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11次亲历国庆大阅兵:一位幕后英雄的苦乐家世

    11次亲历国庆大阅兵:一位幕后英雄的苦乐家世

    时间:2020-04-03 05:22:2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烈日炎炎,阅兵训练场上,一位84岁的老军人正在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受阅方队作示范表演——他就是曾连续11次出任国庆大阅兵海军受阅方队总教练、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体教研室主任、我军惟一的队列教授孙国桢大校。此次,他又以84岁的高龄担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受阅方队的顾问。

    从24岁到84岁,孙国桢汗洒训练场60载,他亲手训练的学员、水兵可以组成10万精锐之师。他训练的一支支“白色方阵”,曾代表共和国海军11次经过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的表扬和邓小平的嘉奖。

    他堪称是国庆大阅兵的幕后英雄!

    毛主席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

    1948年5月,当孙国桢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成归来,与600多名爱国官兵一道驾驶着英国赠予国民党海军的王牌舰——“重庆号”轻型巡洋舰返回祖国时,内战的战火正在到处燃烧,他们很快被派往前线。

    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庆舰”爱国官兵就在共产党的感召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起义,那一天是1949年2月25日,他们驾驶这艘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投奔了解放区。当时,孙国桢作为该舰主要起义组织——“士兵解放委员会”27名成员之一,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在开国大典上,首先通过天安门的是由“重庆舰”起义士兵组成的海军受阅部队——这支部队本来也有孙国桢,可是因为军乐队离不开这位萨克斯手,他便未能参加开国大典的行进行列。当他对参加受阅的伙伴投以羡慕的目光时,心里又有一丝遗憾——他们仍是迈着英国式的步子,甩长臂、八字步……他暗暗立誓:如果天安门前再搞阅兵仪式,我一定参加,一定要迈出解放军的新式步伐,用自然、大方、潇洒的队列动作,走出新中国的风采来!

    孙国桢如愿以偿。

    从1950年开始,国庆阅兵走上了正规训练的轨道:新式的人民海军军官方队均由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大连海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前身)的学员组成,身为该校队列教官的孙国桢由于军人素质好、队列动作标准,每次都出任这个方队的总教练。

    队列训练被人们视为直线加方块的重复,可孙国桢却给枯燥的训练形式注入了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站在队列前,他不仅讲要领、作示范,而且还现身说法:他讲他的父亲——一位旧中国的爱国军官,宁可饿死也不给日本人做事,终因报国无门而服毒自尽;他讲为了报国,他远涉重洋学习海军,反内战、举义旗、参加人民海军的曲折经历;他讲旧中国的“东亚病夫”是怎样的屈辱,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怎样的扬眉吐气……他要学员记住——阅兵是国魂军魂、国威军威的高度体现,天安门前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共和国的神经,我们要把脚步变成激发民族精神的战鼓、震撼世界的春雷!

    士气就是这样燃起来的!1954年,国庆5周年大阅兵,当白色的海军方阵踏着雄壮的军乐节拍,第五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时,其气势如排山倒海,排面如刀切般整齐,海校学员用年轻、自信、铿锵、潇洒的步伐,展示了中华民族和年轻共和国的风采!

    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笑容满面,频频挥手致意,目光随着白色方队送出很远。然后,他招呼身后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高兴地对他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身旁的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均笑呵呵地点头赞同。

    这次阅兵,大连海军学校获得“受阅方队第一名”的锦旗奖,孙国桢第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文工团一位小女兵说:“我要求嫁给孙国桢!”

    孙国桢不仅军人姿态标准,而且萨克斯吹得棒、交谊舞跳得好。然而,他直到快30岁了,婚姻问题还迟迟未能解决。因为他本人是起义人员,而他的对象家庭出身又不好,所以政审通不过。

    上世纪50年代初,海军文工团由大连海校代管。当时文工团有一位活泼漂亮的小女兵,名叫曲萍。每逢周末舞会,曲萍总愿意找孙国桢跳舞,两人配合默契,舞姿潇洒优美,还赢得了“舞皇”、“舞后”的美称。

    一天早晨,曲萍在上班的路上塞给孙国桢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咱俩交个朋友好吗?”

