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探析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结构主义式解读

    探析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结构主义式解读

    时间:2020-04-05 05:18: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不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进行结构主义阐释,也对毛泽东哲学论著进行结构主义审视。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进行了别样视角的分析,他主要从结构要素、结构特质和结构运行角度对毛泽东所拓展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进行了阐释。尽管阿尔都塞这种阐释范式存在一定的偏颇和缺陷,但是它有力拓展了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视野。

    [关键词] 阿尔都塞; 毛泽东; 《矛盾论》; 辩证法; 结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B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6)04-0048-07

    一、阿尔都塞与毛泽东的共鸣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不但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标签,而且还对中国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有着强烈的共鸣感。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论著中指出“阿尔都塞对中国的同情是难以掩饰的”。[1 ] 阿尔都塞之所以对中国问题以及毛泽东感兴趣,大致源于两个缘由:一致性的政治立场;同质性的理论旨趣。[2 ] 阿尔都塞和毛泽东对20世纪苏联“全盘否定斯大林”事件都没有随着国际上反斯大林潮流而盲目地指摘“斯大林一无是处”,两人都是以冷静慎思的态度看待斯大林的功和过的问题;阿尔都塞和毛泽东都极力反对教条主义思想。阿尔都塞反对当时法国共产党流行的两种教条主义倾向:“第一种是经济主义的、物质一元论的‘唯物论’传统(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第二种是‘主观主义’的‘唯物论’(‘早期马克思’主义)。” [3 ] 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批判当时中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教条主义的错误。教条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评论到:“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们认识的两个过程的相互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4 ]310无论是政治立场上的呼应,还是理论旨趣上的共鸣,毛泽东对阿尔都塞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些在阿尔都塞代表性论著《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有显著的体现。《保卫马克思》中有两个论题专门探讨了毛泽东所拓展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一个是《矛盾与多元决定论(研究笔记)》,一个是《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

    阿尔都塞对辩证法思想尤为关注。辩证法是一种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到了近代,马克思对辩证法进行了改造并引发了哲学上的革命,建构出唯物主义辩证法;列宁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问题,创造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新境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概而言之,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积极倡导并运用辩证法,他主要通过人们之间的对话、沟通凸显出辩证逻辑。苏格拉底辩证法思想主要落脚在“求知”方面,强调从个别中寻找一般、从特殊中寻找普遍,从而发现普遍的和绝对的真理的方法。柏拉图赞同苏格拉底对辩证法的阐释,他也认为辩证法是科学考察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之间矛盾的基本原则。但是,古希腊时期的辩证法仅仅是作为认识事物发展中出现的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关系认识方法,还未上升到人类认识思维科学层次。后来,黑格尔把辩证法上升到了思维概念层次。黑格尔是辩证法集大成者,他把辩证法体系表达为一整套认识观,强调绝对精神是主体,绝对精神可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史不过是绝对精神抽象思辨运动的结果;作为主体的绝对精神不是僵死的东西,而是能动的主体,绝对精神的主体在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和自我发展中,演绎出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景观,从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得到了圆满的解释。但是,黑格尔辩证法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其本质是抽象的思辨运动。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作了批判性的吸收,建构出唯物主义辩证法,奠定了科学的认识观。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法是关于人类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学说,提出辩证法的核心是关于对立面统一的著名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毛泽东尤为赞同列宁关于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的看法,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性地把辩证法思想与中国革命、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著名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等论断。从而可见,毛泽东辩证法思想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精髓,也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新发展贡献了智慧。

    阿尔都塞尤为重视毛泽东《矛盾论》中所论述的辩证法思想。在阿尔都塞看来,《矛盾论》所阐释的辩证法观点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不同之处。阿尔都塞认为,毛泽东所表达的辩证法丝毫没有黑格尔辩证法的迹象和余痕,“是从辩证法本身去研究辩证法的性质,即辩证法的特殊结构,不是对辩证法‘含义’的颠倒,而是对辩证法结构的改造”。[5 ]80从而,阿尔都塞以此借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阐释,用结构主义框架审视《矛盾论》中的辩证法思想。他把毛泽东所凝练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加以组合,认为毛泽东所拓展的辩证法思想显现出清晰的“结构式”特征和运行模式: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矛盾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等等。[5 ]81基于此,阿尔都塞开启了对毛泽东《矛盾论》中辩证法思想的结构主义式解读。

