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探析

    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探析

    时间:2020-04-08 05:21: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人文主义最早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要在小学语文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应贯穿情商教育、审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品味意境美、人格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素质教育

    人文主义最早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近现代以来,人的自觉自省意识很快增强,教育和学习的目的转变为人的精神和谐与发展,认为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不仅具有从事某种专项工作和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促使成为富有人性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人的身体和灵魂、思想和行动、理想和感情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应从小学语文抓起,才能培养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呢?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在语文平常教学中贯穿情商教育

    高情商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情商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对待他人和尊重他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从小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初衷,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认真理解教材的写作意图,就要更加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更深层次的寓意。一般情况下,选编在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要给学生交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品味作者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使他们能够积极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和对待别人。

    二、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

    语文教育终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指向,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更在于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完善个性。

    审美需要是人的生命需要。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师应是美的播种者。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审美魅力,语文教学最容易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语文教育要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质升华,让学生乐于发现美、亲近美、创造美,从而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养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生。

    三、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语文课上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精华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语文课的优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教育学生学习中华文化,而且也有利于进行礼仪的教育。在这方面语文课占优势,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利用语文课进行传统教育,可以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四、要在语文教学中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产生的共鸣,所产生的兴趣渗透人文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文化知识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产生的想象美。在美的意境下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利用意境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克己养性、厚德载物的精神,还可以学习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屈原忠于报国九死而未悔的情怀。我们要领会这些意境,就必须在我们的指导下,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语文意境优美,特别是一些古代的文章,我们在让学生学习这些语言文字后,他们就会体会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或文化环境,理解当时的人文环境,从而使他们在意境美中进行人文的学习,产生一种想象美。

    五、要利用语文课进行人格教育

    常言道:“学习先学做人。”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平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或材料,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教育出现缺失,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明辨是非,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并懂得要讲诚信,要倡导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与尊严,逐渐成为有理想、有人格、有尊严的人。我们作为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国文教育者要担负起这个重大而神圣的职责,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做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

    当然,不止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外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还有现实生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博物馆、图书馆等。借助语文活动,不断扩展时空,延伸触角,并通过带领学生从小学开始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民间采风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真正做到把小学语文教学放到生活的海洋中,在语文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英瑜.语文课的人文教育渗透[J].陕西教育.2003.

    [2]张静院.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9.

    (甘肃省通渭县襄南学区出食沟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贯穿合格语文人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