    又逢周末舞会,曲萍面色通红地来找孙国桢,孙国桢拽了一下她的小辫子,笑着说:“你这个小丫头,思想还挺复杂的呀!”曲萍认为孙国桢看不起她,气得一扭身跑了,一连几个星期都不理孙国桢。孙国桢的教研室主任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于是便两边疏通。

    “你一定要三思。”孙国桢告诫曲萍,“我是个起义人员,家庭成分也不好,年龄又大……”孙国桢越这么说,曲萍越坚定了非他不嫁的决心。第二天,曲萍独自来到海校政治部组织科,把写好的结婚申请书交到科长的案头:“我要求嫁给孙国桢。我不希望他都快30岁了还结不上婚,请你们尽快批准!”科长惊诧地瞪大了眼睛,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亲自要求嫁夫的女子。

    就这样,1955年5月26日,孙国桢和曲萍参加完舞会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当时,孙国桢29岁,曲萍19岁。

    婚后第7天,孙国桢作为海军方队总教练,奉命赴北京参加集训。

    孙国桢在北京期间,严格执行阅兵总指挥部的规定,既不给家里写信,也不打一个电话。曲萍惦念着丈夫,中秋节这天,她拎了1公斤月饼从大连专程赶到北京。傍晚,在阅兵村大门口,孙国桢与曲萍一见面,兜头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来了?”曲萍小嘴一撅:“来看你呗,今天是八月十五,给你送几块月饼。”孙国桢大手一挥:“快回去,阅兵指挥部有规定,训练期间不许会客,更不许家属探视,我是站在队伍前的教练,怎么能带头破坏纪律!”孙国桢连月饼也没留下,硬是把曲萍撵了回去。曲萍委屈得一路上直落泪。

    国庆阅兵式结束后,曲萍掐指盼望着丈夫的归期,可她等到的却是因家庭历史问题,丈夫被隔离审查的消息!此后整整半年,夫妻俩不得见面。接着,随着政治运动的不断升级,孙国桢成为一名“老运动员”,每年国庆阅兵式一结束,他就要照例接受审查,而第二年受阅一开训,他便获得解放,重新活跃在阅兵场上。曲萍很为丈夫抱不平,反倒是孙国桢,总是豁达地开导妻子。

    国庆10周年,大阅兵进入了空前高潮,孙国桢作为第十次出征的一员老将,立誓要让海军方队走出最好水平。他为此废寝忘食地钻研训练方案,不分昼夜地“钉”在训练场上,可是,他没有想到,“十一”前的一个下午,毛主席第一次接见全体教练,却没有他的份儿。难道就因为自己曾经是起义人员吗?!一股莫大的委屈涌上心头,当天夜里,孙国桢彻夜未眠,这条宁折不弯的硬汉子第一次悄悄地淌出了眼泪。可第二天,孙国桢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运动场上。他心里明白,千百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作为总教练,情绪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不正常,都可能影响士气、涣散军心!所以在学员面前,他的口令喊得更响了。

    这次国庆阅兵,孙国桢训练的方队受到共和国将帅们的一致好评,再次荣获“受阅方队第一名”的锦旗。

    曲萍千里寻夫,大闹阅兵场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将国庆制度改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不久,“文革”爆发,国庆大阅兵又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文革”第二年,孙国桢被打成“特嫌分子”看押起来。曲萍也跟着受迫害,不仅丢了军籍、没了工作,而且行动也受到监视。但是,在逆境中,这个坚强的女人却没有倒下,为了抚养子女、支撑这个家,她当过铸造工、搬运工、水暖工,也曾顶着烈日到海滩上晒海带,冒着大雪拉着平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拉炉灰。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仍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她自己动手用旧军服改成合体的旗袍,用从柴禾堆里挑出来的木料和旧毡子做成沙发,还用铁罐头盒做成二胡教子女乐器和乐理……

    1969年,孙国桢被发配到远在千里的草陀子农场“劳动改造”,去了一年,杳无音信。曲萍去找专案组的负责人,问他到底要整孙国桢多长时间。那位负责人回答:“没有年月,等不得,你就改嫁!”

