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从中医术语英译谈中西方思维差异

    从中医术语英译谈中西方思维差异

    时间:2020-04-05 05:21: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医学是在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系统,中医受其哲学理念的影响,注重整体观念、辩证治疗以及天人合一;而西医则侧重科学概念,强调对症下药。为了进一步证明中西方思维之间存在差异,本文统计了一些当今中医翻译界较为权威并在西方广为接受的中医术语翻译,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中西方思维之间的差异,并对这些思维差异的成因做出分析。

    关键词:思维差异,中医翻译,中西医学,社会文化

    一、中医术语及其译文的统计分析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系统,其中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理念相去甚远。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中医翻译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为传播弘扬中医文化,中医翻译必须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因此,译界及其中医研究界在中医翻译和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中都做出了不懈努力。下面是本文所挑选的几个在西方国家广为接受的中医术语译文。

    表格一:

    原文一:“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中“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译文一:“Obedi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Yin-yang cultivates life and resistance to it speeds up death. Patients acting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inciple can be cured while those who prefer the other way might end up in a worsening case. Resistance, in stead of obedi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Yin-yang means killing oneself from within. That shows the reason why wise people give priority to prevention of diseases rather than curing of diseases. They take precautions to nip the first signs of illness rather than sit on them until illness has been a reality. Medication after the contraction of illness, comparable to drilling a well after feeling thirsty and forging weapons after the breaking out of a war, is therefore too late.” (賴月珍,2008)

    原文二:“心”

    译文二:“xin”,(in TCM, the “heart” has never merely been a functional organ of “pump”, rather it is paramount to the monarch of a state, having definite determining power and control over all matters and beings.

    In other words, “xin” has the status and power of a Chinese emperor who has the embodiment of heaven on earth, and he brought order and prosperity to his kingdom simply by being. “xin” as an entity which has authority by nature, whose presence alone is guarantee of order. The command of “xin” over the body, as the emperor’s over the kingdom, is accomplished not by action but by a radiation of order from the center. Considering its symbolisms, it should not uniformly be translated as “heart”based on Western medical term which distorts its original meaning, but the terms with more meaningful implications, such as “xin tai”(心态)——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heart and so on to signify its physical as well as spiritual conditions.)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中西医两个医学系统在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根本性差异。二,中医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讲究深刻晦涩的哲学理念,注重辩证疗法,强调整体,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的治人。三,西医是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讲究准确具体的科学概念,注重对症下药。表格一例2、3、4和原文一体现了中医的这一理论基础,“阴阳”,“气”是中医体系中特有的医学术语,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不能单纯地在表面文字上下工夫,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将其意义阐释清楚,这样才能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将中医文化“走出去”。表格一例1和原文二则体现了中医中对“五脏”的特殊理解。中西医两个医学系统中都有“五脏”的说法,但意义却大不相同,中医的“五脏”并不单单指西医中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因为这些“脏”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单个内脏的概念,而是在脏象学说基础上统一于机体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因此在翻译中医单个“脏”时,不能简单地对应西医体系,而是深刻理解其含义后,加以阐释,这样既保留了中医的特色,也迎合了西方人重科学概念的逻辑思维方式。

    二、中西医思维差异

    “由于在生命和疾病过程中,在防治疾病的措施中,包含大量的精神和社会因素,因此,医学的内容又有与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相交叉的部分。”(李庆臻,1986:359)医学是受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方医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其中也体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1、综合性与分析性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性思维把宇宙和自然间的万物看作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彼此之间存在着联系,并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太极八卦”、“五运六气”“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些哲学思想都充分地体现在中医学中。除此之外,中医学“五脏学说”把人体五脏看作是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脏”有“藏”之意,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五脏”各司其职又讲究整体性,“心”为“五脏”之首,“五脏”与“六腑”相互配合,互为表里,相互沟通,形成了人的生命整体现象。因此,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综合性。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分析性的特点。注重科学、理性,注重分析、论证,具有逻辑性思维的方式。他们将人与自然分离开来,只有认识自然才能征服自然。西方医学是在生物学、解剖学、化学、病理学、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以及寄生虫学等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医学学科。追求“求真、严格”的理念,强调具体分析和求证,治疗方法是对症下药,对病灶进行消、杀、灭、切,最后彻底消灭。所以,从医学的角度看,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分析性。

    2、经验性与实证性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经验性。中医学历史悠久,是将周易、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学、气象学、心理学等学科门类融合贯通后形成的一门综合医学学科,其中针灸学,医药学等都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总结的經验中形成的系统学科。神农尝百草终撰《神农本草》,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写成《本草纲目》,这些都是中国古人为促进中医学进步所做出努力,也体现了中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中医的角度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经验性。