    二、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结构主义式阐释

    毛泽东的《矛盾论》写作于1937年,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过讲演,后来公开发表于1952年的《人民日报》。随后,前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1952年第9期和第11期转载毛泽东《矛盾论》。从而,毛泽东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得以在国外广泛传播。阿尔都塞关注到了毛泽东《矛盾论》的价值,他认为毛泽东《矛盾论》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结构特质。总体而言,阿尔都塞从结构要素、结构特质、结构变化和结构运行角度探讨了矛盾架构起的复杂事物的内在发展机理,这样一种尝试性分析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首先,以结构要素的方式理解毛泽东所阐释的矛盾论观点。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不是简单地通过“颠倒”或者“扶正”黑格尔辩证法就创建出的理论范式,而是通过理论机理结构上的调整和重置,进行质性的创新才出现的新理论思维。阿尔都塞指出,如果马克思、列宁对辩证法思想基本范畴、基本概念表达不够充分的话,或者说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始终带有黑格尔辩证法烙印的话,那么,毛泽东对辩证法理解则完全刮去了黑格尔思辨的烙印,这也正是阿尔都塞重视毛泽东《矛盾论》的重要原因。在阿尔都塞看来,毛泽东提出的一些基本概念、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结构的基本要素。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个动态整体,其结构要素大致可以划分为下列几组:矛盾辩证法的构成是多元的,要素之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素之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素之三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具而言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面临众多矛盾并存的状况,其中主要矛盾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主导着事物的未来发展态势;次要矛盾则处于服从和顺从的地位。具体到单一矛盾事物发展情景时,其结构要素也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重要性、支配性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边缘地位。对抗性矛盾是指处于对峙、排斥和斗争状态矛盾要素,两者不可调和和共处。非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着的要素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融通性和一致性,可相互转化、贯通和共存。在时间发展阶段上,阿尔都塞把毛泽东所阐释矛盾发展的历程也视为结构位移和变动,大致可分为五种结构位移:具体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态势;具体运动形式在具体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态势;具体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态势;具体发展过程在具体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态势;具体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态势。矛盾的具体表现态势要具体分析,矛盾的呈现要素是多种多样的,进而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必须把握不同态势的矛盾要素,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对于具体的事物做具体的分析”。[4 ]317阿尔都塞把这些结构要素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结构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一个“给予的”、有结构的复杂整体。

    其次,以结构运行的机理理解毛泽东所阐释的矛盾运动规律。阿尔都塞认为,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即从结构运行的角度看待矛盾的运行机理问题。阿尔都塞也强调,辩证法的核心就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运作规律,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抓住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结构要素之间的运行机理。一个大事物,在其变化发展的历程中,必然包含着许多矛盾存在,同一个发展过程必然同时存在着几个矛盾,这就意味着大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阿尔都塞指出,这个复杂过程运行机理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对矛盾的简单过程”的原始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也不是简单矛盾的运动过程线性叠加,抑或说,原始基本的简单矛盾是根本,而复杂过程的就是简单矛盾的复杂化和发展化。阿尔都塞还认为,片面性地理解列宁对矛盾的界定恰恰陷入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泥潭。列宁关于“统一之物即矛盾体是关于两个部分以及它矛盾着的部分的状态”的说辞表明,单个矛盾不仅仅是单个矛盾事物发展过程的唯一模式,更是所有矛盾事物状态的“母体”原型。矛盾固然本身有着对立和矛盾着的部分,但是矛盾的部分并不都是对抗性、斗争性的,复杂矛盾的过程不是简单矛盾过程的发展。任何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给予的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理论逻辑路径上,都不能还原为一对简单、原始且单一的矛盾状态。在解读矛盾运动方式上,阿尔都塞以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为例指出,社会物质的生产不能追溯到“生产”根源,这是因为物质生产生活,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上的物质生产,它是生产的社会化合作和社会化运作的结果,社会物质的生产只能在一个有结构、有组织的社会整体之中进行生产和发展。马克思也强调,任何范畴、概念的提出都意味着社会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马克思所使用的范畴和概念都是源于复杂社会事实,都是对社会整体的抽象化凝练。以结构整体视角审视概念后,阿尔都塞推演出,矛盾运动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原始矛盾累积和发展,最简单矛盾统一物不是原始矛盾发展的逻辑开展,恰恰相反,正是源于事物的复杂结构机理才赋予简单过程和简单矛盾以丰富意义。

