进入厂区采访的要求。他们对工厂目前的情况讳莫如深,仅在只言片语中透露目前厂区确实已经停产,部分厂房也租给了一家物流公司做仓库。

    “光伏公司停产了?我怎么感觉一直都没有动静,像是从没有开工过。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欧盟‘双反’的信息,光伏企业日子不会好过。”对于合肥彩虹光伏目前的窘境,公司附近的商贩已经习以为常,“经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听讲是租给物流公司了。”

    这一点也得到了新站区党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徐亮(音)的证实。“现在彩虹光伏确实是停产了,主要还是受限于整个光伏产业的整体行情。开工是需要成本的,既然目前达不到满产要求,资源又不能闲置在那里,企业基于实际情况作出的(出租厂房)选择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6月28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向记者解释说,“目前光伏产业已经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沼,基本上是越生产越亏损,所以停产也是无奈之举。只要行情转暖,彩虹光伏应该会尽快恢复生产的。”

    合肥彩虹光伏当下的这番景象与其两年多前高调进驻合肥的景象几成天壤之别。

    2010年11月16日,号称一期投资19.8亿元的彩虹(合肥)光伏玻璃项目正式落户合肥市新站区。

    彼时的新闻报道中称,合肥彩虹光伏项目将建设三座日熔化能力为1500吨的全氧燃烧玻璃熔窖,并配套建设日加工能力各为125吨的12条原片生产线和相应产能的镀膜、钢化玻璃生产线。

    成立之初,合肥彩虹光伏承载了合肥市打造中国最大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的梦想。彼时,当地政府雄心勃勃,试图借此完成整合光伏产业的夙愿。

    当时钟指向2011年底时,合肥彩虹光伏并没有如期迎来建成投产。在这一年,光伏行业形势急转直下,爆发式增长导致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中国高达30GW的产量让整个行业在狂飙突进后急速刹车。在此情势下,以光伏玻璃生产为主的合肥彩虹光伏的建设进程一拖再拖。

    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直到2012年,合肥彩虹光伏的一条光伏玻璃生产线才在厂区建成,即使是这条“独一无,’的生产线也没能完成量产。

    随着此次“出租厂房”事件的曝光,其再次上马生产的时间表已无法预期。

    目前来看,合肥引进彩虹光伏并建成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的夙愿已幻化成泡影。

    合肥彩虹效益存疑

    在彩虹“军团”布局合肥的过程中,合肥彩虹光伏不过是其中一枚“棋子”。

    2009年12月,作为京东方规模最大的配套项目——投资高达百亿元的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身先士卒进入合肥新站区。

    紧随其后,2010年2月,以“显示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合肥鑫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总投资12.5亿元,股东团队中亦不乏彩虹集团身影。

    2010年6月18日,又一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合肥彩虹蓝光LED项目”在合肥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两期建设共200条MOCVD(45片以上机)及配套芯片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15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LED产业基地。……”对于这一大手笔投资,彼时的新闻报道中不乏溢美之词。

    高达两百多亿元投资背后隐藏的是彩虹集团与合肥市的密切合作,更表达了当地政府围绕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引导投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愿望。

    此前,《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总体规划书》显示,基地规划总面积204平方公里,首期启动面积87平方公里。整个基地围绕“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来打造。2009年,京东方集团投资175亿元建设的六代线项目在合肥新站区开工,当时合肥市提出“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然而,记者的调查显示,目前彩虹集团围绕平板显示布局的相关产业并未如外界想象中那般光鲜。

    “当时彩虹来到合肥,就是为了给京东方配套做液晶玻璃基板。一个是生产玻璃基板的,一个是使用玻璃基板作为原料生产液晶屏的,两家公司如果能在一个区域内合作,那么既能减轻物流压力,也能让国内玻璃基板的产能得到释放。”据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前技术工作人员王亮(化名)透露,长期以来,国内液晶屏的主要原料玻璃基板都需要进口,京东方落地合肥之后,彩虹也“及时”来到合肥,其目的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合肥彩虹液晶玻璃项目的日子并不好过。王亮透露,该公司的产品并没能得到京东方“青睐”,“彩虹来了之后,生产还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受限于生产技术,进步也不是很明显,以前经常出现产品质量不符合京东方采购要求的情况,所以事实上京东方对彩虹玻璃基本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再加上除了京东方之外也没有大客户,所以合肥彩虹的巨大库存难以消化,整个单位的效益也不好,管理层也非常着急,但是也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京东方还要从美国康宁那些大企业采购原料,两家公司之间的配套也没有形成。”

    此外,在王亮看来,合肥彩虹液晶玻璃公司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其管理上的僵化和生产效率低下,“当时很多工人是从咸阳那边来的,都是老国企的工人,把一身的国企习惯也带到了合肥,整个企业的氛围很奇怪很压抑。”

    为了证实上述言论,记者曾多次拨打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留在声讯台中的联系电话,但电话一直处于忙音之中。采访调查中,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证实上述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我们玻璃基板原料用的最多的还是美国康宁的,一年对合肥彩虹玻璃基板的采购量大致在几万片,只占我们年需求量的个位数。”在记者几番询问之下,上述工作人员才吐露原因,“一是质量不过关,二是生产效率低,产品的供应得不到保障。”

    在彩虹集团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中记者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对彩虹集团的评级展望为观望,原因是“公司在业务转型、技术进步、新项目投资及刚性债务规模大等方面面临压力与风险。由于公司玻璃基板等新产业发展进度未达预期,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增大,为此评级展望为观望”。

    “巨无霸”企业绑架政府?

    “这种情况太正常了,我们经常也开玩笑,企业产值排行榜上从来看不到我们的名字,但是在纳税前十名的榜单上,也看不到那些动辄上百亿投资的大企业,反而是我们排在前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处新站区的一家制造企业负责人不无调侃地说道。

    其话语之下的无奈中透露出另一个事实——目前,为数不少的地方政府正在被一个个“巨无霸”企业“绑架”。在此前暴露危机的熔安动力和合肥赛维等大企业身上,此类情况频繁发生。

    政府在引进大企业的过程中,不仅出力,更要出钱。就在去年10月份,合肥彩虹液晶公司“高世代玻璃基板项目”还获得了合肥市高达5000万元的财政贴息补助。

    此前,本刊在对合肥赛维“卖身”调查中曾提到,合肥市政府为引入赛维付出不菲,“合肥市政府共给赛维提供了20亿元的支持,连工厂都是政府出钱建的。”当2010年赛维决定落户合肥之后,合肥市政府发挥了“超常规”速度,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8个月时间,创造了彼时的“合肥速度”和“赛维奇迹”。

    这一速度在合肥彩虹“军团”的引入中也频频出现。

    从2009年12月签约,至2010年10月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再到2011年元月,首片6代液晶玻璃基板半成品顺利下线……彩虹(合肥)液晶玻璃公司也只用了短短10个月时间就快步进入合肥。

    “但是不管这类企业影响力有多大,我都不看好,平板显示涉及家电制造,属于制造业中的低端产业,这类企业投资大,但是盈利能力很差。”上述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站区财政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看来,地方政府对类似彩虹这样的大企业还是非常支持的,“这样的企业投资大,社会效益也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响地方招牌和促进地方影响力提升,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些企业也是被鼓励的。”

    但他也不否认,这类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时确实是差了一点,从财政的角度而言,不产生税收对地方财政而言就是失败的”。据其介绍,他们也会向领导提意见,希望能引进一些对税收有贡献的企业,但是这样的建议会被很多因素所左右,“不少地方政府现在都被大企业‘绑架’了。”

    相关热词搜索:合肥彩虹谜团褪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