    曲萍一气之下决定千里寻夫。她把两个孩子送到姥姥家,背着一个行李卷,带着几位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女人一同上路。临行前,她把自家的门窗用厚厚的木板和长长的铁钉全部封死,以示找不回丈夫不回家的决心。曲萍此举震惊了海校大院,大伙送她一个绰号——“海校一号女强人”!

    “九一三”事件之后不久,孙国桢和曲萍夫妻双双回到了大连海校。然而,孙国桢的案子并未了结,而是作为“历史问题不清楚”被长期地挂了起来。

    1979年金秋,与共和国同龄的大连海校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校庆之日下午,海校全体干部和教员齐聚阅兵场,准备与海军首长合影。就在队形已经排好,全体人员翘首以待海军首长莅临之际,一个身影却突然出现在众军官面前,此人就是曲萍。

    数百道目光都聚集在这个不凡的女人身上。只见她在队前走了一个来回,迎着众人的目光巡视一遍,然后站在队伍中央高声讲道:“我是来找我丈夫孙国桢的,他是个特嫌分子,怎么能和这么多的党员一起照相?这简直是对我党我军的莫大侮辱!”曲萍越说越激动,朝着队伍高声喊道:“孙国桢,回家!”这阵势把全场震惊了,人人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这时,陪同海军首长而来的一名海校领导忙一溜烟地跑过来,拉着曲萍的胳膊小声安抚道:“曲萍同志,你先回去,孙国桢的问题我们会研究的……”

    孙国桢家属大闹阅兵场之事不仅哄动了整个大连海校 ,也哄动了北京海军机关。海军首长亲自调看曲萍写的材料,并亲自过问孙国桢的问题。大连海校新党委班子从孙国桢的案子入手,立即对原“重庆舰”、“灵甫舰”起义人员的所谓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复查,并迅速作出一律彻底平反的决定。今天 ,大连海校的老人们一提起这件事,都对曲萍佩服得直竖大拇指,称赞她“真不愧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59岁老将第11次挂帅出征

    从1960年到1984年,间隔了24年之后,共和国再度开始了国庆大阅兵。而在3年前,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华北地区部队大学习时,孙国桢又一次担任海军水兵方队的总教练。改革开放的好年景使他感到血管里奔涌着年轻的血液。这次,孙国桢第11次挂帅出征,担任海军军官方队总教练。

    当时,各方队教练到北京八一射击场集训。孙国桢报到时,值班参谋不由得怔了一下,因为阅兵指挥部规定,各受阅方队总教练不得超过40岁,而这时的孙国桢已是59岁了,于是打电话直接向阅兵总指挥秦基伟请示。秦基伟特批:“同意孙国桢同志参加。”两天后,秦基伟在受阅部队全体干部集训班上作动员时说:“就在你们中间,有一位参加过历次国庆阅兵式的总教练,他年近花甲,却主动请缨,要求为国效力,这种精神可敬可佩!”全场对孙国桢报以热烈掌声。

    阅兵村里,孙国桢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训练方法:为了保持方队人员头部不上下浮动,孙国桢从朝鲜妇女顶物行走中悟出了“顶帽练步法”,让学员把帽子翻扣在头上,训练收额直颈。为了走齐横、纵、斜三条直线,他用几何原理把方队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从不同的角度排列组合,使学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明确自己的位置。当这个“几何图形法”练成后,5里长的阅兵村顿时活跃起来。只见白色方阵一会儿像平湖泛起的层层涟漪向四周荡去,一会儿又像涓涓溪水从四面八方汇聚。身经百战的杨得志将军看了孙国桢训练的方队,竖起大拇指称赞:“有气势,像波涛一样汹涌澎湃!”

    又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曲萍乘飞机从大连来到北京阅兵村。接到夫人的电话,孙国桢前去请示海军受阅方队总指挥、冯玉祥将军之子、新任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冯洪达。冯将军大手一挥:“快快有请!”