    最后,把毛泽东的矛盾不平衡观视为矛盾多元决定论。在阿尔都塞看来,毛泽东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 [4 ]529论断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态势,点明了事物发展逻辑理路。阿尔都塞认为,不平衡发展观原本就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精神生产的基本思路,即不仅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处于不平衡状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同样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不平衡发展状态就是矛盾关系的不平衡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矛盾不平衡性作了深刻的论述。阿尔都塞认为,毛泽东把矛盾不平衡叙述得非常清楚,概而言之,矛盾在具体实践中,具体过程中,特定时段具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时而在这个事物中是主导,时而在另一个事物中是从属。无论是矛盾普遍性的存在,还是矛盾特殊性的凸显;无论是支配性矛盾的主要性,还是从属性矛盾的次要性;无论是对抗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还是非对抗矛盾的融合性。上述这些提法都是毛泽东对矛盾不平衡性的哲学总结。在阿尔都塞看来,矛盾的非平衡性发展历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常态,是矛盾运动的最终体现,“只要在整体中有一个矛盾支配着其他的矛盾,整体就势必是复杂的”。[5 ]196复杂性整体同时也意味着矛盾是一个有结构的统一体。

    基于对矛盾不平衡的阐释,阿尔都塞指出,复杂结构的矛盾整体俨然不是遵循单一的逻辑发展路线,在阿尔都塞看来,毛泽东对矛盾不平衡的经典论述凸显了矛盾的多元性特质,因而,“矛盾在不再具有单一含义以后,它的定义、作用和本质就得到了严格的规定;根据有结构的复杂整体赋予矛盾的职能,矛盾从此就有了复杂的、有结构的和不平衡的规定性”。[5 ]205阿尔都塞这句表述,一方面要印证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他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眼中的矛盾不具有多元性和结构性,矛盾是异化以及扬弃的单线逻辑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来源自身异化,矛盾的发展是异化扬弃新呈现,“在黑格尔那里既不存在,整体性的真实结构、主导结构、基本决定性因素以及矛盾的‘多元决定’所体现的条件在矛盾中的反映,势必也都不存在”。[5 ]204相比之下,阿尔都塞指出,毛泽东的矛盾观及其矛盾发展态势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矛盾论》中也表明,任何过程发展的阶段,其基本发展推动力绝不是一种推力主导,而是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发展使然,不同的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也是毫无疑义的。阿尔都塞还强调,“一个矛盾支配其他矛盾,这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简单事实,它是一个关系到复杂整体的本质事实”。[5 ]196一个矛盾支配其他矛盾就是矛盾彼此之间有主导和被主导关系,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就是主导结构,处于被支配地位就是被主导结构。

    此外,毛泽东对矛盾发展不平衡的论述极大影响了阿尔都塞对多元决定论的深思。毛泽东指出,无论什么事物,任何过程,任何矛盾,矛盾着的方面其变化发展的基本态势都是不平衡的:有时候矛盾双方势均力敌,有时候矛盾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有时候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融合的局面,有时候矛盾双方由于本质性差异不可调和。毛泽东还强调,不懂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就抓不着辩证法的实质,就不能具体分析矛盾的问题,更找不到解决矛盾问题的钥匙,始终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均衡发展的力量,也没有均衡发展的矛盾,我们要坚决抵制平衡论。上述这些关于矛盾不平衡性问题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架构起了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观。阿尔都塞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已经不再是从对立面矛盾双方对立、否定、肯定、转化、否定之否定的旧认知思维框架,而是以复杂的、多元的、结构性的协同发展新认知思维框架。阿尔都塞还进一步用“位移”“压缩”“爆发”等术语详细描述关于事物矛盾多元决定发展逻辑的新模式。

