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论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现路径

    论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0-04-05 05:17: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本文从自然辩证法课程对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自然辩证法课程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对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05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讲话中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杰出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培养较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自然辩证法作为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公共课,恰恰提供了理论思维方法,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质疑精神、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的方法和创造性人格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论。

    一、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的必要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目前我国在整个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很大程度还处于理念思想宣传层面,创造、创新思想尚未全面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培养模式依然存在。

    (1)创新教育思想理解单一。许多理工科研究生由于平时忙于专业课,接触科技史、自然辩证法这类课程较少。在学习科研实验过程中以为创新就是简单的技能更新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对创新的理解过于单一化、片面化。其实,创新不仅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技能,还有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以及科研中创新的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2)创新实践能力低下。由于长期受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工科研究生大多书本知识丰富,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低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突出问题。另外,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对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极为重要,但是我国高校由于条件限制,对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没有给与足够重视;(3)创新评价体系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的支撑。我国大多数高校主要从德、智、体、美等几个评价维度,进行“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和功利性为特征的教育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等。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一)创新意识的激发作用

    1.开拓科学视野,增强创造意识。自然辩证法课程涉及科学技术发展史、自然观、科技观,阐述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些经典理论的产生过程,许多科学家为科学献出了一切。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技史,自然辩证法课程讲解了大量的案例和科技史发展历程中一些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事件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并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充满创造充满挑战的过程。同时自然辩证法课程还讲解了很多科学方法、科研选题的原则,包括创新型原则、需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详细地讲解了创新思维的内容,如何更快的把科学知识转换为生产力。这有利于理工科研究生开拓科学视野,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质疑精神,树立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是在校研究生最为缺乏的品质,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或实验室中,缺乏敢于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切科学研究成果的勇气。由于长期受书本知识的影响,理工科研究生认为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把自然科学理论当成真理性的东西,这种定性思维对于理工科研究生的创造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自然辩证法课程科技观和科技史部分讲述了众多经典理论被推翻或修改的历史事实,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客观性和未知性,而不是绝对真理性。

    (二)创新思维的塑造作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散思维的广阔视野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思维成果。自然辩证法帮助研究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多角度考虑问题,深加工获取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设想或方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思维的灵活变通是极为重要的,碰到疑惑难以解决时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尝试别的方法去解决。自然辩证法在注重科学的实用和功利价值外,还注重科学的文化功能,即科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和奠基作用。

    (三)创新科研方法的启迪作用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加快科研进度,而且容易出现创新成果。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天生的。创新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发散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一门哲学课程,主要任务是提供一种辩证思维方法。理工科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容易“钻牛角尖”,思维片面,自然辩证法课程讲述了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等课程,不仅弥补了理工科研究生思维的缺陷,而且理工科研究生在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时,填充了专业课理论的空缺,使自己学到的专业课更加系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科研过程就有了创新的基础。

    三、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现路径和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且深深影响学生。在教师队伍中以中年以上教师居多,因深受传统教育影响,新的教育观念还未在他们头脑中扎根,因此很难在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从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课程,对于教师的创造力、创新人格要求是很重要的。不仅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管从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还是在指导学生科研过程中,努力将创新的观点深入到讲授、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中。

    (二)更新教材内容

    自然辨证法是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沟通科学与人文的重要桥梁,对于研究生精神素质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多年从事于教育事业的经验看,近些年来自然辨证法的发展形势迅猛,然而我们一线教师所接触到的课程教材落后于现在知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教学的内容及时更新,在提供研究生教育知识的同时,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灌输时代的理念,使得教学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从而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更广范围的发展,继而实现教学培养的目标,使得研究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三)灵活教学方式

    灵活教学方式是保证自然辩证法课程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让创造思维植根于课堂之中,因材施教。要把创新贯穿于备课、教学过程中,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一章节的创新点。在教学中,发挥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重点,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实行专题讨论或辩论的教学方式,分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最后是不同专业的同学结成小组。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使不同学科得到交叉融合,碰撞出多元而新颖的观点,不仅培养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近几年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高校课程评价体系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为了应付考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考完就“又还给了老师”。这种灌输式教育方式,将大部分同学培养成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答题机器,忽略了个体的差异、禀赋、兴趣爱好以及人才发展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和个体性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根基。鉴于此,自然辩证法老师在课程评价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出勤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等多种方式综合计入成绩。结合自然辩证法课程特点和理工科研究生专业分布,可以让同学根据自己专业或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挖掘,撰写论文。杜绝死记硬背,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试时可以部分试题实行开放式答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总之,自然辩证法思想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科技创新素质教育资源,对理工科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科研方法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有待我们在今后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地挖掘和利用。同时,也应该看到,理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云峰.学生评价的转向: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9):3.

    [2]胡海岩.高校如何选拔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12,(10):64-65.

    [3]学军,张磊,吕卫东.创新型教学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实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01):111-114.

    相关热词搜索:辩证法在理工科创新能力路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