    与此同时,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实证性。受海洋文明的影响,西方人注重理性,在西医的发展过程中,推理过程严密,推理证明精确,这样才能保证推理结果的准确。要求对任何概念或者定义都做出“非真即假”的判断。西医系统中,“五脏”就是解剖学中五个不同的“脏器官”,“心”就是“心”,“肝”就是“肝”,这有别于中医系统中的“五脏学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是在多次实验之后才提出的“体液学说”,并逐渐被当时人所接受。这也体现了西医发展过程中重实证,重理性。

    3、抽象性与具体性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抽象性。中医是在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以及天人合一学说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学说没有像西方思维那样追求具体和精确,其抽象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延续,中医理论在吸取这些抽象性学说后,其思维方式也具有宏观性,抽象性,概念和定义没有严格的界定,大多数都是模糊晦涩,笼统抽象,不重视分析实证,而是追求不求甚解,其内涵和外延范围广,可以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况而异。因此,这种追求“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国人抽象性思维方式的体现。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具体性。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西方人注重分门别类,精确计算,在医学研究中,西方人擅于使用显微镜、助听器以及计算机等工具。不同于中医系统中模糊混淆的医学概念和医学理念,西医具有精确具体的概念及相关定义。在治疗方式上,西医追求对症下药,通过不断实验操作,探究疾病的变化机理,寻求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直达病灶。这些都促进了西医系统的发展,并使其有别于抽象性的中医系统,也体现了西医的具体性。

    三、中西医思维差异的成因分析

    1、地理因素

    “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马克思,2006)”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形态及人类的生活方式。

    中国自原始社会起就地大物博,中国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刀耕火种,农业文明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于小农经济是依赖自然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人为了建立稳定的农业经济,自古就懂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中医以阴阳五行论为理论基础,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联系密切,人体也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符合天地运行规则。疆域辽阔的地理因素影响着中医理论重综合、重经验、重抽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相反,西方文明则是在汹涌的海浪中形成的,这种自然环境很难促成农业的发展,因此在西方国家形成了海洋文明,而不是农业文明。为了生存,西方人必须与自然做斗争,所以形成了西方民族的拼搏精神。就西医而言,他们必须拿出求真务实的的原则,不能有半点模糊的数据及技术,这就导致了西方医学侧重精确的科学概念而不是哲学理念。濒临海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医重分析、重实证、重具体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2、哲学因素

    中国哲学与中医学联系紧密,这是由于中医就是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这些思想都强调伦理,忽视科学,强调直觉,忽视实证,强调抽象,忽视具体,中医恰恰接受并发展了这些观点。

    西方哲学所认为的世界本源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相对应的实物的,虽然有些不能让人们看到其具体形状,但强调的却是一种思想,这就影响着医学研究者强调从解剖的角度去研究医学,并使得西医具有具体性思维方式。

    3、宗教因素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于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一定会成为宗教的产物,或者说,宗教一定会成为文化的产物。(T. S.艾略特,1989:85)”医学作为人类发展的产物,一定会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宗教问题实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梁漱溟,2005)”鉴于中西方宗教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其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不同宗教文化的影响而不同。

    在中国的宗教中,神都是功德无量、仁义慈善的形象,所以在中国宗教神话里,神都是根据你的虔诚程度和付出程度来决定对你的施舍程度,这样也就促成中国人崇尚自然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在中医中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西方宗教中,神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这种形象影响着西方人认为力量和智慧是最大的美德。因此,在西方人认为征服自然,征服世界才是他们所要做得,这种意识跟中国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想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宗教因素也是影响中西医学根本不同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医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中西方医学存在巨大差异,中医注重天人合一,辩证治疗,而西医注重精确严密,对症下药,这些差异一方面受地理、宗教和哲学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重经验、重抽象、重综合,西方人重分析、重具体、重实证。这些现象带给中医翻译的启示就是:重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尊重西方思維方式,这样才能成功地传播并发扬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

    [1] Jefferey C. Alexander, The Meaning of Social Life, A Culture Sociolog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Wuthnow, Robert, Meaning and Moral Order: Explorations in Cultural Analysi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7: 15.

    [3] 曹平. 中西医医学文化思维理念的差异[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13): 218.

    [4] 李连达,靖雨珍. 试论中医学的性质与特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7): 24-26.

    [5] 李庆臻. 简明自然辩证法词典[Z].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6.

    [6]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7] 林巍. “哲学理念”与“科学概念”间的梳理与转述——中医翻译的一种基本认识[J]. 中国翻译, 2009(3): 64-68.

    [8] 李向平. 从“宗教文化”到“公民文化”——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社会角色的转变[J]. 江海学刊, 2011(2): 113-120.

    [9] 赖月珍. 中医英译的把握[J]. 上海翻译, 2008(3).

    [10] T. S. 艾略特, 杨民生等译. 基督教与文化[M].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1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6: 130.

    作者简介:

    李安娜(1993-),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河南农业大学2016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差异。

    相关热词搜索:中西方术语差异中医思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