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新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对策研究

    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新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对策研究

    时间:2020-04-06 05:18: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善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规避新媒体消极影响,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明辨能力,教师要提高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建立和完善新思想为主题的校园平台网站和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新思想;传播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165-03

    Abstract: W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the new media of the internet to facilit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ing better use of the new media to promote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sing high the theme of internet to avoid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and create a positive and healthy cyberspace.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literacy and their ability of discern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llege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Campus websites carry out cultural activities taking new thoughts as the theme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words: New Media of the Internet; new thoughts;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新时代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更新异常迅猛,已进入到全球互联、技术赋能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正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5后,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原居民,是微博、微信、微视频、QQ、手机短信、彩信、飞信、手机报、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德树人的最好教科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顺应时代要求善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新思想,提升新思想传播的吸引力,更易被青年学生接受,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大学生的头脑。

    一、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善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

    新思想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民族的立场的完美统一,自始至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群众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凝聚着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这些立场、观点、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实践性、现实的针对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是铸魂育人的根本遵循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为了使新思想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要针对大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传播平台和学生干部、班级微信群,要充分用好微博、微信、微视频、QQ、手机报、客户端等新媒体,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科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坚定立场、科学方法和使命担当等,探讨互联网新媒体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规律,把新思想传播到大学生的“微”生活中,打造多样化的“微精品”,深入挖掘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以“微”为特征的微传播的巨大能量,通过大学生喜欢的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传播,可以引领大学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爱国历史使命,展现新形象,实现新作为。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对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导,用新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宣传同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相结合,从青年习近平身上汲取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奋进新时代,青春勇担当。互联网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及时快捷的特点,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从缓慢迟滞到及时快捷,能够瞬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信息传递到任意接入互联网的角落,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新思想的新鲜素材,高校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讲好习近平治国理政故事,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快更广地在大学生中传播开来,促进新思想传播的时效性和有效传播;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具体感性特点,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从抽象说教到感性教化,能够有助于大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增强新思想信息传播和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实效;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近民亲民的特点,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从高端疏离到近民亲民,这种宣传在传播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人生航向的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特点善于用活互联网新媒体,研微求精,拓展新思想的传播渠道,充分抓住互联网新媒体给新思想传播带来的机遇,遵循互联网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互联网新媒体宣传传播,适时在互联网新媒体发布权威专家对新思想的相关解读,不断增强互联网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提升新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大学生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飞扬青春激情,以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传播的对策

    (一)规避新媒体消极影响,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新媒体的脚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善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促进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载体的创新;另一方面,要迎接挑战清醒认识互联网新媒体的复杂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比如,网络时代信息来源复杂化、信息内容复杂化、海量信息似是而非的信息、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等容易搞乱大学生的思想;西化分化的信息严重消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虚拟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较大。新媒体的市场化运作以及监管的缺失使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信息污染、大众文化的发展日趋娱乐化低俗化,新媒体也造成了一部分人个人主义的日益膨胀等等。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宣传在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善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互联网新媒体环境新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带来的挑战,规避新媒体消极影响,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1. 严守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互联网+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话语体系,维护网络生态安全。党和政府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要求,积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加强党对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领导,充分发挥新思想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穿透力,在互联网新媒体唱响主旋律,切实维护互联网新媒体意识形态的安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加强网络话语阵地的建设,提升党和政府的话语权;加强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新思想的理论修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提升他们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化解风险能力,建设一支优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队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他们,努力推出适合青年学生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位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主流媒體网络要强化职责使命担当,精准施策,系统设计,推动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提高主流媒体网络话语传播能力和引导能力,与青年学生的认知需求相结合,将新思想的传播形式与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相结合,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化、大众化解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形式新颖、吸引青年学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传播模式。坚持战略思维和贴近青年学生的沟通方式、思维立场,加强新思想网络文化建设,以讲好习近平治国理政故事、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增强主流媒体对大学生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以新思想为指导引导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好声音”、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争当中国好网民等活动, 积极培养和引导“红色网络大V”,大力弘扬网络正能量,促进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 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新媒体不是“法外之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规范网民的网络用语、网络传播,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全面深化互联网新媒体管理改革,完善网络空间治理,对新媒体依法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以严实精神彻底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将新思想全天候融入网络新媒体,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树立和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回应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坚持战略思维,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遵循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规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青年学生心中,破除青年学生思想中的迷雾,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二)以新思想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明辨能力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需要。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媒介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互联网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青年学生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绝对主力受众,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有关媒介素养的普及讲座,编写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媒介素养教材,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通识课程,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知识有更深刻具体的了解,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生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明辨能力,主动判断、规避风险,自觉以新思想统领自己,抵制新媒体上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在享受互联网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培养自我网络社会责任感,形成以新思想引领的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积极制作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微视频在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做善于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宣传新思想的主人翁。

    (三)教师要提高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善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宣传新思想

    用新思想铸魂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将新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成这一铸魂育人任务,就要提高教师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钻研新媒体技术,熟练运用新媒体,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在日常的授课过程熟练运用新媒体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运用新媒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精彩、讲响亮、通俗化、时代化,不断提高精准度,努力实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构建多媒体交互平台和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互联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模式,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在思政课网络平台、微课堂、微讲座等网络平台传播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下可设置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或创建思政课的手机APP,校园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板块等方式,供师生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宣传新思想让青年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新时代与自身的休戚相关。用小事件说明大道理,使青年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体修养引导,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辨别能力,自觉以新思想为引领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

    (四)建立和完善新思想为主题的校园平台网站和校园文化活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网络空间

    高校应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实际,有益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大学生认可的网络平台。努力发挥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移动化、互动性的功能,构建微信、微博、微视频、QQ、手机短信、彩信、飞信、手机报、客户端等传播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思路、方略,创新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努力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最新创新理论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以新思想为指导加强互联网新媒体内容建设,努力打造专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优秀宣传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互联网新媒体舆论、互联网新媒体文化、互联网新媒体思潮,滋养网络、滋养人心,坚持底线思维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打好“线上战”,让整个互联网新媒体空间清朗起来,使青年学生在互联网新媒体空间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的滋养。在校园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播放习近平治国理政等视频,组织权威专家在校园网上解读新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新媒体上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等,加强青年学生网民的思想和行为的深入研究,不断优化新思想的内容建设和手段创新,切实提高网络理论学习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接受度,使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新思想的传播宣传方式,发挥微时代的优势,繁荣校园微文化,建设多样化的“微精品”,将新思想有机融入校园“微精品”、全面覆盖到青年学生的“微”生活中。坚持目标导向用微传播进行全面引导,坚持问题导向和方法手段创新。通过微平台进行民主讨论、平等交流、问题辨析,全面提高大学生对新思想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将课题信息化、网络化,利用微课堂和移动课堂传播宣传新思想,以新思想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大学生头脑。

    参考文献:

    [1]杜梅.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J].新闻战线,2015(20):2-5.

    [2]唐秋平.善用微传播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广西日报,2019-03-21.

    [3]钟利红.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高教学刊,2019(12):171-173.

    [4]林佩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6(15):185-186.

    [5]田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226-227.

    [6]梁志厂.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5(01):81-82.

    [7]罗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模式[J].高教学刊,2018(05):169-171.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新思想传播对策研究环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