    当晚,受阅部队举行会餐,学员们纷纷向孙国桢夫妇敬酒,那隆重热烈的场面令这对夫妇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曲萍站在椅子上,把酒杯高高举起,慷慨激昂地说:“今天 ,是老孙11次出任海军受阅方队总教练以来我第一次走进阅兵村。35年啦,我们夫妻的命运和国庆大阅兵紧紧相连,这其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啊!总之,我们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同学们,同志们,为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走出国威军威,为祖国争光,为军旗增辉,干杯!”

    孙国桢训练的方队,11次在天安门广场振奋国威、军威,接受领袖和人民的检阅,然而孙国桢本人,却一次也没有在天安门前亲眼看见自己的部队是怎样通过天安门的。在上世纪50年代的10次大阅兵中,他都是在喇叭下和收音机旁收听阅兵式的实况广播,他从海校学员走过天安门的脚步声中,判断着他们走得怎么样、能不能赢得第一名。直到国庆35周年,他才从电视上第一次看到阅兵式热烈盛大的场面。

    1984年10月1日零点,孙国桢像送勇士上前线一样,把352名着装一新的学员送上开往天安门广场的汽车,他的心也仿佛随着汽车飞驰而去。毫无睡意的他独自在阅兵村大门口踱了一夜,直盼到东方拂晓……

    上午10时33分零7秒,电视荧屏上远远出现一条白色的斜线,海军学员方队犹如一艘白色方舟,披波斩浪,一往无前地走来。孙国桢用内行的目光一看就明白,这是熟悉海军方队的摄影师的精心杰作,其用心在于长时间、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海军方队的风采。斜线渐渐地变成横线,海军学员方队由远而近,从任何角度看都笔直如切,甩臂似大海那样舒展,迈步像波涛那样奔腾,真是步步霹雳,所向披靡!天安门广场掌声迭起,欢声雷动。

    孙国桢虽然对自己的方队“成竹在胸”,但当亲眼目睹学员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时,仍然禁不住奔涌出泪水。他为自己的方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天安门广场上扬国威、振军威而激动和自豪!阅兵式尚未结束,孙国桢就催促和他一起看电视的炊事员们:“快去买鞭炮,准备欢迎他们胜利归来!”

    这次大阅兵海军方队受到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通令嘉奖,孙国桢荣立个人二等功。

    练步实际上就是练人——人正,才能步直

    孙国桢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清晨练步的习惯。从家门口到燕窝岭,来回1000米,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走着走着便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所以他一贯强调:练步与练人相结合。

    国庆35周年大阅兵之后,孙国桢受海军首长的委托,走遍了祖国万里海疆,凡是有水兵和训练团的地方,都留下了他检查、指导、教练、示范的不倦身影。他还多次应邀进京,与天安门国旗班和三军仪仗队的官兵交流切磋技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已离休的孙国桢又以顾问的身份,再次出现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阅兵场上,他集数十年的实践经验,指导该院学员旅编练成一支世界最大的军人方队——千人大方队,它由1050名学员组成,人数正好是国庆阅兵式一支受阅方队的3倍。这样一个巨型方阵,如果从第一个排面喊一声口令,传到队尾第42个排面,步幅要相差半步。如何才能做到整齐划一呢?孙国桢发明了用军乐鼓点代替口令的办法,一举获得成功。

    1995年12月10日,23国驻华武官团访问大连舰艇学院,观看这支方队表演。当1050名学员踏着鼓点,高唱军歌,组成一支巨型方阵威武雄壮、气势磅薄地走来时,观礼台上响起一片“OK”、“OK”的叫好声。当它通过观礼台时,队形相继分解变成了菱形、三角形和V字形。内行的武官们立即看懂了其中的寓意:菱形代表严整,三角形代表稳固,而V字形则是胜利的象征!他们对这个独具匠心的创意报以热烈的掌声。武官团团长兴奋地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一艘人造航空母舰!”

    近日,笔者在孙国桢家中采访时,孙老告诉笔者,训练千人大方队也是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做准备。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受阅方队的350名学员,全部选自千人大方队,相信他们一定能走出最好的水平,为共和国争光,为八一军旗增辉!

    责编/魏 玲

    相关热词搜索:苦乐家世亲历幕后国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