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印度海军的“俄罗斯情结”

    印度海军的“俄罗斯情结”

    时间:2020-04-03 05:21: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综观印度军队引进的武器装备,陆军、空军装备大多来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唯有海军特立独行,长期以来始终对俄罗斯舰艇装备“情有独钟”。目前,印度海军的外购主力舰艇,绝大部分从俄罗斯引进。

    印度一直追求大国地位,在军事上投入不遗余力。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曾报道,印度将斥资30亿美元购买俄罗斯4艘升级版的“克里瓦克”Ⅲ型护卫舰。

    综观印军引进的武器装备,陆军、空军装备大多来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唯有海军特立独行,长期以来始终对俄罗斯舰艇装备“情有独钟”。目前,印度海军的外购主力舰艇,绝大部分从俄罗斯引进。究其原因,既有历史渊源,也有装备的客观要求,还有西方国家的制衡和自身的实际困难。

    与苏联的军贸关系

    印度独立后,面对日益凸显的海权战略需要,仅靠从英属印度继承下来的几艘过时军舰难免捉襟见肘,必须选择一个大国作为装备来源。

    1947年印度海军正式建立,但这支缺少战斗力、不具规模的海军显然无法肩负起职责使命,加之建国之初印度几乎没有船舶工业和军事工业体系,发展海军迫切需要选择域外强国支援。

    当时的候选国有三个:英国、美国和苏联。印度很快发现,二战后英国国力式微,无法给印度提供扩展战略空间所需的海军舰艇;美国则认为尼赫鲁推行的“不结盟”政策是对美国亚洲战略的挑战,且美苏争霸开始后,美国为防止苏联南下进入印度洋,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结盟;苏联成为印度寻求军援的唯一选项。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调整对印政策,两国交往日益加深。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1965年9月1日,苏印两国签订了第一单海军采购合同,开启了采购苏式装备之门。特别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美国派出了以“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第七舰队驶进孟加拉湾对印度形成胁迫之势,这让印度深感恥辱,不得不更加倚重苏联。在此期间,印度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在军贸合作上结成了“特殊关系”,为其后大量采购苏联军舰确立了法理依据。其后,印度先后从苏联引进了驱逐舰、常规潜艇、轻型护卫舰等,逐步淘汰了原有落后的英式军舰,海军得以初步成长。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陆上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巩固,印度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印度洋,加速了购买苏联装备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一支大型化、导弹化及立体化的远海进攻力量。

    从上世纪60年代印度真正开始发展现代海军到冷战结束前,在苏联的“哺育”下,印度海军从最初的1万人增加到5万多人,海军装备不仅数量增加而且更新换代,成长为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大海军。

    非俄装备难入舰队

    到冷战结束时,印度海军从装备到体制再到作战都深深打上了苏联烙印,其他国家的军舰想要融入印海军困难重重。

    常言道,“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海军作战区别于其他军种的显著特点就是必须成体系。印度的陆、空军武器装备可以从不同国家引进,但海军不行。因为要进行现代化海洋作战特别是远洋海战,必须是“整齐”的海军舰队,这样才能多舰种密切配合、相互协同、互联互通。尽管在一段时期,印度也想购买其他国家更为先进的军舰,但他们发现别国依照不同理念设计的军舰和装备,可能会与现有俄制装备格格不入。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国竞相争夺印度军火市场。但印度海军当时最为迫切的不是新购装备,而是为大部分在役舰艇更换零配件。在国际军贸竞争中,俄罗斯以能提供符合要求的零配件这一优势胜出。

    进入21世纪后,印度海权战略目标日渐清晰,提出了“全球扩展战略”和“远海歼敌”思想,有意挑战印度洋格局,这让西方国家深感不安。俄罗斯不失时机地用传统的海军合作关系以及俄制装备的体系优势,将军贸作为两国军事合作的基石,签订战略伙伴关系宣言,进而向印度大量出口军舰和武器。据统计,在21世纪前十多年里,印度海军60%的驱逐舰、50%的轻型护卫舰、80%的登陆舰均从俄罗斯购买,印度海军航空兵中约1/5的飞机和1/4的直升机也从俄罗斯购买,反舰反潜导弹等装备更是数不胜数。

    俄式服务“贴心到位”

    俄式装备还需俄式维护保养服务,其他国家难以替代。

    一是跟进维修及时。二战后,尽管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但俄印关系始终比较紧密,军事合作长期稳定,这为跟进保养维修提供了前提。俄罗斯比较重视军贸的售后服务,其原因一方面是可持续创收,另一方面也是长线布局,因此印度海军的俄制装备大多能按保养周期进行维护。

    二是满足特定要求。印度海军为逐步实现装备自主研发的目标,在军购中往往会附加“合作研发”的条款,以期学习、掌握关键技术,比如这次采购的4艘护卫舰中,印度规定其中2艘要在本土制造。对于印度提出的种种特殊的军购条款,许多西方军工企业通常难以接受,但俄罗斯总能投其所好,按其要求开展合作。2002年12月1日,在普京出访印度前的两国国防部长会谈中,印度国防部长表示,“我们不能确定在未来30年内继续从俄罗斯进口武器……印度与俄罗斯关系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唯一方法就是印俄两国联合研发、设计和生产武器系统。”面对这一难题,当时的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欣然接受。随后,俄印在潜艇、舰载导弹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式”军购。

    当然这种“合作式”军购也伴随着知识产权纠纷、费用中途上涨、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等让印度苦恼又无可奈何的窘境。

    西方军舰难买难用

    意识到仅从一国采购装备容易受制于人,印度也想克服这个巨大安全战略隐患。但当印度准备向第三国购买军舰时,却发现海军装备远不如陆军装备那样容易采购,西方对印度海军的发展更多的是戒备而不是扶持。

    二战结束后,美国是印度洋真正的主宰,不仅在印度洋周边拥有多个军事基地,还长期部署有第五舰队。印度作为环印度洋地区的大国,意图称雄南亚,这与美国的战略目标相矛盾,所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长期以来一直在抑制印度海军的发展。美国在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岛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这都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对印度的不信任。

    在独立初期,印度从英国等西方国家购进部分军舰,主要是基于传统惯性沿袭。而冷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开始对印出口部分海军武器,一方面是被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美国等国期望以印度作为战略工具来遏制其他新兴大国。

    另外,出于提防心理,西方国家先进的军舰不会出售给印度。2005年,美国发现“特林顿”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已无现代化改装的价值,就将这艘造价4亿美元的战舰以4000多万美元的“废品价”出售给印度。据报道,印度起初如获至宝,但在随后的使用中却问题重重。

    自主生产举步维艰

    对印度而言,军用舰只大部分从俄罗斯一国进口,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选择。薄弱的军事工业基础和落后的制造工艺,根本无法满足印度对海军数量和质量扩充的要求。

    印度国防工业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研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以至于主要舰船设计和建造技术仍要依赖国外,舰载导弹、舰炮、声呐、雷达等舰载武器装备仍需从外国引进。

    工业基础薄弱还导致舰船研发周期过长,舰船交付延期严重。如号称印度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德里”级驱逐舰,研制周期长达20年,舰船建造完成时,许多设计与装备都已落伍。

    另外,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舰艇建造质量难以达标,系统兼容性差,事故频发。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军方在各种雄心勃勃的建设目标刺激下,不愿意坐等国产装备的研发,对国外的先进装备更为青睐。一方面,引进装备周期短、质量好、见效快;另一方面,国际军购领域存在可观的灰色收益空间。

    (张玉荐自《环球》)

    相关热词搜索:俄罗斯印度情结海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