    三、对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阐释的评析

    结构主义是阿尔都塞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角,这种分析策略试图从实证科学角度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种结构主义阐释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第二国际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但是,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上却力不从心,具体到阿尔都塞分析《矛盾论》问题上,结构主义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毛泽东的思想。

    概而言之,阿尔都塞主要集中对毛泽东《矛盾论》中辩证法思想、矛盾观作了结构主义阐释。他认为毛泽东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在思想渊源上不是继承关系,而是断裂关系;把毛泽东创造性提出的矛盾不平衡性视为矛盾结构的本质属性,即矛盾不平衡性的“特殊性”上升为矛盾结构的“普遍性”属性;把毛泽东所发挥的对立面统一的阐释视为矛盾多元决定论。尽管阿尔都塞本着真诚的态度研究和理解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力图真实表达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真谛,然而这种努力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反而背离了毛泽东的本意,远离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阿尔都塞认为,既然毛泽东指出任何事物任何阶段发展都是不平衡的,那么不平衡性就是矛盾的本质属性,这种不平衡性始终贯穿于矛盾发展的所有过程。把矛盾的不平衡性误解为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显然是曲解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另一方面,阿尔都塞否认简单矛盾的存在事实,只承认复杂矛盾存在的状态,其目的是在消解对立统一的矛盾本质属性。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以复杂的、有结构的、有机的联系组成,事物的存在方式是以整体结构性呈现,单个、孤立的矛盾只能是事物结构的组成部分,不足以决定整个事物结构的性质。矛盾多元决定论正是理解复杂结构事物的关键定律。虽然对矛盾进行结构性分析很重要,但是在根本上不能代替对矛盾本身属性的分析。结构、结构分析是现代科学衍生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强调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关注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以及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状态。但是这种分析却忽视了单个矛盾、单个矛盾过程所固有的属性,没有揭示出核心矛盾对结构整体的决定性意义。

    就毛泽东本身而言,毛泽东辩证法的理论基点来源于列宁关于对立物统一规律。毛泽东在《矛盾论》的开篇就明确强调,“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 [4 ]299列宁也多次表达把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归结为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是需要理论家进行充分发挥和阐释的。正是基于此,毛泽东认真研读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有力地拓展了辩证法在中国的影响。毛泽东不仅号召全党干部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在理论研究上拓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毛泽东指出,关于列宁的对立统一说,我们理解的太少,解释的太少,我们的革命有很多经验和体会,务必要发展这个学说。毛泽东对辩证法拓展主要体现在:以鲜明的态度提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者对立的世界观;以精炼的语言强调矛盾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明确提出矛盾是推动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实践角度把辩证法的魅力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6 ]这充分说明,毛泽东辩证法思想不是在认知策略上重新架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怀、理论实践的品格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学说。

    相比之下,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阐释思路恰恰剥离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传承性,抽空了毛泽东辩证法丰富的实践内涵,因而,阿尔都塞结构主义框架审视容易使他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阐释走偏执,存在片面地切割和拼接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严重倾向。事实证明,毛泽东《矛盾论》论著所阐释的理论原则和理论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延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当代表达。从具体的史料记载看,毛泽东所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与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有着不可分割的学理渊源继承性。毛泽东还直接借鉴了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著作,如西洛克夫和艾森堡的《辩证唯物论教程》、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更为关键的是,毛泽东充分发挥了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断,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现状和中国传统文化亲自编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并公开讲授。同时,《矛盾论》讲演内容在篇目安排上属于毛泽东撰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7 ],从而可见,毛泽东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反观阿尔都塞结构主义解读范式,他的审视显然是孤立地固化在毛泽东矛盾观单一聚焦点上,如果仅仅以此“断层”式来呈现毛泽东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肯定是偏颇的,也是片面的。

    参考文献:

    [1][法]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高铦,文贯中,魏章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5.

    [2]张一兵,尚庆飞.理解毛泽东:一种结构主义的尝试[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6):33.

    [3][日]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M].卞崇道,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14.

    [4]毛泽东.矛盾论[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林源.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线索[J].江海学刊,2001(1):110-112.

    [7]雍涛.《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哲学研究,2007(7):3.

    [责任编辑:丁浩芮]

    相关热词搜索:矛盾论结构主义探析阿尔解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